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接触器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57411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5 13:11
一种电磁接触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整流电路、线路板电源电路、产品控制模式选择电路、光耦隔离信号传递转换电路端、电磁线圈驱动电路、电磁线圈、钳位续流电路和电磁系统供电电压快速判断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接触器电磁系统交流与直流供电电压可通用,产品具有外部低压信号可控制接口,加快了产品动作时间,抑制产品断开瞬间产生的反向高电压,整个电路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紧凑小巧,便于安装。(*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低压电气
,具体讲就是涉及一种电磁接触器控制电路,降低了接触器线圈断电瞬间产生反向高压对系统造成的危害,提高接触器使用安全性。
技术介绍
接触器是一种用于远距离、频繁地接通和分断交、直流主电路和大容量控制电路的电器,其主要的控制对象为电动机,也可用作控制电热设备、电照明、电焊机和电容器组等电力负载。接触器具有较高的操作频率,最高操作频率可达每小时1200次。接触器的寿命很高,机械寿命一般为数百万次至一千万次,电寿命一般为数十万次至数百万次。在电路中并不要求接触器具有分断短路电流的能力,当线路发生短路时,由与接触器相串联的熔断器或断路器进行保护。接触器按电压等级分为高压和低压接触器;按电流种类分为交流和直流接触器;按操作机构分为电磁式、液压式、气动式接触器;按动作方式分为直动式和转动式接触器;按主触头的数量分为单极、两极、三极,最多可有五极的接触器;按接触器未动作前主触头的位置分为常开触头或常闭触头接触器。其中,电磁式接触器的接通与断开通常通过中间继电器供给电磁线圈交流或者直流电压来控制,但是目前一方面电磁接触器的吸动瞬间电流冲击较大,中间继电器触头容易产生电弧从而损伤中间继电器导致触使用寿命缩短,降低产品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使用中间继电器会破坏系统的综合集成度,中间继电器在产品吸合时,由于叠加了中间继电器的动作时间,导致接触器产品的整个吸合延时将会变长;第三个方面,电磁线圈的强感性会致使线圈断电瞬间产生反向高压对系统应用造成危害,降低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电磁式接触器不具有外部低压信号可控接口,无法通过信号控制线圈通电或者断电,接触器产品吸合延时与释放延时长,线圈断电瞬间产生反向高压对系统造成损害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电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接触器电磁系统交流与直流供电电压可通用,产品具有外部低压信号可控制接口,加快了产品动作时间,抑制产品断开瞬间产生的反向高电压,整个电路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紧凑小巧,便于安装。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设计一种电磁接触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整流电路,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端连接到线路板电源电路输入端,所述线路板电源电路输出端分别与产品控制模式选择电路输入端、光耦隔离信号传递转换电路输入端、电磁线圈驱动电路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产品控制模式选择电路输出端与电磁线圈驱动电路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光耦隔离信号传递转换电路输出端与电磁线圈驱动电路(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电磁线圈驱动电路输出端与电磁线圈相连接,钳位续流电路与电磁线圈并联连接,电磁系统供电电压快速判断电路输出端与电磁线圈驱动电路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电磁系统供电电压快速判断电路输入端与整流电路相连接。所述的光耦隔离信号传递转换电路包括光耦和继电器隔离元件。所述线路板电源电路包括电阻、稳压二极管压和电容。所述电磁线圈驱动电路包括晶闸管、场效应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半导体开关元件。所述钳位续流电路包括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压敏电阻的浪涌保护器件及快恢复二极管。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接触器电磁系统交流与直流供电电压可通用,产品具有外部低压信号可控制接口,能够通过信号控制线圈通电或者断电,加快了产品动作时间,抑制产品断开瞬间产生的反向高电压,整个电路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紧凑小巧,便于安装。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关系布局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中光耦隔离信号传递转换电路连接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中电磁系统供电电压快速判断电路连接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中线路板电源电路连接示意图。