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墨式印章,主要包括由握持本体、印框座、压伸座与盖体等构件组设而成,从而形成一个可盖印的含墨式印章结构,其主要特征在于:所述的印框座的框座上一体延伸有一连结且互为开通、且高度平齐于握持本体顶部而与上盖相抵止的添墨管,配合一弹性组件嵌置定位于添墨管连接枢接部与压伸座受压面间,从而使所述压伸座可弹性平稳于握持本体中伸缩,而达到一整体结构组装容易、并且添墨方便、完全不污染的、更加实用的含墨式印章。(*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含墨式印章结构改良,特别涉及一种可组装便利,且可使该压伸座获得一致简易稳定的伸缩,并凭借该加高添墨管的设计,而可避免油墨产生外流现象,以确保盖印品质,使整体结构达到极佳实用的含墨式印章。
技术介绍
印章的盖印与签名是为一种身分的表征与认证,用于一般文件上的戳记,以作为相当的证明效果。常见的印章种类型态繁多,如图5所示,是为目前一种含墨式的印章结构,该印章50含有一定位座51,该定位座51系形成一内部具隔板511而成二上、下槽区512、513,在该定位座51的下半部外缘套设有一伸缩座52,并在上半部外缘二侧定位有一抵顶的弹性组件53,使其可穿套于一中空的外壳54,并凭借定位座51上端勾持部514与外壳54相互嵌设定位,并于该外壳54的顶部系组设有一握柄部55,该定位座51底部的下槽区513系间设有具含墨的印模56,且于伸缩座52底端套设一盖体57,以形成一含墨式印章;使用时,先将该盖体57卸除,该印章50的伸缩座52置于文件欲用印处,将握柄部55向下按掣,使伸缩座52呈现向上相对作动,而该印模56恰可突印于文件上(如图6所示);当加在握柄部55的力量消失时,伸缩座52得凭借其内部所设的弹性组件53弹性复位,从而避免该印模56不当的碰触而损毁。因此,产生有如图7所示现有用的另一种含墨式印章,该印章60由一定位座61其顶端延伸二呈透空的方管611,在该二方管611间凸伸有一具环槽621及穿孔622的定位杆62,该定位座61的底端亦开设有一容槽612,使该方管611得与该容槽612相连通,而该容槽612内部系设有一可吸收油墨的盖印块63,并于底端卡掣有一可包覆盖印块63周缘的限位座64,再将一与定位座61同型式且开设有孔槽的伸缩座65罩覆于定位座61外缘,使该方管611及定位杆62可穿伸该孔槽,并贴抵于定位座61的座面上,凭借一弹簧66套设于该定位杆62间,再与一扣环帽67的配合,使该扣合部671可扣合于定位杆62的环槽621穿孔622中,并同时压抵限位该弹簧66,使定位座61与伸缩座65套结为一体型态,另在该定位座61上端嵌设一握柄部68,而伸缩座65的底端套设一盖体69;使用时,亦如先前作动方式,在握柄部68施以一向下按掣,使原突出于定位座61下端的伸缩座65,凭借定位杆62与扣环帽67的定位,而产生向上压抵弹簧66作动,使盖印块63得以压印于文件上,而达到盖印的功效(如图8所示);当释放该握柄部68的力量时,该伸缩座65得藉弹簧66的回复力而复位,而当欲添加油墨时,可将握柄部68取下,油墨直接注入该方管611内,使盖印块63得以获致一适量的油墨。虽然前述的含墨式印章50,其结构中虽可凭借上槽区512的隔板511注油孔515添加,但是,为故及整体定位座51受压后的应力及容设印模56的受力区段,故该注油孔515大约集中于中段处,此举容易导致文件盖印时,其印戳周边有墨量不平均的疑虑,又该弹性组件53是贴合定位于定位座51的外缘两侧,倘压掣时若两侧出力不均,容易使字体无法全面清晰,且弹性组件53于组装该中空的外壳54过程中,易造成该弹性组件53的脱落或偏位,作业上极为不便利,且本身的塑性亦有待加强;又该添注油墨时,其注油孔515因与外壳54端缘尚有一落差,易造成油墨有外流至定位座51与外壳54嵌合的缝隙中,进而污染整体印章的疑虑,实有待改良的必要。