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激光钠导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275041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31 1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激光钠导星系统,包括激光发射模块、信号接收模块、系统控制模块和临近空间飞行器平台,所述临近空间飞行器平台设置于离地高度20km以上、高层大气中钠层以下的空域,所述激光发射模块设置于所述临近空间飞行器平台上,所述激光发射模块发射的激光照射高层大气钠层中的钠原子产生共振荧光,形成钠导星,然后被所述信号接收模块所接收。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临近空间飞行器平台构建激光钠导星系统,在现有激光源功率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激光钠导星的亮度,同时有效避免了大气湍流对光束传输的影响,获得的激光钠导星位置稳定性更强且误差较小,并能提升自适应系统的校正效果和工作性能,具有广阔的市场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激光钠导星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自适应光学
,涉及自适应光学
的导星系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全新结构的激光钠导星系统。
技术介绍
自适应光学技术是为解决大气湍流扰动问题而产生和发展的一门技术,该技术能实时克服光学系统各种动静态误差因素影响、保持光学系统始终工作在良好状态的能力,在激光自由通信、光学望远镜高分辨率成像、航天及军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拥有一颗明亮的导引星是自适应光学系统工作的基础,而自然星体亮度较暗、空间覆盖率较低限制了自适应校正技术在自然条件下的应用。为了克服这些限制因素,人造激光导引星技术应运而生。目前,激光导星主要包括利用低层大气的分子瑞利散射产生的瑞利导星(10-20km高度)和利用高层大气中钠原子的共振荧光产生的钠导星(90-95km高度)。瑞利导星依赖于大气中氮或氧的后向瑞利散射,其优点是所需激光器比较容易实现,缺点是严重的聚焦非等晕性,即瑞利导星高度的局限性使瑞利后向散射波明显不同于大气顶部理想参考源产生的波。早期的激光导引星以瑞利导星为主,但由于瑞利导星的固有缺陷以及伴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钠导星已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现有激光钠导星系统结构如附图1所示,主要包括激光源1、光学发射单元2、光学接收单元3、信号处理单元4和系统控制模块5,通过激光源I在地表发射一束589nm (对应钠込线)的激光,照射高度处于90-95km处的钠层,并引起钠原子共振,产生后向的荧光,获得钠导星,并由地面的信号处理单元4接收回波信号,整个光学系统的运行由系统控制模块5控制。与瑞利导星相比,激光钠导星的聚焦非等晕性更小,而且可以探测大气全部范围内的湍流效应。虽然在聚焦非等晕性及探测范围上要好于瑞利导星,但是传统的激光钠导星仍然存在以下缺陷:首先,激光源I发出的激光束在上行传输的过程中会受到大气湍流的影响而导致光斑被扩散,钠导星的体积增加,从而在一定的子孔径分辨率条件下,激光钠导星体积的增加将影响自适应系统的校正效果;其次,激光光束在上行传输过程中,由于大气湍流扰动的影响而会发生漂移,导致钠导星的位置不固定,增加了系统误差;此外,由于589nm激光器在工程制造上难以实现高功率,同时地球近地面大气及气溶胶对589nm激光的消光影响较为严重,使得现有技术中的这种激光钠导星系统整体的钠导星亮度较低,这些缺陷对激光钠导星系统在自适应光学
中的应用造成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基于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提出基于临近空间飞行器平台的一种新型的激光钠导星系统,在现有激光源功率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激光钠导星的亮度,同时有效避免了大气湍流对光束传输的影响,获得的激光钠导星位置稳定性更强且误差较小,并能提升自适应系统的校正效果和工作性能,具有广阔的市场推广价值。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种激光钠导星系统,包括激光发射模块、信号接收模块和系统控制模块5,还包括有临近空间飞行器平台6,所述临近空间飞行器平台6设置于离地高度20km以上、高层大气中钠层以下的空域,所述激光发射模块设置于所述临近空间飞行器平台6上,所述激光发射模块发射的激光照射高层大气中的钠层后形成钠导星,然后被所述信号接收模块接收。进一步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激光钠导星系统,其中所述临近空间飞行器平台6设置于离地高度在30-60km的空域,并采用平流层飞艇、浮空气球或高空长航无人机之一。进一步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激光钠导星系统,其中所述激光发射模块发射589nm附近的激光束。进一步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激光钠导星系统,其中所述激光发射模块包括激光源I和光学发射单元2,所述信号接收模块包括光学接收单元3和信号处理单元4,所述激光源I固定于所述临近空间飞行器平台6上,所述光学发射单元2设置于所述激光源I上,用以对其发射的激光束进行光学调整,所述光学接收单元3设置于地面上,用于接收回波信号,所述信号处理单元4连接于所述光学接收单元3,用于对光学接收单元3接收的回波信号进行处理。进一步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激光钠导星系统,其中所述光学发射单元2采用直径在0.15-0.2m的发射望远镜,所述光学接收单元3采用直径在0.28-0.32m的接收望远镜,所述激光源I采用波长为589nm、功率在IOW左右的连续激光光源。进一步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激光钠导星系统,其中所述系统控制模块5连接于所述信号接收模块,同时所述系统控制模块与所述激光发射模块之间采用无线方式进行通讯连接。进一步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激光钠导星系统,其中所述激光钠导星系统所产生的钠导星的直径满足如下关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激光钠导星系统,包括激光发射模块、信号接收模块和系统控制模块(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临近空间飞行器平台(6),所述临近空间飞行器平台(6)设置于离地高度20km以上、高层大气中钠层以下的空域,所述激光发射模块设置于所述临近空间飞行器平台(6)上,所述激光发射模块发射的激光照射高层大气中的钠层后形成钠导星,然后被所述信号接收模块接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钠导星系统,包括激光发射模块、信号接收模块和系统控制模块(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临近空间飞行器平台(6),所述临近空间飞行器平台(6)设置于离地高度20km以上、高层大气中钠层以下的空域,所述激光发射模块设置于所述临近空间飞行器平台(6)上,所述激光发射模块发射的激光照射高层大气中的钠层后形成钠导星,然后被所述信号接收模块接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钠导星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临近空间飞行器平台(6)设置于离地高度在30-60km的空域,并采用平流层飞艇、浮空气球或高空长航无人机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激光钠导星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激光发射模块发射589nm附近的激光束。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激光钠导星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激光发射模块包括激光源(I)和光学发射单元(2 ),所述信号接收模块包括光学接收单元(3 )和信号处理单元(4),所述激光源(I)固定于所述临近空间飞行器平台(6)上,所述光学发射单元(2)设置于所述激光源(I)上,用以对其发射的激光束进行光学调整,所述光学接收单元(3)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慧云徐卸古孙振海李鑫王华赵四清黄志松黄书海生甡孙中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