附图5是本技术中钳位续流电路和可控储能电路、电磁线圈驱动电路和产品控制模式选择电路连接示意图。其中,1、光耦隔离信号传递转换电路,2、电磁系统供电电压快速判断电路,3、线路板电源电路,4、钳位续流电路,5、电磁线圈驱动电路,6、产品控制模式选择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附图1所示,一种电磁接触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整流电路A,所述整流电路A输出端连接到线路板电源电路B输入端,所述线路板电源电路B输出端分别与产品控制模式选择电路C输入端、光耦隔离信号传递转换电路D输入端、电磁线圈驱动电路E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产品控制模式选择电路C输出端与电磁线圈驱动电路E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光耦隔离信号传递转换电路D输出端与电磁线圈驱动电路E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电磁线圈驱动电路E输出端与电磁线圈F相连接,钳位续流电路G与电磁线圈F并联连接,电磁系统供电电压快速判断电路H输出端与电磁线圈驱动电路E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电磁系统供电电压快速判断电路H输入端与整流电路A相连接。进一步,所述的光耦隔离信号传递转换电路D包括光耦和继电器隔离元件。进一步,所述线路板电源电路B包括电阻、稳压二极管压和电容。进一步,所述电磁线圈驱动电路E包括晶闸管、场效应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半导体开关元件。进一步,所述钳位续流电路G包括瞬变电压抑制二极管、压敏电阻的浪涌保护器件及快恢复二极管。如附图2~5所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接触器产品工作于外部低压信号可控模式下时,电磁系统供电电压接通后,线路板电源电路3产生线路板工作电源,当接收到外部控制器发出产品吸合指令时,吸合信号指令通过光耦隔离信号传递转换电路1后将产品接通指令快速传递至电磁线圈驱动电路5,产品吸动接通;当接收到外部控制器发出产品释放指令时,释放信号指令通过光耦隔离信号传递转换电路1将释放指令传递至电磁线圈驱动电路5,电磁线圈驱动电路5断开,电磁线圈失电,同时电磁线圈产生反向电势通过钳位续流电路4进入续流阶段,在钳位续流电路4的作用下,续流电流被抑制,续流时间被缩短,同时电磁线圈产生的反向高电压也被抑制。当产品工作于电磁系统供电电压直接控制模式下:在此模式下外部低压信号可控模式将失效;产品动作只取决于电磁系统的供电电压,当电磁系统供电电压接通,电磁线圈驱动电路5接通电磁线圈得电,产品吸动合闸,当电磁系统供电电压丢失,控制电磁线圈驱动电路5的半导体开关元件触发信号被封锁,电磁线圈驱动电路5断开,电磁线圈失电,产品释放。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磁接触器的控制电路,接触器电磁系统交流与直流供电电压可通用,产品具有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电磁接触器控制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接触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整流电路(A),所述整流电路(A)输出端连接到线路板电源电路(B)输入端,所述线路板电源电路(B)输出端分别与产品控制模式选择电路(C)输入端、光耦隔离信号传递转换电路(D)输入端、电磁线圈驱动电路(E)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产品控制模式选择电路(C)输出端与电磁线圈驱动电路(E)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光耦隔离信号传递转换电路(D)输出端与电磁线圈驱动电路(E)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电磁线圈驱动电路(E)输出端与电磁线圈(F)相连接,钳位续流电路(G)与电磁线圈(F)并联连接,电磁系统供电电压快速判断电路(H)输出端与电磁线圈驱动电路(E)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电磁系统供电电压快速判断电路(H)输入端与整流电路(A)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接触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整流电路(A),所述整
流电路(A)输出端连接到线路板电源电路(B)输入端,所述线路板电源电路(B)
输出端分别与产品控制模式选择电路(C)输入端、光耦隔离信号传递转换电路
(D)输入端、电磁线圈驱动电路(E)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产品控制模式选择电路
(C)输出端与电磁线圈驱动电路(E)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光耦隔离信号传递转换
电路(D)输出端与电磁线圈驱动电路(E)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电磁线圈驱动电路
(E)输出端与电磁线圈(F)相连接,钳位续流电路(G)与电磁线圈(F)并联连接,
电磁系统供电电压快速判断电路(H)输出端与电磁线圈驱动电路(E)输入端相
连接,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柏宋福归范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