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人们生活用品类技术领域,一种可调角度活动梯子,作为改进:顶上脚踏板固定放置在第一踏板架上面,第一踏板架与双脚主杆之间通过第一轴销两端铰接固定;双脚副杆与双脚主杆之间通过第三轴销两端铰接固定;第一踏板架上的第一长槽上有第一调节齿,U字形撑杆两端与双脚主杆之间都有第二销钉铰接固定且位于第一轴销与所述第三轴销之间,U字形撑杆中间横杆部位与第一调节齿之间可选择支撑;二级踏板架上的第二长槽上有第二调节齿,二级踏板架一端与双脚主杆之间通过第四轴销两端铰接固定,二级踏板架另一端与双脚副杆之间通过第六轴销两端铰接固定;双脚副杆上有第五销钉与第二调节齿之间可选择支撑。(*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角度活动梯子
本技术涉及人们生活用品类
,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角度活动梯子。
技术介绍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楼房中阁楼越来越常见,通常阁楼的空间内需要建造楼梯,但是现有的楼梯都是需要固定在楼板上,这样会占用大量的空间,使空间的使用效果很难达到完美。金属梯子因其可折叠、轻巧等机动灵活优点比较容易被人们接受,但在使用各种梯子时,遇到地面是斜坡等情况,不能容易稳定地放置梯子,并且容易倾覆,公知的活动楼梯使用起来都不太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安全可靠的可调节支撑脚底部角度的梯子,达到在斜坡等不平整地面环境里仍然可以平稳使用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角度活动梯子,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踏板架、左右对称设置的二级踏板架、左右对称设置的双脚副杆、左右对称设置的平行连杆、左右对称设置的多踏板架以及左右对称设置的双脚主杆,作为改进:顶上脚踏板固定放置在第一踏板架上面,第一踏板架与所述的双脚主杆之间通过第一轴销两端铰接固定;所述的双脚副杆与所述的双脚主杆之间通过第三轴销两端铰接固定;所述的第一踏板架上的第一长槽上有第一调节齿,所述的U字形撑杆两端与所述的双脚主杆之间都有第二销钉铰接固定且位于所述的第一轴销与所述第三轴销之间,U字形撑杆中间横杆部位与所述的第一调节齿之间可选择支撑;所述的二级踏板架上的第二长槽上有第二调节齿,所述的二级踏板架一端与所述的双脚主杆之间通过第四轴销两端铰接固定,所述的二级踏板架另一端与所述的双脚副杆之间通过第六轴销两端铰接固定;所述的双脚副杆上有第五销钉与所述的第二调节齿之间可选择支撑;所述的平行连杆与所述的双脚主杆之间还有6至8对多踏板架,每一对多踏板架与所述的双脚主杆之间通过第八轴销铰接固定,每一对多踏板架与所述的平行连杆之间通过第九轴销铰接固定;所述的双脚副杆和所述的双脚主杆下端均有球头接管,球头接管下端有角度球头安放在脚座底盘的半球底面之上,底盘盖板的半球盖面覆盖在所述的角度球头上半部分,2至4颗底座螺栓将所述的底盘盖板固定在所述的脚座底盘上。作为进一步改进:第三轴销位于所述的第一轴销下方26至28厘米。作为进一步改进:各级多踏板架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三轴销与第一轴销11之间的距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遇到地面有倾斜错落时,由于双脚副杆和所述的双脚主杆下端均有球头接管,球头接管下端有角度球头安放在脚座底盘的半球底面之上,底盘盖板的半球盖面覆盖在所述的角度球头上半部分,2至4颗底座螺栓将所述的底盘盖板固定在所述的脚座底盘上,上述结构实现了自动对不平地面进行倾斜调整。