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栅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63345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9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栅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多栅太阳能电池片,各电池片之间通过互联条实现互联,每个多栅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设置有电极栅线结构,背面设置有多条分段式背电极和铝背场;该电极栅线结构包括多条主栅线和多条细栅线,主栅线包括至少两个主栅线单元及至少一条细主栅线;主栅线单元的宽度大于细主栅线的宽度,细主栅线的宽度大于细栅线的宽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多栅太阳能电池组件通过将互联条的一端覆盖在一多栅太阳能电池片的主栅线单元上,另一端覆盖在相邻的另一多栅太阳能电池片背面的分段式背电极上,从而实现相邻两多栅太阳能电池片之间的互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栅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多栅太阳能电池片,各电池片之间通过互联条实现互联,每个多栅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设置有电极栅线结构,背面设置有多条分段式背电极和铝背场;该电极栅线结构包括多条主栅线和多条细栅线,主栅线包括至少两个主栅线单元及至少一条细主栅线;主栅线单元的宽度大于细主栅线的宽度,细主栅线的宽度大于细栅线的宽度。本技术提供的多栅太阳能电池组件通过将互联条的一端覆盖在一多栅太阳能电池片的主栅线单元上,另一端覆盖在相邻的另一多栅太阳能电池片背面的分段式背电极上,从而实现相邻两多栅太阳能电池片之间的互联。【专利说明】多栅太阳能电池组件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多栅太阳能电池组件。
技术介绍
光伏发电是当前利用太阳能的主要方式之一,太阳能光伏发电因其清洁、安全、便利、高效等特点,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和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因此,深入研究和利用太阳能资源,对缓解资源危机、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太阳能电池组件是由钢化玻璃、第一封装胶层、太阳能电池片层、第二封装胶层以及背板依次叠加组成。其中,太阳能电池片层包括多组太阳能电池串。每组太阳能电池串包括多个太阳能电池片,每个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设置有主栅线,其背面设置有背电极,通过互联条将多个太阳能电池片依次进行连接形成所述太阳能电池串。具体地,依次通过互联条将前一个太阳能电池片的主栅线与相邻的太阳能电池片的背电极相互连接。传统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的太阳能电池片通常只设置有两个或三个主栅线,这种太阳能电池片被称为为两栅或三栅太阳能电池片。为了进一步提升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输出功率,四栅太阳能电池片、五栅太阳能电池片等多栅太阳能电池片目前已成为行业研究的热点。多栅太阳能电池片与传统的两栅、三栅太阳能电池片的不同之处在于,主栅线的条数由两条或三条增加到更多条,同时主栅线的宽度变窄。然而,主栅线为金属电极,主栅线的增加会造成金属电极的遮光面积增大,从而影响太阳能电池片的转换效率。因此,为了不增加金属电极的遮光面积,一般来说主栅线的数量越多,主栅线的宽度会设置得越窄。然而,主栅线的宽度越窄对太阳能电池组件连接时互联条和主栅线对准的精准度要求越高,此外主栅线的数量的增多降低了太阳能电池组件连接的工作效率,增加了太阳能电池片的碎片率和互联条的使用量。所以,传统的组件连接技术制约着多栅太阳能电池的工业化生产。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多栅太阳能电池组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栅太阳能电池组件,以提高多栅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的多栅太阳能电池片的主栅线与互联条的对准精准度。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栅太阳能电组件,以降低多栅太阳能电池片的金属电极的遮光面积,提高多栅太阳能电池片的转换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多栅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多栅太阳能电池片,每个多栅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设置有电极栅线结构,背面设置有铝背场以及多条背电极;其中:所述电极栅线结构包括多条主栅线和多条细栅线,每条主栅线与所述多条细栅线均相互垂直且相交,每条主栅线包括:第一主栅线单元以及第二主栅线单元,所述第一主栅线单元以及所述第二主栅线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栅线长度方向的两端,且垂直于所述多条细栅线;以及至少一条细主栅线,连接所述第一主栅线单元以及所述第二主栅线单元,且垂直于所述多条细栅线;所述第一主栅线单元以及所述第二主栅线单元的宽度大于所述细主栅线的宽度,所述细主栅线的宽度大于所述细栅线的宽度;并且所述第一主栅线单元以及所述第二主栅线单元的宽度为0.8mm-1.8mm ;所述细主栅线的宽度为0.015mm-l.5mm ;所述细栅线的宽度为 0.0lmm-Q.1mm ;所述多条背电极为分段式背电极,背电极的位置与正面主栅线单元的位置相对应;相邻两多栅太阳能电池片之间通过互联条连接,所述互联条的一端覆盖在两相邻多栅太阳能电池片中的一个多栅太阳能电池片的第一主栅线单元或第二主栅线单元上,所述互联条的另一端覆盖在另一个多栅太阳能电池片对应的分段式背电极上。