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液晶透镜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三维(Three-Dimensional,3D)显示技术已经备受关注。为了实现3D显示,一般在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设置液晶透镜,利用液晶透镜在显示面板的出光侧形成若干视区,使显示面板上不同亚像素单元发出的光射落在不同的视场内,观看者的双眼落在不同视场内产生3D感觉。在现有的液晶透镜中,如图1a所示,包括:相对而置的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位于第一基板1与第二基板2之间的液晶层3、位于第一基板1面向液晶层3一侧的第一电极4、位于第一电极4面向液晶层3一侧的第一取向层5、位于第二基板2面向液晶层3一侧的第二电极6、位于第二电极6面向液晶层3一侧的第二取向层7、位于第一基板1背离液晶层3一侧的第一偏光片9和位于第二基板2背离液晶层3一侧的第二偏光片10;其中,一般将第一电极4设置为条状电极,将第二电极6设计为整面设置的电极。液晶透镜可以分为多个液晶透镜单元,每个液晶透镜单元内具有多条第一电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透镜,包括:相对而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面向所述液晶层一侧的条状的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面向所述液晶层一侧的第一取向层、位于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液晶层一侧的面状的第二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电极面向所述液晶层一侧的第二取向层;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个侧边具有大于零的夹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取向层的摩擦方向与所述第二取向层的摩擦方向关于所述第一电极的延伸方向对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透镜,包括:相对而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位于所述第
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面向所述液晶层一
侧的条状的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面向所述液晶层一侧的第一取向
层、位于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液晶层一侧的面状的第二电极、以及位于所
述第二电极面向所述液晶层一侧的第二取向层;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延伸
方向与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个侧边具有大于零的夹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取向层的摩擦方向与所述第二取向层的摩擦方向关于所述第一
电极的延伸方向对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取向层的摩擦
方向或第二取向层的摩擦方向与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个侧边平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的延
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个侧边之间的夹角为18.43°、15.53°、12.53°或
9.57°。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
基板背离所述液晶层一侧的第一偏光片和位于所述第二基板背离所述液晶层
一侧的第二偏光片;
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透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一取向层的摩擦方向相同;所述
第二偏光片的透光轴方向与所述第二取向层的摩擦方向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取向层和所述
第二取向层中的沟槽满足使所述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的预倾角大于0°且小于
或等于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透镜沿所述第
一电极的排列方向分为多个液晶透镜单元,每个所述液晶透镜单元内具有多
条所述第一电极;在一个所述液晶透镜单元内,从所述液晶透镜单元的边缘位
置到中心位置的各所述第一电极上,加载的电压逐渐递增或逐渐递减,且以所
\t述中心位置对称的两个第一电极上,加载的电压相等。
7.一种液晶透镜,包括:相对而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位于所述第
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面向所述液晶层一
侧的条状的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一电极面向所述液晶层一侧的第一取向
层、位于所述第二基板面向所述液晶层一侧的面状的第二电极、以及位于所
述第二电极面向所述液晶层一侧的第二取向层;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延伸
方向与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个侧边具有大于零的夹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取向层的摩擦方向和所述第二取向层的摩擦方向相同,且满足与
所述第一电极的延伸方向具有大于零的夹角;
所述第一取向层和所述第二取向层中的沟槽满足使所述液晶层中的液晶
分子的预倾角大于或等于5°且小于或等于15°;
所述液晶透镜沿所述第一电极的排列方向分为多个液晶透镜单元,每个
所述液晶透镜单元内具有多条所述第一电极;在一个所述液晶透镜单元内,从
所述液晶透镜单元的边缘位置到中心位置的各所述第一电极上,加载的电压逐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燕,吴坤,田允允,方正,王强涛,崔贤植,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