一种带有灌溉装置的植物墙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76807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1 0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灌溉装置的植物墙,涉及园林绿化领域,包括框架和灌溉装置,框架包括顶柱、第一侧柱、第二侧柱和水箱,顶柱的一端与第一侧柱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侧柱连接,水箱固定连接于第一侧柱、第二侧柱的底部、水箱和顶柱之间水平设置有若干层安装框,各安装框的横截面为矩形,每层安装框一端与第一侧柱连接,另一端与第二侧柱连接,各安装框均开有10~40个用于安装植物袋的定植孔,每两个相邻的定植孔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0cm~20cm;灌溉装置还包括供水管道和滴灌管道,滴灌管道包括滴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占用的空间面积较小,能够有效地改善居住环境,而且能够在短时间达到绿化效果,养护过程比较简单,养护难度较低。(*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灌溉装置的植物墙
本技术涉及园林绿化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带有灌溉装置的植物墙。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钢筋混凝土结构急剧增加,加之城市内尾气排放较多,空气污染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人们通常在室内种植少量的花木和安装植物墙的方法来改善居住环境。现有的方法存在以下缺陷:(I)传统的花木通常种植在花盆中,占用的空间面积较大,而且少量的花木较难达到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调节室内空气温度和湿度的作用,不能有效地改善居住环境。(2)现有的植物墙大多采用攀缘植物依附于结构物,依靠攀缘植物的生长来覆盖墙面,达到垂直绿化的效果,由于攀缘植物的生长速度较慢,难以在短时间达到绿化效果,而且养护需要人们有专业的植物养护知识,长时间缺乏养护的情况下植物墙中植物容易凋零,养护过程比较繁琐,养护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灌溉装置的植物墙,不仅占用的空间面积较小,能够有效地改善居住环境,而且能够在短时间达到绿化效果,养护过程比较简单,养护难度较低。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灌溉装置的植物墙,包括框架和灌溉装置,所述框架包括顶柱、第一侧柱、第二侧柱和水箱,顶柱沿水平方向布置,第一侧柱、第二侧柱均沿竖直方向布置,且高度相同,顶柱的一端与第一侧柱相连,另一端与第二侧柱相连,第一侧柱、第二侧柱的底部设置有水箱,水箱整体呈长方体形状,其特征在于:顶柱、第一侧柱、第二侧柱均为中空结构,且第一侧柱、顶柱、第二侧柱之间相互连通,顶柱与水箱之间设置有10?50层中空的安装框,安装框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排列,各安装框的一端均与第一侧柱相连,另一端均与第二侧柱相连,每层安装框均开有10?40个用于安装植物袋的定植孔,每两个相邻的定植孔中心之间的距离为IOcm?20cm ;所述灌溉装置包括水泵、供水管道和控制器,水泵位于第二侧柱的下方,固定在水箱的内部,供水管道的一端与水泵相连,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二侧柱、顶柱和第一侧柱的内部后,固定于水箱的上表面,每层安装框的内部均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布置的滴灌管道,每个滴灌管道的一端均与供水管道连通,另一端封闭,滴灌管道与每个定植孔对应之处均设置有滴头。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灌溉装置还包括固定于水箱外侧面,用于控制水泵的启动、停止和运行时间的控制器。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灌溉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水箱外侧面底部的排水管。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顶柱的长度为Im?4m。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侧柱、第二侧柱的高度均为Im?5m。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安装框的层数为25个。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每层安装框均开有25个用于安装植物袋的定植孔,每两个相邻的定植孔中心之间的距离均为15cm。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侧柱和二侧柱的高度均为3m。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每层安装框均开有30个用于安装植物袋的定植孔,每两个相邻的定植孔中心之间的距离均为20cm。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顶柱的长度为2.5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I)本技术带有灌溉装置的植物墙包括滴灌管道和控制器,滴灌管道与每个定植孔对应之处均设置有滴头,工作人员启动控制器并设定时间,控制器在设定的时间内,控制水泵将水箱中的水或者营养液泵入供水管道,水或者营养液顺着供水管道流入滴灌管道,滴灌管道通过滴头灌溉对应植物袋中的植物。当设定时间结束时,控制器控制水泵停止运行,供水管道和滴灌管道中的水或者营养液停止流动,滴头停止灌溉植物,与现有技术中需要专业养护人员花费较大的精力进行养护相比,本技术的养护方法比较简单,养护难度较低,适用范围较广。(2)本技术带有灌溉装置的植物墙的安装墙包括10?50层水平布置的安装框,每层安装框均开有10?40个用于安装植物袋的定植孔,能够种植的植物较多,不仅能够在短时间达到绿化效果,而且能够有效地改善居住环境。