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化人工湿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260937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5 2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化人工湿地系统,能适应于面源污染物复杂多变的雨水汇流环境,在分流制雨水管网及合流制管网源头(即雨水口),实现对各类污染物高效处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集成化人工湿地系统,包括雨水口、排水室,位于雨水口和排水室之间的潜流人工湿地室;所述雨水口上方设有雨水篦子,所述雨水口内设有滤料模块;所述雨水口与排水室之间设有两个以上的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位于雨水口和排水室的上部;所述雨水口通过穿孔布水管与潜流人工湿地室相连,所述排水室通过放空管与潜流人工湿地室相连;所述穿孔布水管位于雨水口的底部,所述放空管位于排水室的底部,所述放空管位于排水室的端部设有流量控制阀,所述排水室的底部设有排水管。(*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化人工湿地系统,能适应于面源污染物复杂多变的雨水汇流环境,在分流制雨水管网及合流制管网源头(即雨水口),实现对各类污染物高效处理。本技术的一种集成化人工湿地系统,包括雨水口、排水室,位于雨水口和排水室之间的潜流人工湿地室;所述雨水口上方设有雨水篦子,所述雨水口内设有滤料模块;所述雨水口与排水室之间设有两个以上的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位于雨水口和排水室的上部;所述雨水口通过穿孔布水管与潜流人工湿地室相连,所述排水室通过放空管与潜流人工湿地室相连;所述穿孔布水管位于雨水口的底部,所述放空管位于排水室的底部,所述放空管位于排水室的端部设有流量控制阀,所述排水室的底部设有排水管。【专利说明】一种集成化人工湿地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湿地系统,尤其是一种集成化人工湿地系统。
技术介绍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人工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人工湿地最早应用于环境科学领域。很久以前,许多国家就有将污水排入天然湿地中的做法,而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人工湿地来处理污水则始于70年代。澳大利亚、荷兰、英国等都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美国、加拿大在20世纪中叶以后,相继展开人工湿地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有关机理和一些设计规范和数据,标志着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作为一种独特的污水处理技术进入环境科学
。中国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发展较晚,但近几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效。1987年,天津市环保所建成中国第一个占地6hm2,处理规模为1400m3/d的芦苇人工湿地工程;国家环保局华南环保所1990年在深圳建立了白泥坑人工湿地示范工程,占地面积12.6hm2,处理规模为3100m3/d。实践表明,处理效果良好。目前,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净化废水的研究,已涉及到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多个单元的组合、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大型水生植物以及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调控等等各个方面。孙华军(2002)以“巢湖水源地保护工程”为例,通过建立人工湿地,控制污染物输入量,解污染源问题,维护湖泊水质。人工湿地的营建有许多成功案例,深圳“洪湖公园”中兴建了一处“人工湿地”这是中国首次在城市绿地中应用“人工湿地”的尝试。之后,中国在成都兴建了 “活水公园”,它展示了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新工艺的以水为主体的环境科学公园,并有许多学者对人工湿地做了理论与规划等方面的研究。与传统污水处理手段相比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比如投资少建设运营成本低廉,处理污水的高效性,独特的绿化环境功能等等。