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的内部结构及其电容器产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56720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5 1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容器的内部结构及其电容器产品。所述电容器的内部结构包括:电容器芯电极的引出结构为两组金属板层电极结构,所述两组金属板层电极分别位于电容器芯的两电极端并与其紧密连接。所述电容器由具有电容器芯子、金属板层电极、引出外电极部件的电容器芯组模块所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容器的内部结构具有结构简单、紧凑,能够有效简化工艺、提高成品率和产品品质、降低成本的优点,所述的电容器具有良好可靠性、高精度、结构紧揍、外形多样化的优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很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工艺复杂、成品率差、成本高、产品精确度和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容器的结构及其电容器产品,特别涉及一种电容器的内部结构及其电容器产品。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容器的内部结构中,其电极引出通常采用引线导出方式,即是采用电容芯子的内部电极引线连接的方式形成电容器的外部电极,对于由电容芯组组成的电容器而言,通常采用多引线导出方式,其内部电极引线在经引线引出后通过串并联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后最终形成电容器的外部电极,而且,在电容器芯组的组成中,通常采用相同大小的电容器芯进行规则的对称排列方式。一方面,由于引线与电容芯子内部电极的接触面积小,在引线的焊接过程中极易损伤芯子或者芯组,工艺流程繁琐,产品的成品率和可靠性没有保障;二方面,由于引出电极方式不同,直接影响电容器的等效电阻、等效电感,对于电容器产品的使用带来不利影响,容易使电容器发热且影响其寿命与精度,使得产品品质下降;三方面,采用相同大小的电容器芯进行规则的对称排列,每个电容器芯都有自身精度误差,在多个相同的电容器芯组合在一起时会产生多个电容的误差叠加,容易导致加大电容器总的容量偏差和精度误差范围,同时采用规则地对称排列方式也限制了电容器的外形结构。 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容器的内部结构及其电容器产品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容器的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电容器芯电极的引出结构为两组金属板层电极结构,所述两组金属板层电极分别位于电容器芯的两电极端并与其紧密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器的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电容器芯电极的引出结构为两组金属板层电极结构,所述两组金属板层电极分别位于电容器芯的两电极端并与其紧密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的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芯具有喷金层,所述喷金层构成电容器芯电极的引出结构的一部分。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器的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芯为金属化薄膜电容器芯,所述喷金层是电容器芯经喷金处理在两电极端所形成的喷金电极层。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器的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芯为多个,其高度相同,所述多个电容器芯组成电容器芯组,所述两组金属板层电极将所述电容器芯夹持固定在中间,所述金属板层与所述电容器芯的喷金层相无缝连接。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的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金属板层上具有引出外电极。
6. 如权利要求1至5之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书栋杨毓明张金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凯思特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