二级踏板架上的第二长槽上有第二调节齿,所述的二级踏板架一端与所述的双脚主杆之间通过第四轴销两端铰接固定,结合所述的二级踏板架另一端与所述的双脚副杆之间通过第六轴销两端铰接固定;所述的双脚副杆上有第五销钉与所述的第二调节齿之间之间可选择支撑;使得各级多踏板架之间保持水平,双脚主杆与双脚副杆之间的夹角可以便捷调整。顶上脚踏板固定放置在第一踏板架上面,第一踏板架上的第一长槽上有第一调节齿,第一踏板架与所述的双脚主杆之间通过第一轴销两端铰接固定,结合U字形撑杆两端与所述的双脚主杆之间都有第二销钉铰接固定且位于所述的第一轴销与所述第三轴销之间,U字形撑杆中间横杆部位与所述的第一调节齿之间可选择支撑,使得在第三轴销上方还能多设置一级顶上脚踏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侧面图,双脚副杆30与双脚主杆60之间的夹角处于小角度。图2为图1中的双脚副杆30与双脚主杆60之间的夹角处于大角度。图3为图1的顶上脚踏板71和第二脚踏板72所处部位的放大图。图4为图1的角度球头50所处部位的放大图。图5为图1的A-A剖面图。图6为图1的B-B剖面图。图7为图1的C-C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结合图1、图3、图4、图5、图6和图7,一种可调角度活动梯子,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踏板架10、左右对称设置的二级踏板架20、左右对称设置的双脚副杆30、左右对称设置的平行连杆40、左右对称设置的多踏板架42以及左右对称设置的双脚主杆60,作为改进:顶上脚踏板71固定放置在第一踏板架10上面,第一踏板架10与所述的双脚主杆60之间通过第一轴销11两端铰接固定;所述的双脚副杆30与所述的双脚主杆60之间通过第三轴销33两端铰接固定;所述的第一踏板架10上的第一长槽18上有第一调节齿19,所述的U字形撑杆12两端与所述的双脚主杆60之间都有第二销钉22铰接固定且位于所述的第一轴销11与所述第三轴销33之间,U字形撑杆12中间横杆部位与所述的第一调节齿19之间可选择支撑;所述的二级踏板架20上的第二长槽28上有第二调节齿29,所述的二级踏板架20 —端与所述的双脚主杆60之间通过第四轴销44两端铰接固定,所述的二级踏板架20另一端与所述的双脚副杆30之间通过第六轴销66两端铰接固定;所述的双脚副杆30上有第五销钉55与所述的第二调节齿29之间可选择支撑;所述的平行连杆40与所述的双脚主杆60之间还有6至8对多踏板架42,每一对多踏板架42与所述的双脚主杆60之间通过第八轴销88铰接固定,每一对多踏板架42与所述的平行连杆40之间通过第九轴销99铰接固定;所述的双脚副杆30和所述的双脚主杆60下端均有球头接管25,球头接管25下端有角度球头50安放在脚座底盘51的半球底面59之上,底盘盖板52的半球盖面58覆盖在所述的角度球头50上半部分,2至4颗底座螺栓53将所述的底盘盖板52固定在所述的脚座底盘51上。作为进一步改进:第三轴销33位于所述的第一轴销11下方26至28厘米。作为进一步改进:各级多踏板架42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三轴销33与第一轴销11之间的距离。实施例中:平行连杆40与双脚主杆60之间还有7对多踏板架42,第三轴销33位于第一轴销11下方27厘米,3颗底座螺栓53将底盘盖板52固定在脚座底盘51上,脚座底盘51底部有防滑橡胶垫57。组装过程:第三轴销33外圆上三轴套管73,第三轴销33两端分别穿越对称设置的双脚副杆30的副杆上端孔39和隔离垫圈63以及主杆第三孔69后铆接固定,隔离垫圈63安装厚度与二级踏板架20安装厚度相等。第四轴销44外圆有二板主套管54,第六轴销66外圆有二板副套管56,第二脚踏板72上有二踏板主孔74和二踏板副孔76分别与二板主套管54以及二板副套管56间隙配合;第四轴销44两端分别穿越对称设置的二级踏板架20 —端孔以及双脚主杆60的主杆第四孔64后铆接固定;第六轴销66两端分别穿越对称设置的二级踏板架20另一端孔以及平行连杆40最高位置孔后铆接固定。