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液压拉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60709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5 1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立式液压拉床属于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立式液压拉床包括工作台架系统、液压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加工件固定系统和刀具系统,其中,加工件固定系统和刀具系统设于工作台架系统上;刀具系统与液压系统连接,刀具系统包括刀片、刀片固定块和连接杆,刀片固定于刀片固定块上,刀片固定块设于连接杆的端部,连接杆的另一端部与液压系统的液压油缸连接;所述的加工件固定系统包括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下模板和压块,其中,下模板固定于工作台架系统的工作台上,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分别垂直固定于下模板上面两侧,压块设于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上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效率高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的一种立式液压拉床属于机械加工设备
。本技术的一种立式液压拉床包括工作台架系统、液压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加工件固定系统和刀具系统,其中,加工件固定系统和刀具系统设于工作台架系统上;刀具系统与液压系统连接,刀具系统包括刀片、刀片固定块和连接杆,刀片固定于刀片固定块上,刀片固定块设于连接杆的端部,连接杆的另一端部与液压系统的液压油缸连接;所述的加工件固定系统包括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下模板和压块,其中,下模板固定于工作台架系统的工作台上,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分别垂直固定于下模板上面两侧,压块设于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上部。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效率高等特点。【专利说明】立式液压拉床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立式液压拉床。
技术介绍
拉床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切削加工设备,其可以做不同的分类:按加工表面不同,拉床可分为内拉床和外拉床。内拉床用于拉削内表面,如花键孔、方孔等。工件贴住端板或安放在平台或者工作台上,传动装置带着拉刀作直线运动,并由主溜板和辅助溜板接送拉刀。内拉床有卧式和立式之分。前者应用较普遍,可加工大型工件,占地面积较大;后者占地面积较小,但拉刀行程受到限制。外拉床用于外表面拉削,主要有下列几种:(1)立式外拉床,工件固定在工作台上,垂直设置的主溜板带着拉刀自上而下地拉削工件,占地面积较小;⑵侧拉床,卧式布局,拉刀固定在侧立的溜板上,在传动装置带动下拉削工件,便于排屑,适用于拉削大平面、大余量的外表面,如气缸体的大平面和叶轮盘榫槽等;(3)连续拉床,较多采用卧式布局,分为工件固定和拉刀固定两类。工件固定类拉床由链条带动一组拉刀进行连续拉削,适用于大型工件;拉刀固定类拉床由链条带动多个装有工件的随行夹具通过拉刀进行连续拉削,适用于中小型工件。立式拉床按刀具进给方向可分为上拉式拉床和下拉式拉床。此外,还有齿轮拉床、液压拉床、内螺纹拉床、全自动拉床、数控拉床和多刀多工位拉床等。目前,世界上对于铸件类等毛坯件的飞边或者毛刺的清理依旧采取人工打磨或电磨头打磨的方法来来进行,这样既极大的浪费了人工,且效率低下,同时,精度也不可控制,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尽管在一些工厂采用拉床等设备清理飞边或者毛刺,但是,这些拉床设备,并非专用,清理效果和效率也不是很理想;也往往采用下压的方式,在清理飞边或者毛刺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反而使铸件的报废率增加了,对企业来说造成了进一步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式液压拉床,该拉床具有设计合理,有效提高了铸件类产品在清理飞边或者毛刺加工中的稳定性,保证了加工的良品率,且效率比同类产品明显提高等特点。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种立式液压拉床,包括工作台架系统、液压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加工件固定系统和刀具系统,其中,加工件固定系统和刀具系统设于工作台架系统上;刀具系统与液压系统连接,刀具系统包括刀片、刀片固定块和连接杆,刀片固定于刀片固定块上,刀片固定块设于连接杆的端部,连接杆的另一端部与液压系统的液压油缸连接;液压系统包括油箱、输油电机、输油管道和液压油缸,油箱与输油电机连接、输油电机与输油管道连接、输油管道与液压油缸连接;所述的加工件固定系统包括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下模板和压块,其中,下模板固定于工作台架系统的工作台上,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分别垂直固定于下模板上面两侧,压块设于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上部。