较佳地,所述主栅线单元为一端带尖镂空结构。较佳地,所述主栅线单元为分段式镂空结构。较佳地,所述主栅线单元为分段式实心结构。较佳地,所述主栅线单元为一端带尖实心结构。较佳地,所述第一主栅线单元和/或所述第二主栅线单元的长度为1.5_-75_。较佳地,所述主栅线的条数为3-15条。较佳地,所述互联条的宽度为0.8mm-1.8mm。本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I)本技术提供的多栅太阳能电池组件,其主栅线包括第一主栅线单元、第二主栅线单元以及至少一条细主栅线,其中所述第一主栅线单元或第二主栅线单元用于与互联条连接,所述细主栅线用于收集与其相交的细栅线上的电流,并且所述细主栅线上不需覆盖互联条;通过将第一主栅线单元以及第二主栅线单元的宽度与两栅太阳能电池片、三栅太阳能电池片的主栅线的宽度保持一致,从而可提高多栅太阳能电池组件在加工过程中其主栅线与互联条的对准精度;2)由于本技术提供的多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细主栅线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主栅线单元和第二主栅线单元的宽度,且所述细主栅线上不需覆盖互联条,因而可以在第一主栅线单元和第二主栅线单元的宽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将没有被互联条覆盖的细主栅线的长度加长、宽度做窄来降低多栅太阳能电池片的金属电极的遮光面积,从而提高了多栅太阳能电池片的转化效率;3)由于本技术提供的多栅太阳能电池组件,其多栅太阳能电池片的背面设置有多条背电极和铝背场,所述多条背电极均为分段式背电极,节省印刷背电极使用的银浆的使用量;同时背电极的位置与正面主栅线单元的位置相对应,从而方便了多栅太阳能电池片实现组件连接。【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多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A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栅线结构的示意图;图2B为图1A中的第一主栅线单元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电极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栅线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互联条与多栅太阳能电池片的主栅线单元的连接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互联条与多栅太阳能电池片的分段式背电极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多栅太阳能电池组件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于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多栅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第一多栅太阳能电池片31以及第二多栅太阳能电池片32 ;其中,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多栅太阳能电池片31和第二多栅太阳能电池片32的规格相同,其正面均设置有电极栅线结构,背面均设置有铝背场以及多条背电极。第一多栅太阳能电池片31和第二多栅太阳能电池片32之间通过互联条30连接。本实施例仅以两个多栅太阳能电池片为例来进行说明,然而,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其还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多栅太阳能电池片。关于多栅太阳能电池片的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栅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多栅太阳能电池片,每个多栅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设置有电极栅线结构,背面设置有铝背场以及多条背电极;其中:所述电极栅线结构包括多条主栅线和多条细栅线,每条主栅线与所述多条细栅线均相互垂直且相交,每条主栅线包括:第一主栅线单元以及第二主栅线单元,所述第一主栅线单元以及所述第二主栅线单元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栅线长度方向的两端,且垂直于所述多条细栅线;以及至少一条细主栅线,连接所述第一主栅线单元以及所述第二主栅线单元,且垂直于所述多条细栅线;所述第一主栅线单元以及所述第二主栅线单元的宽度大于所述细主栅线的宽度,所述细主栅线的宽度大于所述细栅线的宽度;并且所述第一主栅线单元以及所述第二主栅线单元的宽度为0.8mm‑1.8mm;所述细主栅线的宽度为0.015mm‑1.5mm;所述细栅线的宽度为0.01mm‑0.1mm;所述多条背电极为分段式背电极,背电极的位置与正面主栅线单元的位置相对应;相邻两多栅太阳能电池片之间通过互联条连接,所述互联条的一端覆盖在两相邻多栅太阳能电池片中的一个多栅太阳能电池片的第一主栅线单元或第二主栅线单元上,所述互联条的另一端覆盖在另一个多栅太阳能电池片对应的分段式背电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志成陈璐郭永刚屈小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投西安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