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新建水库型水源地的工程布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60935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5 2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针对新建水库型水源地的工程布局,包括库堤,库底和水生植物;所述库堤内侧的斜坡上修建有平台,所述平台低于新建水库的常水位,所述平台外端上设有土坎,所述平台和所述土坎上均种植有所述水生植物。由于所述平台和所述土坎上均种植有所述水生植物,故其扩大了水生植物规模。当水位下降时,由于所述平台外端上设有土坎,所述平台上仍然会有一定量的水,所述水生植物不会因水体流失而受到破坏,水生植物的稳定性能够得到保障,另外,所述土坎上种植水生植物还能够加固土坎的稳定性,并且所述土坎上的水生植物可以消减风浪对新建水库的冲蚀,起到坚固所述新建水库的作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针对新建水库型水源地的工程布局,包括库堤,库底和水生植物;所述库堤内侧的斜坡上修建有平台,所述平台低于新建水库的常水位,所述平台外端上设有土坎,所述平台和所述土坎上均种植有所述水生植物。由于所述平台和所述土坎上均种植有所述水生植物,故其扩大了水生植物规模。当水位下降时,由于所述平台外端上设有土坎,所述平台上仍然会有一定量的水,所述水生植物不会因水体流失而受到破坏,水生植物的稳定性能够得到保障,另外,所述土坎上种植水生植物还能够加固土坎的稳定性,并且所述土坎上的水生植物可以消减风浪对新建水库的冲蚀,起到坚固所述新建水库的作用。【专利说明】一种针对新建水库型水源地的工程布局
本技术涉及生态环境工程,特别是涉及一种针对新建水库型水源地的工程布局。
技术介绍
当前因河道、湖泊等公共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使得传统形式的饮用水源地存在较高的水质安全风险,改建或新建新型饮用水源地已成为保障水质安全的主要选择之一。新型的饮用水源地一般通过物理技术、生态技术等工艺技术对原有饮用水源地进行改造或新建新的饮用水源地,这一过程不仅是对水源水质进行提升或维持,还需保障在一定时间内的源水供水水量。供水水量的保障一般通过水库实现。保障水质安全的生态技术主要包括构建稳定的水生生态系统,而水生植物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组成。水生植物是指那些能够长期在水中正常生活的植物。水生植物是出色的游泳运动员或潜水者,它们常年生活在水中,形成了一套适应水生环境的本领,它们的叶子柔软而透明,有的形成为丝状(如金鱼藻)。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其生命机体正常活动,同时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盐和其它物质,并向水中释放氧气以保障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但由于传统型水库一般呈“碗”型,水生植物只能构建在满足光合作用要求水位以上的斜坡上,此限制了水生植物的规模。水生植物的规模占常水位水面积的一定规模才可以发挥其作用。特别是较大面积的水体,只有斜坡上的水生植物的规模与常水位水面积相应,水生植物才能够对水生态系统稳定构建起到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新建水库型水源地的工程布局,其不仅能够扩大水生植物规模、保证水生植物的稳定性,而且能够提高新建水库的坚固性。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针对新建水库型水源地的工程布局,包括库堤,库底和水生植物;所述库堤内侧的斜坡上修建有平台,所述平台低于新建水库的常水位,所述平台外端上设有土坎,所述平台和所述土坎上均种植有所述水生植物。进一步地,所述平台外端面为斜面,且所述斜面的底部与所述库底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平台位于新建水库常水位以下1.5m?2.0m处。进一步地,所述土坎高度为0.5m。进一步地,所述土坎宽度为0.5 m?1.0m。进一步地,所述土坎上的水生植物为挺水植物。进一步地,所述挺水植物是植芦苇、香蒲、芦竹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地,所述平台上的所述水生植物是沉水植物和/或漂浮植物。进一步地,所述平台上的所述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为每平方米十丛。进一步地,所述平台面积为所述新建水库于常水位时的水面积的25%。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针对新建水库型水源地的工程布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库堤内侧的斜坡上修建有平台,所述平台和所述土坎上均种植有所述水生植物,故其扩大了水生植物规模;只要根据所需的水生植物的面积来设定所述平台4的宽度就可以满足所需的水生植物的规模。当水位下降时,由于所述平台外端上设有土坎,所述平台上仍然会有一定量的水,所述水生植物不会因水体流失而受到破坏,水生植物的稳定性能够得到保障,另外,所述土坎上种植水生植物还能够加固土坎的稳定性,并且所述土坎上的水生植物可以消减风浪对新建水库的冲蚀,起到坚固所述新建水库的作用。【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一种针对新建水库型水源地的工程布局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I 库堤11 斜坡101 常水位2 库底3 水生植物31 挺水植物32 沉水植物和/或漂浮植物4 平台5 土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针对新建水库型水源地的工程布局,包括库堤11,库底2和水生植物3 ;所述库堤11内侧的斜坡11上修建有平台4,所述平台4低于新建水库的常水位101,优选地,所述平台4位于新建水库常水位101以下1.5m?2.0m处。所述平台4外端上设有土坎5,优选地,所述平台4外端面为斜面,且所述斜面的底部与所述库底2相连;所述斜面的坡比应该根据土壤性质确定。所述土坎5高度为0.5m。所述土坎5宽度为0.5m?1.0m。所述平台4和所述土坎5上均种植有所述水生植物3,扩大了种植所述水生植物3的面积,故其能够扩大水生植物3的规模。另外,只要根据所需的水生植物3的面积来设定所述平台4的宽度就可以满足所需的水生植物3的规模。 所述土坎5上的水生植物3为挺水植物31,该挺水植物31的种植密度以铺满土坎5顶部为最佳。所述挺水植物31最好是芦苇、香蒲、芦竹中的一种或多种,见图1。由于芦苇、香蒲、芦竹均是高杆型,故它们能够较佳地消减风浪对所述库堤11的冲蚀,起到坚固所述新建水库的作用。所述平台4上的所述水生植物3是沉水植物和/或漂浮植物32。所述平台4上的所述水生植物3的种植密度为每平方米十丛,见图1。另外,通常所述平台4面积为所述新建水库于常水位101时的水面积的25%。参考图1,当水位低于所述平台4时,所述土坎5、所述平台4和所述库堤11内侧的斜坡11围成的区域内仍然会储存一定量的水,所述水生植物3不会因水体流失而受到破坏,水生植物3的稳定性能够得到保障。另外,所述土坎5上种植水生植物3还能够加固土坎5的稳定性,并且所述土坎5上的水生植物3可以消减风浪对新建水库的冲蚀,起到坚固所述新建水库的作用。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针对新建水库型水源地的工程布局,其不仅能够扩大水生植物3规模、保证水生植物3的稳定性,而且能够提高新建水库的坚固性。所以,本技术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对新建水库型水源地的工程布局,其特征在于,包括库堤(1),库底(2)和水生植物(3);所述库堤(1)内侧的斜坡(11)上修建有平台(4),所述平台(4)低于新建水库的常水位(101),所述平台(4)外端上设有土坎(5),所述平台(4)和所述土坎(5)上均种植有所述水生植物(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陈煜权胡伟朱雪诞季荣朱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