所述的工作台架系统包括固定架,设于固定架中部的工作台。所述的电气控制系统包括拉床电源、配电箱、拉床启动开关、急停按钮、控制电路板,其中,控制电路板设于配电箱中,配电箱、拉床启动开关、急停按钮设于工作台架系统上;控制电路板与拉床电源、拉床启动开关和急停按钮连接;所述的控制电路板与输油电机连接。所述的立式液压拉床还包括防护装置,所述的防护装置为防护网,防护网设于工作台上部的四周。所述的加工件固定系统还包括下模板固定板,所述的下模板固定板设于工作台上,所述的下模板固定于下模板固定板上。所述的加工件固定系统还包括上模板,所述的上模板上部与液压油缸连接;上模板下部通过支撑柱与下模板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柱为四个,分别设于上模板的四周。所述的加工件固定系统还包括支撑块,所述的支撑块设于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与压块之间,用于支撑压块。通过上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立式液压拉床主要适用于高铁铁路轨道的铸件类零件的去毛刺清理加工工作,其具有生产效率高,机械结构简单,加工产品的良品率闻等特点。【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式液压拉床的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液压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工作台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加工件固定系统和刀具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工作台架系统结构示意图;图5为加工件固定系统结构示意图;图6为刀具系统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一种立式液压拉床,包括工作台架系统、液压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加工件固定系统和刀具系统,其中,加工件固定系统和刀具系统设于工作台架系统上。刀具系统与液压系统连接,如图6所示,刀具系统包括刀片10、刀片固定块12和连接杆7,刀片10固定于刀片固定块12上,刀片固定块12设于连接杆7的端部,连接杆7的另一端部与液压系统的液压油缸5连接。液压系统包括油箱18、输油电机20、输油管道21和液压油缸5,油箱18内装液压油,并与输油电机20连接,输油电机20与输油管道21连接,输油管道21与液压油缸5连接。在液压系统上还设有风扇19进行冷却降温处理,防止输油电机20工作时间过长而产生的过热引起的故障。同时,在液压油缸5上还设有指示灯2,指示灯2用于指示液压油缸内的液压油以及活塞运动情况。如图5所示,所述的加工件固定系统包括第一定位板111、第二定位板112、下模板13和压块8,其中,下模板13固定于工作台架系统的工作台I上,第一定位块111和第二定位块112分别垂直固定于下模板13上面两侧,压块8设于第一定位板111和第二定位板112上部。待测加工件置于压块8与第一定位板111、第二定位板112和下模板13之间,其中,第一定位板111和第二定位板112限制待测加工件的平移移动;下模板13用于支撑待测加工件;压块8从上部压住待测加工件。所述的工作台架系统包括固定架,设于固定架中部的工作台I。所述的电气控制系统包括拉床电源、配电箱17、拉床启动开关15、急停按钮16、控制电路板,其中,控制电路板设于配电箱17中,配电箱17、拉床启动开关15、急停按钮16设于工作台架系统上;控制电路板与拉床电源、拉床启动开关15和急停按钮16连接。所述的控制电路板与输油电机20连接。控制电路板控制输油电机20以及整个拉床设备各系统的智能控制。如图4所示,所述的立式液压拉床还包括防护装置,所述的防护装置为防护网3,防护网3设于工作台I上部的四周。防护网3为了防止加工过程中铁屑飞溅,既污染环境,又防止飞屑伤人。所述的加工件固定系统还包括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液压拉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架系统、液压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加工件固定系统和刀具系统,其中,加工件固定系统和刀具系统设于工作台架系统上;刀具系统与液压系统连接,刀具系统包括刀片、刀片固定块和连接杆,刀片固定于刀片固定块上,刀片固定块设于连接杆的端部,连接杆的另一端部与液压系统的液压油缸连接;液压系统包括油箱、输油电机、输油管道和液压油缸,油箱与输油电机连接、输油电机与输油管道连接、输油管道与液压油缸连接;所述的加工件固定系统包括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下模板和压块,其中,下模板固定于工作台架系统的工作台上,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分别垂直固定于下模板上面两侧,压块设于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上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文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昌星模具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