第八轴销88外圆有多板主套管48,第九轴销99外圆有多板副套管49,多级脚踏板75上有多踏板主孔78和多踏板副孔79分别与多板主套管48以及多板副套管49间隙配合;每个第八轴销88两端分别穿越对称设置的多踏板架42 —端孔以及双脚主杆60上的对应孔后铆接固定;每个第九轴销99两端分别穿越对称设置的多踏板架42另一端孔以及平行连杆40上的对应孔后铆接固定。使用作调节过程:结合图1、图2和图3,要改变双脚副杆30与双脚主杆60之间的夹角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角度活动梯子,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踏板架(10)、左右对称设置的二级踏板架(20)、左右对称设置的双脚副杆(30)、左右对称设置的平行连杆(40)、左右对称设置的多踏板架(42)以及左右对称设置的双脚主杆(60),其特征是:顶上脚踏板(71)固定放置在第一踏板架(10)上面,第一踏板架(10)与所述的双脚主杆(60)之间通过第一轴销(11)两端铰接固定;所述的双脚副杆(30)与所述的双脚主杆(60)之间通过第三轴销(33)两端铰接固定;所述的第一踏板架(10)上的第一长槽(18)上有第一调节齿(19),所述的U字形撑杆(12)两端与所述的双脚主杆(60)之间都有第二销钉(22)铰接固定且位于所述的第一轴销(11)与所述第三轴销(33)之间,U字形撑杆(12)中间横杆部位与所述的第一调节齿(19)之间可选择支撑;所述的二级踏板架(20)上的第二长槽(28)上有第二调节齿(29),所述的二级踏板架(20)一端与所述的双脚主杆(60)之间通过第四轴销(44)两端铰接固定,所述的二级踏板架(20)另一端与所述的双脚副杆(30)之间通过第六轴销(66)两端铰接固定;所述的双脚副杆(30)上有第五销钉(55)与所述的第二调节齿(29)之间可选择支撑;所述的平行连杆(40)与所述的双脚主杆(60)之间还有6至8对多踏板架(42),每一对多踏板架(42)与所述的双脚主杆(60)之间通过第八轴销(88)铰接固定,每一对多踏板架(42)与所述的平行连杆(40)之间通过第九轴销(99)铰接固定;所述的双脚副杆(30)和所述的双脚主杆(60)下端均有球头接管(25),球头接管(25)下端有角度球头(50)安放在脚座底盘(51)的半球底面(59)之上,底盘盖板(52)的半球盖面(58)覆盖在所述的角度球头(50)上半部分,2至4颗底座螺栓(53)将所述的底盘盖板(52)固定在所述的脚座底盘(5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角度活动梯子,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第一踏板架(10)、左右对称设置的二级踏板架(20)、左右对称设置的双脚副杆(30)、左右对称设置的平行连杆(40)、左右对称设置的多踏板架(42)以及左右对称设置的双脚主杆(60),其特征是:顶上脚踏板(71)固定放置在第一踏板架(10)上面,第一踏板架(10)与所述的双脚主杆(60)之间通过第一轴销(11)两端铰接固定;所述的双脚副杆(30)与所述的双脚主杆(60)之间通过第三轴销(33)两端铰接固定;所述的第一踏板架(10)上的第一长槽(18)上有第一调节齿(19),所述的U字形撑杆(12)两端与所述的双脚主杆(60)之间都有第二销钉(22)铰接固定且位于所述的第一轴销(11)与所述第三轴销(33)之间,U字形撑杆(12)中间横杆部位与所述的第一调节齿(19)之间可选择支撑;所述的二级踏板架(20)上的第二长槽(28)上有第二调节齿(29),所述的二级踏板架(20) —端与所述的双脚主杆(60)之间通过第四轴销(44)两端铰接固定,所述的二级踏板架(20)另一端与所述的双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根轩,
申请(专利权)人:洪根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