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健身车的惯性轮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64739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30 1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健身车的惯性轮机构,包括惯性轮部件、用来安装惯性轮部件的第一安装架、电磁铁部件和第二安装架;该惯性轮部件具有惯性轮;该第一安装架固定在车架的底支架上;该第二安装架斜向固定在车架的后支架与车架的底支架之间;所述电磁铁部件固定在第二安装架上,该电磁铁部件与所述惯性轮的轮缘之间设有一个预置的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惯性轮机构的结构的改进,一方面,能够消除现有技术的结构所造成的电磁铁部件维修困难的弊端,另一方面,在振动或冲击的影响下,能够保证电磁铁部件和惯性轮部件之间的间隙的不变,从而保证了产品所设计的阻尼效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健身车的惯性轮机构,包括惯性轮部件、用来安装惯性轮部件的第一安装架、电磁铁部件和第二安装架;该惯性轮部件具有惯性轮;该第一安装架固定在车架的底支架上;该第二安装架斜向固定在车架的后支架与车架的底支架之间;所述电磁铁部件固定在第二安装架上,该电磁铁部件与所述惯性轮的轮缘之间设有一个预置的间隙。本技术通过对惯性轮机构的结构的改进,一方面,能够消除现有技术的结构所造成的电磁铁部件维修困难的弊端,另一方面,在振动或冲击的影响下,能够保证电磁铁部件和惯性轮部件之间的间隙的不变,从而保证了产品所设计的阻尼效果。【专利说明】一种健身车的惯性轮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体育健身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健身车的惯性轮机构。
技术介绍
健身车是一种人们常用的体育健身器械。健身车通常包括有扶手、车架、座椅、脚踏轮机构和惯性轮机构,其中,惯性轮机构具有惯性和阻尼的作用;车架一般包括前支架、后支架和底支架,扶手装在前支架上,座椅则装在后支架上,脚踏轮机构装在前支架与后支架之间,惯性轮机构则装在底支架上。现有技术的一种惯性轮机构是采用电磁铁部件来作为阻尼,这种惯性轮机构由惯性轮部件和电磁铁部件构成,传统的这种惯性轮机构是采用整体式框架来固定惯性轮部件和电磁铁部件,为了利用固定惯性轮部件的支架来对后支架进行支撑,现有的一种惯性轮机构是将整体式框架改为二个安装架,分别用来安装惯性轮部件和电磁铁部件,为了使电磁铁部件和惯性轮部件之间获得对应的配合,电磁铁部件和惯性轮部件的安装位置必须符合一定的间隙要求,为了便于调节电磁铁部件和惯性轮部件之间的间隙,其中一个安装电磁铁部件的安装架是采用U型结构,并且采用了设置条型孔来固定电磁铁部件,现有的这种惯性轮机构存在着二个弊端:一是,由于采用了条型孔来固定电磁铁部件,虽然,固定时可以根据电磁铁部件和惯性轮部件之间的间隙要求来调整螺钉在条型孔之间的位置,但是,在使用或者运输过程中,因为振动或冲击,都可能使螺钉的固定位在条型孔中移动,改变了电磁铁部件和惯性轮部件之间的间隙,从而影响了惯性轮机构的阻尼效果;二是,由于采用了 U型结构来固定电磁铁部件,且电磁铁部件与惯性轮部件的间隙较小,这就使得在安装或拆卸电磁铁部件时,都必须先将惯性轮部件拆下,从而造成了电磁铁部件维修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健身车的惯性轮机构,通过对惯性轮机构的结构的改进,一方面,能够消除现有技术的结构所造成的电磁铁部件维修困难的弊端,另一方面,在振动或冲击的影响下,能够保证电磁铁部件和惯性轮部件之间的间隙的不变,从而保证了产品所设计的阻尼效果。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健身车的惯性轮机构,包括:一惯性轮部件,具有惯性轮;一用来安装惯性轮部件的第一安装架,该第一安装架固定在车架的底支架上;一电磁铁部件;和一第二安装架,该第二安装架斜向固定在车架的后支架与车架的底支架之间;所述电磁铁部件固定在第二安装架上,该电磁铁部件与所述惯性轮的轮缘之间设有一个预置的间隙。所述第二安装架包括固定座、调节座、螺栓和螺母;所述固定座为L型,由相互垂直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构成,所述第一边斜向固定在车架的后支架与车架的底支架之间,所述第一边的自由端设有一个第一圆形通孔,所述第二边的自由端设有至少一个条形通孔,所述调节座设置在与所述固定座的第一边的自由端相配合处,所述调节座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圆形通孔相对的第二圆形通孔、与所述条形通孔相对的第三圆形通孔;所述电磁铁部件夹在所述固定座的第二边与调节座之间;一个螺栓穿接在固定座的第一圆形通孔和调节座的第二圆形通孔之间并用螺母固定;至少一个螺栓穿接在固定座的条形通孔、电磁铁部件和调节座的第三圆形通孔之间并用螺母固定。