其次,另一个目前用的含墨式印章60,其整体结构的组装甚为复杂,尤其是定位杆62与扣环块67的配合,无论是组装或拆卸均十分不便,由于该扣环块67的扣合部671必需扣合于定位杆62的环槽621穿孔622中,方可达成伸缩座65受弹簧66压缩位移时的定位功能,且扣环块67于置入或拆解时,尚需凭借工具予以旋掣,又因系位于二方管611的狭窄空间中,其组装时尤感不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含墨式印章,旨在解决上述缺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其主要在于印框座的框座上一体延伸有一连结且互为开通、且高度平齐于握持本体顶部而与上盖相抵止的添墨管,配合一弹性组件嵌置定位于添墨管连接枢接部与压伸座受压面间,凭借如此的机构组合,使整体结构可达一组装容易且添墨方便确实不污染的含墨式印章功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组装容易由于本技术印框座与压伸座间的弹性组件可轻易组装而成,且其它构件亦可快速地套设组合,而无需任何工具予以装配,故本技术具有一较佳定位与组装的功效;2、避免油墨外流由于本技术印框座的添墨管,其通口管端系延伸至握持本体的顶部,而与上盖相抵止,故可有效避免油墨外流而造成污染,整体结构可达创意改良效益;3、按压省力由于本技术压伸座上的受压面,因该定位的环肋其所对应的宽距,系较大于印框座定位突柱的柱径,故该弹性组件可采一锥状弹簧,故可获致一较省力的按压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剖面图;图4A~B为本技术的动作示意图;图5为现有含墨式印章的剖面组合示意图;图6为现有含墨式印章的剖面动作示意图;图7为另一现有含墨式印章的剖面组合示意图;图8为另一现有含墨式印章的剖面动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所示,本技术有关于一种含墨式印章结构改良,该印章包括一握持本体10、一印框座20、一压伸座30及一盖体40所组成;其中,该印框座20的框座21上方系设具有一添墨管22,在框座21内底部的框槽23中组设有可含墨的盖印模24,将该印框座20嵌设固定于握持本体10的壳体内,且于握持本体10的底端套设有一盖体40,由于该添墨管22系作为添注油墨的流道,并透过盖印模24盖印于文件上,从而形成一可含墨式的印章结构,而本技术的主要改良在于该添墨管22系于印框座20的框座21上一体延伸有一连结而互为开通的管体型态,在该添墨管22的连结枢接部221底缘中央系突设有一定位的突柱222;将一压伸座30其大小约与印框座20相同,且其受压面31对应该添墨管22处,设有一对应的嵌槽32,且于对应突柱222的中段嵌槽32两侧上,系延设有一相对向上的环肋33,以利其穿设该添墨管22而恰可套设于印框座20的框座21上,而其突柱222与环肋33的容置空间中,恰可供一弹性组件25容设限位其间,更凭借一限位框26框设于盖印模24的周缘,而与印框座20的底端相嵌设,使该压伸座30可弹性平稳于握持本体10中伸缩。本技术印章的操作方式如图4所示,将该盖体40卸除,再将印章的压伸座30恰置设于欲盖印文件的纸张41上,凭借握持本体10向下按掣,使压伸座30的受压面31因弹性组件25受印框座20的突柱222的定位,而可弹性平稳向上作动,此时,该握持本体10将连同该印框座20中同步作动,使框槽23中的盖印模24得以将字体印掣于文件纸张41上,以完成该盖印功能;等待该握持本体10压掣力量消失,则该压伸座30即凭借弹性组件25所产生的弹力回复,使该压伸座30得以再次回复突伸该印框座20的框槽23,以保护该框槽23中的盖印模24,复将该盖体40予以覆盖回握持本体10底部,以达收纳的效果;另本技术在添加油墨时,是将该上盖11取下,将油墨直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墨式印章,包括一握持本体、一印框座、一压伸座及一盖体;其中,所述印框座是嵌接于握持本体内,在印框座的框槽中含有盖印模,凭借添墨管内添注的油墨,使含墨的盖印模因握持本体的按压,造成压伸座向上的压伸,而可将字体盖印在文件纸张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印框座的框座上一体延伸有一连结且互为开通、且高度平齐于握持本体顶部而与上盖相抵止的添墨管,另在所述添墨管连结枢接部底缘中央设有一定位的突柱;所述压伸座对应添墨管间设有一嵌槽,并在所述嵌槽对应添墨管突柱的受压面上端延设有一相对向上的环肋,从而使其穿设所述添墨管而恰可套设于印框座的框座上,而其突柱与环肋的容置空间中,恰可供一弹性组件容设限位其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坚明办公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