但是,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现有人工湿地存在问题:(1)人工湿地中的堵塞问题近年来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因为总悬浮颗粒物负荷过高时会造成基质淤积,管道堵塞,使得水流通不畅,(对潜流而言则会形成表面流致使水停留时间缩短;相反,对复合垂直流来讲,堵塞后由于填料渗透系数减少,水渗透速度下降,会延长水停留时间,造成在下行流池表面形成积水层阻碍了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基质层,使得复合垂直流中的好氧微生物活性下降,并且由于积水层的存在,使得蚊蝇更容易滋生,卫生条件恶化),功能下降。(2)占地面积相对较大。人工湿地净污的效果与污水在人工湿地中流动的时间和空间充足与否有着很大的相关关系。其次,当系统中的填料和植物纳污达到饱和程度时,需要用备用池来交替运行。另外,为防止淤积往往建造预处理池对污水进行先期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化人工湿地系统,能适应于面源污染物复杂多变的雨水汇流环境,在分流制雨水管网及合流制管网源头(即雨水口),实现对各类污染物高效处理。实现本技术目的的一种集成化人工湿地系统,包括雨水口、排水室,位于雨水口和排水室之间的潜流人工湿地室;所述雨水口上方设有雨水篦子,所述雨水口内设有滤料模块;所述雨水口与排水室之间设有两个以上的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位于雨水口和排水室的上部;所述雨水口通过穿孔布水管与潜流人工湿地室相连,所述排水室通过放空管与潜流人工湿地室相连;所述穿孔布水管位于雨水口的底部,所述放空管位于排水室的底部,所述放空管位于排水室的端部设有流量控制阀,所述排水室的底部设有排水管。所述放空管为两个以上,所述放空管之间连接有另一穿孔布水管。所述溢流管上设有布水孔。所述雨水篦子下方设有截污挂篮。所述排水室上方设有检修人孔。所述雨水口与潜流人工湿地室之间,潜流人工湿地室与排水室之间分别设有分隔板。本技术的一种集成化人工湿地系统的有益效果如下:(I)本技术的一种集成化人工湿地系统,是一套完整的雨水径流处理系统,将雨水径流收集,人为垃圾、自然碎屑筛分,过滤,沉淀,生物滞留,流量控制集成到一个模块化结构中。(2)设置截污挂篮对人为垃圾、自然碎屑进行截留,防止这些污染物影响模块式滤料对颗粒污染物的过滤效果。(3)雨水口作为初沉淀室的沉淀作用,以及模块式滤料的过滤作用,提高了潜流人工湿地对复杂多变的雨水汇流环境的适应性,防止总悬浮颗粒物负荷过高造成基质淤积,管道堵塞。(4)占地面积小。将原本作为雨水管道系统终端处理措施的人工湿地系统,设置在雨水管道系统源头(即雨水口),减小水处理负荷的同时,也减小了人工湿地的占地面积。(5)通过调节排水室内的流量调节阀,使得雨水口与人工湿地集成装置具有调蓄削峰的作用。【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集成化人工湿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集成化人工湿地系统,包括雨水口 1、排水室2,位于雨水口 I和排水室2之间的潜流人工湿地室3 ;所述雨水口 I上方设有雨水篦子4,所述雨水口 I内设有滤料模块10 ;所述雨水口 I与排水室2之间设有两个以上的溢流管6,所述溢流管6位于雨水口 I和排水室2的上部;所述雨水口 I通过穿孔布水管11与潜流人工湿地室3相连,所述排水室2通过放空管12与潜流人工湿地室3相连;所述穿孔布水管11位于雨水口 I的底部,所述放空管12位于排水室2的底部,所述放空管12位于排水室2的端部设有流量控制阀13,所述排水室2的底部设有排水管8。所述放空管12为两个以上,所述放空管12之间连接有另一穿孔布水管11。所述溢流管6上设有布水孔。所述雨水篦子4下方设有截污挂篮5。所述排水室2上方设有检修人孔7。所述雨水口 I与潜流人工湿地室3之间,潜流人工湿地室3与排水室2之间分别设有分隔板9。本技术的一种集成化人工湿地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混杂污染物的雨水径流通过雨水篦子或管道流入雨水口与潜流人工湿地室。雨水径流流经截污挂篮后进入雨水口,即沉淀室,较大的人为垃圾、自然碎屑被截污挂篮截留,沉积物和较大的悬浮固体在雨水口中沉淀。之后,雨水口中的雨水径流,经过沉淀室四壁的滤料模块过滤后,通过穿孔布水管以潜流的形式进入由砾石、土壤、植被组成的潜流人工湿地室,细颗粒和相关污染物被滤料模块截留,剩余的颗粒和溶解形态的污染物在人工湿地的物理,化学,生物机制作用下实现去除。最后,净化后的雨水径流进入排水室,并最终排至下游管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成化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口、排水室,位于雨水口和排水室之间的潜流人工湿地室;所述雨水口上方设有雨水篦子,所述雨水口内设有滤料模块;所述雨水口与排水室之间设有两个以上的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位于雨水口和排水室的上部;所述雨水口通过穿孔布水管与潜流人工湿地室相连,所述排水室通过放空管与潜流人工湿地室相连;所述穿孔布水管位于雨水口的底部,所述放空管位于排水室的底部,所述放空管位于排水室的端部设有流量控制阀,所述排水室的底部设有排水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熙曹小丹郑晓丹刘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