所述调节座为L型由相互垂直的第三边和第四边构成,所述第二圆形通孔设在第三边,所述第三圆形通孔设在第四边;所述电磁铁部件夹在所述固定座的第二边与调节座的第四边之间;所述至少一个螺栓由第二边的外面穿过所述条形通孔、所述电磁铁部件和所述第三圆形通孔并在第四边的外面用螺母固定;所述一个螺栓由第一边的下面穿过所述第一圆形通孔和所述第二圆形通孔,并在第一边的上面、第三边的上下两面分别用螺母固定。所述第二边的自由端分别凸伸有二个第一耳片,所述二个第一耳片上分别设有一个条形通孔;所述第四边的自由端分别凸伸有二个第二耳片,所述二个第二耳片上分别设有一个第三圆形通孔。所述第一安装架包括上支架、下支架和二个立板,所述二个立板呈左右设置,所述二个立板的底端分别与下支架焊接相固定,所述二个立板的顶端分别与上支架焊接相固定,所述下支架与车架的底支架相固定,所述上支架与车架的后支架相固定。所述惯性轮部件还包括二个轴承、惯性轮轴、二个轴承安装座;所述二个轴承安装座分别安装在二个立板处,所述二个轴承分别装在二个轴承安装座内;所述惯性轮设在二个轴承安装座之间;所述惯性轮轴上一体设有用来实现传动皮带运动的皮带连接部;所述惯性轮轴的两端分别与二个轴承相配合;所述惯性轮轴的中部与所述惯性轮相固定。所述惯性轮部件还包括二个深沟球轴承和一个单向轴承;所述惯性轮通过二个深沟球轴承和一个单向轴承安装在所述惯性轮轴的中部。所述二个立板分别设有凹口,所述二个轴承安装座分别由固定片和轴承座构成,所述固定片和轴承座分别设在对应立板的两面并固定在对应立板的凹口处。所述惯性轮轴上的皮带连接部设在两个立板之间或两个立板的外侧。所述惯性轮轴上的皮带连接部为设在惯性轮轴上的多圈沟槽。所述轴承包括内环和外环,轴承的内环与惯性轮轴的外周壁紧固相配合,轴承的外环与轴承座紧固相配合。所述惯性轮设有中心通孔,惯性轮轴的中部与惯性轮的中心通孔之间为过盈相配合而使得惯性轮轴和惯性轮相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由于采用了 L型的固定座和调节座的相配合来固定电磁铁部件,当将调节座拆卸后,电磁铁部件就可以从L型的固定座取下,而不必去拆卸惯性轮部件,从而消除了现有技术的结构所造成的电磁铁部件维修困难的弊端,使得电磁铁部件的维修变得容易。2、由于采用了在固定座设有第一圆形通孔和条形通孔,在调节座设有与所述第一圆形通孔相对的第二圆形通孔、与所述条形通孔相对的第三圆形通孔,在调节座沿着固定座的条形通孔移动完成后,通过螺栓、螺母的配合,使调节座与固定座的相对位置被锁定,在振动或冲击的影响下,能够保证电磁铁部件和惯性轮部件之间的间隙不变,从而保证了产品所设计的阻尼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一种健身车的惯性轮机构不局限于实施例。【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本技术的立体构造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实施例一本技术(皮带连接部设在两个立板之间)的右视图;图4是实施例一本技术(皮带连接部设在两个立板的外侧)的右视图;图5是实施例一本技术的后视图;图6是实施例一本技术的局部构造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一本技术的第一安装架、第二安装架与车架的连接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一本技术的电磁铁部件与第二安装架连接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一本技术的惯性轮部件的分解示意图;图10是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健身车的惯性轮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惯性轮部件,具有惯性轮; 一用来安装惯性轮部件的第一安装架,该第一安装架固定在车架的底支架上; 一电磁铁部件;和 一第二安装架,该第二安装架斜向固定在车架的后支架与车架的底支架之间;所述电磁铁部件固定在第二安装架上,该电磁铁部件与所述惯性轮的轮缘之间设有一个预置的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岩卫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奥力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