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废水脱氮装置,属废水处理设备领域。该装置包括:一体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池、膜出水与清洗系统、曝气系统和有机碳源投加系统;其中,一体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池内设置顺次连通的缺氧区、好氧区和膜区,缺氧区内设有机械搅拌装置,好氧区内设有微孔曝气装置,膜区内设有膜组件和脉冲曝气装置,好氧区与缺氧区之间设有第一回流管路,膜区与好氧区之间设有第二回流管路;膜出水与清洗系统与述膜区内的膜组件连接;曝气系统分别与好氧区内的微孔曝气装置、膜区内的脉冲曝气装置连接;有机碳源投加系统与一体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池的缺氧区内连通。该装置结构简单,提高废水脱氮效率的同时,节约基建及运行成本。(*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废水脱氮装置,属废水处理设备领域。该装置包括:一体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池、膜出水与清洗系统、曝气系统和有机碳源投加系统;其中,一体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池内设置顺次连通的缺氧区、好氧区和膜区,缺氧区内设有机械搅拌装置,好氧区内设有微孔曝气装置,膜区内设有膜组件和脉冲曝气装置,好氧区与缺氧区之间设有第一回流管路,膜区与好氧区之间设有第二回流管路;膜出水与清洗系统与述膜区内的膜组件连接;曝气系统分别与好氧区内的微孔曝气装置、膜区内的脉冲曝气装置连接;有机碳源投加系统与一体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池的缺氧区内连通。该装置结构简单,提高废水脱氮效率的同时,节约基建及运行成本。【专利说明】一体化废水脱氮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对废水脱氮的一体化废水脱氮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激化。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提高,产生大量高氨氮、低C/N比废水,如垃圾渗滤液、污泥消化上清液、氨基酸废水等。大量未经妥善处理的高氮低碳废水的排放导致我国水环境中的氮素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导致蓝藻暴发、水华、赤潮等水体富营养化现象频发。因此“十二五”期间,我国的水污染减排目标在原有COD总量控制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加强氮素污染的控制,研究和开发高效、经济的脱氮工艺已成为当前热点。现有的污水脱氮处理工艺中,生物法因成本低、二次污染小等优势成为近年来城镇污水脱氮处理的重要方法并得到广泛应用。而对于垃圾渗滤液、焦化废水等高浓度废水来说,其高浓度、难降解的特点导致传统活性污泥法无法对其进行处理。膜生物反应器的诞生使生物法处理上述高浓度废水成为可能,它是一种将污水的生物处理和膜过滤技相结合的高效废水生物处理工艺,膜分离技术的引入实现了污泥龄与水力停留时间的彻底分离,可大幅提高系统内的生物量,处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但该处理技术目前普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能耗高,主要表现为生化需氧量大及膜气洗耗氧量大;(2)有机碳源需求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体化废水脱氮装置,其脱氮能力高效,同时节约碳源、能耗低、处理效果好与占地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一体化废水脱氮装置,包括:—体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池、膜出水与清洗系统、曝气系统和有机碳源投加系统;其中,所述一体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池内设置顺次连通的缺氧区、好氧区和膜区,所述缺氧区内设有机械搅拌装置,所述好氧区内设有微孔曝气装置,所述膜区内设有膜组件和脉冲曝气装置,所述好氧区与所述缺氧区之间设有第一回流管路,所述膜区与所述好氧区之间设有第二回流管路;所述膜出水与清洗系统与所述述膜区内的膜组件连接;所述曝气系统分别与所述好氧区内的微孔曝气装置、所述膜区内的脉冲曝气装置连接;所述有机碳源投加系统与所述一体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池的缺氧区内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采用一体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池,将缺氧区、好氧区和膜区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体化的膜生物反应器,实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可减少25%左右的生物需氧量及40%左右的有机碳源需求量,减少缺氧段占地20%?40%,减少膜气洗能耗30%?50%,提高废水脱氮效率的同时,节约基建及运行成本。