(3)本技术带有灌溉装置的植物墙在使用时,安装墙设置于顶板、水箱、第一侧柱和第二侧柱之间,内嵌于框架,不仅比较美观,而且比较节约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带有灌溉装置的植物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带有灌溉装置的植物墙安装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带有灌溉装置的植物墙中支撑架和供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顶柱,2-第一侧柱,3-供水管道,4-滴头,5-水箱,6-第二侧柱,7-安装框,8-定植孔,9-水泵,10-控制器,11-滴灌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有灌溉装置的植物墙包括框架和灌溉装置,框架包括顶柱1、第一侧柱2、第二侧柱6和水箱5,顶柱I沿水平方向布置,长度为Im?4m,第一侧柱2、第二侧柱6均沿竖直方向布置,且高度相同,均为Im?5m ;顶柱I的一端与第一侧柱2的顶部相连,另一端与第二侧柱6的顶部相连,顶柱1、第一侧柱2和第二侧柱6均为中空结构,且第一侧柱2、顶柱1、第二侧柱6之间相互连通。在实际应用中,顶柱I的长度优选为2.5m,第一侧柱2、第二侧柱6的高度优选为3m。参见图1所示,第一侧柱2、第二侧柱6的底部设置有水箱5,水箱5整体呈长方体形状,顶柱I与水箱5之间设置有10?50层中空的安装框7,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排列,各安装框7的一端均与第一侧柱2相连,另一端均与第二侧柱6相连,参见图2所示,所有安装框7的横截面均为矩形,每层安装框7均开有10?40个用于安装植物袋的定植孔8,每两个相邻的定植孔8中心之间的距离为IOcm?20cm。参见图1所示,灌溉装置包括水泵9、供水管道3、控制器10和排水管,水泵9位于第二侧柱6的下方,固定在水箱5的内部,供水管道3的一端与水泵9相连,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二侧柱6、顶柱I和第一侧柱2的内部后,固定于水箱5的上表面,参见图3所示,每层安装框7内部均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布置的滴灌管道11,每个滴灌管道11的一端均与供水管道3连通,另一端封闭,滴灌管道11与每个定植孔8对应之处均设置有滴头4。控制器10固定在水箱5的外侧面,控制器10与水泵9电连接,控制器10用于控制水泵9的启动、停止和运行时间。排水管固定在水箱5外侧面的底部。在实际应用中,安装框的个数优选为25个,定植孔8的数量和每两个相邻的定植孔8中心之间的距离根据用于需求的不同设置,每层安装框7可均开有25个用于安装植物袋的定植孔8,每两个相邻的定植孔8中心之间的距离可为15cm;每层安装框7可均开有30个用于安装植物袋的定植孔8,每两个相邻的定植孔8中心之间的距离可为20cm。在实际使用时,工作人员将装有植物的植物袋放入定植孔8内,通过控制器10设定时间,控制器10在设定的时间内,控制水泵9将水箱5中的水或者营养液泵入供水管道3,水或者营养液顺着供水管道3流入滴灌管道11,滴灌管道11通过滴头4灌溉对应植物袋中的植物。当设定时间结束时,控制器10控制水泵9停止运行,供水管道3和滴灌管道11中的水或者营养液停止流动,滴头4停止灌溉植物,与现有技术中需要专业养护人员花费较大的精力进行养护相比,本技术的养护方法比较简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灌溉装置的植物墙,包括框架和灌溉装置,所述框架包括顶柱(1)、第一侧柱(2)、第二侧柱(6)和水箱(5),顶柱(1)沿水平方向布置,第一侧柱(2)、第二侧柱(6)均沿竖直方向布置,且高度相同,顶柱(1)的一端与第一侧柱(2)相连,另一端与第二侧柱(6)相连,第一侧柱(2)、第二侧柱(6)的底部设置有水箱(5),水箱(5)整体呈长方体形状,其特征在于:顶柱(1)、第一侧柱(2)、第二侧柱(6)均为中空结构,且第一侧柱(2)、顶柱(1)、第二侧柱(6)之间相互连通,顶柱(1)与水箱(5)之间设置有10~50层中空的安装框(7),安装框(7)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排列,各安装框(7)的一端均与第一侧柱(2)相连,另一端均与第二侧柱(6)相连,每层安装框(7)均开有10~40个用于安装植物袋的定植孔(8),每两个相邻的定植孔(8)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0cm~20cm;所述灌溉装置包括水泵(9)、供水管道(3)和控制器(10),水泵(9)位于第二侧柱(6)的下方,固定在水箱(5)的内部,供水管道(3)的一端与水泵(9)相连,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二侧柱(6)、顶柱(1)和第一侧柱(2)的内部后,固定于水箱(5)的上表面,每层安装框(7)的内部均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布置的滴灌管道(11),每个滴灌管道(11)的一端均与供水管道(3)连通,另一端封闭,滴灌管道(11)与每个定植孔(8)对应之处均设置有滴头(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灌溉装置的植物墙,包括框架和灌溉装置,所述框架包括顶柱(I)、第一侧柱(2)、第二侧柱(6)和水箱(5),顶柱(I)沿水平方向布置,第一侧柱(2)、第二侧柱(6)均沿竖直方向布置,且高度相同,顶柱(I)的一端与第一侧柱(2)相连,另一端与第二侧柱(6)相连,第一侧柱(2)、第二侧柱(6)的底部设置有水箱(5),水箱(5)整体呈长方体形状,其特征在于:顶柱(I)、第一侧柱(2)、第二侧柱(6)均为中空结构,且第一侧柱(2)、顶柱(I)、第二侧柱(6)之间相互连通,顶柱(I)与水箱(5)之间设置有10~50层中空的安装框(7),安装框(7)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排列,各安装框(7)的一端均与第一侧柱(2)相连,另一端均与第二侧柱(6)相连,每层安装框(7)均开有10~40个用于安装植物袋的定植孔(8),每两个相邻的定植孔(8)中心之间的距离为IOcm~20cm ; 所述灌溉装置包括水泵(9)、供水管道(3)和控制器(10),水泵(9)位于第二侧柱(6)的下方,固定在水箱(5)的内部,供水管道(3)的一端与水泵(9)相连,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二侧柱(6)、顶柱(I)和第一侧柱(2)的内部后,固定于水箱(5)的上表面,每层安装框(7)的内部均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布置的滴灌管道(11),每个滴灌管道(11)的一端均与供水管道(3)连通,另一端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聪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快乐农场园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