【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体化废水脱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为:1.进水泵,2.缺氧区,3.好氧区,4.膜区,5.机械搅拌装置,6.微孔爆气装置,7.脉冲曝气装置,8.第一混合液回流泵,81.第二混合液回流泵,9.鼓风机,10.膜产水泵,11.清洗液箱,12.产水箱,13.清洗水泵,14.有机碳源投加泵,A.废水,B.剩余污泥排出口,C.产水箱的排放口,D.清洗液箱的放空口,E.产水箱的供水口,F.清洗液箱的供水口,G.有机碳源供应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一体化废水脱氮装置,如图1所述,该装置包括:一体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池、膜出水与清洗系统、曝气系统和有机碳源投加系统;其中,一体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池内设置顺次连通的缺氧区、好氧区和膜区,所述缺氧区内设有机械搅拌装置,所述好氧区内设有微孔曝气装置,所述膜区内设有膜组件和脉冲曝气装置,所述好氧区与所述缺氧区之间设有第一回流管路,所述膜区与所述好氧区之间设有第二回流管路;膜出水与清洗系统与所述述膜区内的膜组件连接;曝气系统分别与所述好氧区内的微孔曝气装置、所述膜区内的脉冲曝气装置连接;有机碳源投加系统与所述一体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池的缺氧区内连通。上述废水脱氮装置中,一体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池的缺氧区经管路与引入废水的进水泵连接。上述废水脱氮装置中,一体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池内的缺氧区、好氧区和膜区由设置在反应池池体内的两道隔板分割而成;所述缺氧区与好氧区之间的连通口设置在两者之间隔板的上部;所述好氧区与膜区之间的连通口设置在两者之间隔板的下部。所述缺氧区设置有机物投加装置。该一体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池采用膜生物反应器形式,无需二沉池及污泥回流装置,节约占地;有效截留短程硝化菌,提高了反应池内生物量,有效提高去除效率。上述废水脱氮装置中,好氧区的容积大于所述缺氧区的容积,所述缺氧区的容积大于或等于所述膜区的容积。上述废水脱氮装置中,缺氧区内的机械搅拌装置的转轴上间隔设有至少两个搅拌浆。上述废水脱氮装置中,微孔曝气装置设置在所述好氧区的底部。上述废水脱氮装置中,脉冲曝气装置设置在所述膜区的底部,所述膜组件设置在所述脉冲曝气装置上方的所述膜区内。上述废水脱氮装置中,膜出水与清洗系统包括:膜产水泵、产水箱、清洗水泵、清洗液箱和管路;其中,所述膜产水泵经管路与所述膜区内的膜组件连接;所述膜产水泵的出水口分别与所述产水箱的进水口、所述清洗液箱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产水箱设有供水口和排放口 ;所述清洗液箱设有供液口和排空口 ;所述产水箱的供水口、所述清洗液箱的供液口分别经管路与所述清洗水泵连接;所述清洗水泵的出水口经管路与所述膜区内的膜组件连接。上述废水脱氮装置中,曝气系统包括:鼓风机、管路和控制阀;所述鼓风机分别经管路和设置在所述管路上的控制阀与所述好氧区内的微孔曝气装置、所述膜区内的脉冲曝气装置连接。上述废水脱氮装置中,有机碳源投加系统包括:有机碳源供应池和有机碳源投加泵;其中,所述有机碳源供应池经管路与所述机碳源投加泵连接;所述机碳源投加泵的出口与所述一体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池的缺氧区内连通。上述废水脱氮装置中,第一、第二回流管路上均可设置混合液回流泵;第二回流管路设有剩余污泥排出口。通过设置第一、第二回流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化废水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体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池、膜出水与清洗系统、曝气系统和有机碳源投加系统;其中, 所述一体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池内设置顺次连通的缺氧区、好氧区和膜区,所述缺氧区内设有机械搅拌装置,所述好氧区内设有微孔曝气装置,所述膜区内设有膜组件和脉冲曝气装置,所述好氧区与所述缺氧区之间设有第一回流管路,所述膜区与所述好氧区之间设有第二回流管路; 所述膜出水与清洗系统与所述述膜区内的膜组件连接; 所述曝气系统分别与所述好氧区内的微孔曝气装置、所述膜区内的脉冲曝气装置连接; 所述有机碳源投加系统与所述一体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池的缺氧区内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李传举,娄高彬,王俊安,姜安平,储磊,
申请(专利权)人:桑德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