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点反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53366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4 15: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测点反射装置,特别是可以用于对小构件扭转测量或悬索桥主缆等扭转特性测量的测量装置。它包括一固定座,该固定座上通过杆(3)分别连接有三个光反射器(4),且与固定座连接的三个光反射器(4)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的固定座由两个相同的夹块(1)组成,两个夹块(1)间可拆卸地连接,两个夹块相接触的一侧设有与被测物体外轮廓相匹配的凹槽(2);在两个夹块(1)上固定有上述杆(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测点反射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为实现由全站仪和多套测点反射装置组成的测量悬索主缆扭转角度及位置的系统提供了条件,而且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测点反射装置,特别是可以用于对小构件扭转测量或悬索桥主缆等扭转特性测量的测量装置。它包括一固定座,该固定座上通过杆(3)分别连接有三个光反射器(4),且与固定座连接的三个光反射器(4)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的固定座由两个相同的夹块(1)组成,两个夹块(1)间可拆卸地连接,两个夹块相接触的一侧设有与被测物体外轮廓相匹配的凹槽(2);在两个夹块(1)上固定有上述杆(3)。本技术提供的测点反射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为实现由全站仪和多套测点反射装置组成的测量悬索主缆扭转角度及位置的系统提供了条件,而且成本低。【专利说明】一种测点反射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测量装置,特别是可以用于对小构件扭转测量或悬索桥主缆等扭转特性测量的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空间索面的悬索桥由于除了具有一般悬索桥的结构特点外,还因其主缆和吊索采用三维空间的布置形式,提高了体系的横向刚度和抗扭刚度,增加了抗风抗震能力,而将越来越被广泛采用。然而,空间索面悬索桥的主缆由空缆竖直面状态转换到成桥的空间状态过程中会出现扭转现象,该现象的出现会给索夹安装和后续调整带来麻烦,也给索夹的受力带来不利影响。掌握其扭转特性,有利于进一步精确分析空间主缆悬索桥受力,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目前,室内试验测量扭转变形的方法已经很成熟,如:文献I (GB/T10128-2007《金属材料室温扭转试验方法》)利用扭转试验机测量试件的扭转变形,但由于采用了扭转试验机这种大型设备,且需要制作标准的试件,因此,这种方法无法移植到施工现场应用。物理学中也有如文献2-4 (乔彦峰,王成龙等,莫尔条纹测量扭转变形角的方案研究,光学精密工程,2008,19 (11):2132-2139,光电工程,2005,32 (12):47-50 ;丁珍红,吉小军,刘月华,一种轴扭转变形动态测量系统的设计及实现,中国机械工程,2011,22 (14):1672-1675)应用光学原理测量试件的扭转方法,但试验条件要求苛刻,施工现场无法满足。也有应用百分表测量试件的扭转方法,如文献5 (郭学东,陈晓峰,便携式扭转变形试验仪的设计与实践。宁夏工程技术,2010 (9):122-124)中的试件扭转角的测量等。目前,土木工程中测量扭转角的最常用方法是使用倾角仪测量扭转角的大小,如文献6 。浙江工学院学报,1989 (4):38-43]中的构件扭转角的测量。该方法虽然能满足大部分工程测量需要,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其一,仪器需要供电(一般采用电池供电),若长时间跟踪测量时,需要更换电池,这将增加额外的工作量,有时甚至无法到达仪器安装位置去更换电池;其二,需要靠近观测,一些试验人员无法到达的地方无法实现数据的读取;其三,仪器需要很好的防雨防晒等保护措施;其四,测量仪器需要额外购置,增加测量成本;其五,因重量不能忽略和受安装条件限制,它不适用于小构件测量,如:室内的缩尺模型试验中的小构件扭转测量。本 申请人:提出了利用现有的全站仪来测量悬索桥主缆扭转及位置参数的方法。为了实施该方法,需要一种测点反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测点反射装置,从而能实现利用全站仪来测量悬索桥主缆扭转及位置参数的方法,该测点反射装置需要准确反映被测物体的扭转及位置参数。本技术提供的测点反射装置,包括一固定座,该固定座上通过杆(3)分别连接有三个光反射器(4),且与固定座连接的三个光反射器(4)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的固定座由两个相同的夹块(I)组成,两个夹块(I)间可拆卸地连接,两个夹块相接触的一侧设有与被测物体外轮廓相匹配的的凹槽(2);在两个夹块(I)上固定有上述杆(3)。本 申请人:提出的由全站仪和多套测点反射装置组成的测量悬索主缆扭转角度及位置的系统中,全站仪为测量设备;反映主缆某一截面的位置和扭转角度的(一套)测点反射装置为全站仪提供3个观测点。总体技术原理为:反映主缆截面位置和扭转角度的测点反射装置;用全站仪测量测点反射装置三个观测点在各阶段的三维坐标;对所得的三维坐标进行数据处理,获得主缆被测截面在各阶段的中心坐标和扭转角度。因此,首先要求测点反射装置能与被测物体,即主缆能配合固定,然后,固定座上的三个光反射器必须处于同一平面上,而且在安装时需与被测物体的被测截面在同一平面。这样通过全站仪测量到的三个光反射器的位置以及位置变化才能反映被测截面的变化。对于适于安装的现场,优选将三个光反射器的安装角度呈现为正交模式,即其中某一反射器到固定座的连线方向与另外两个光反射器位置的连线相垂直,如图2所示。或者,当现在安装位置受限时,采用非正交模式。通常非正交模式下,可以采用固定三个光反射器的杆之间的夹角均小于90°,如图3所示。在使用中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I)测点反射装置选型与设计加工:根据测试对象的几何尺寸、材质、截面形状、安装空间大小、观测视野条件等选定测点反射装置的安装座形式和帽翅的安装模式,并选定好制作材料,按设计要求进行机械加工制作。(2)测点反射装置的安装:无论采用何种安装座和帽翅安装模式,安装时必须保证三个帽翅上所粘贴的反射式棱镜片处在同一平面内(为了提高三个帽翅上所粘贴的反射式棱镜片共面效果,可先在水平的工作平台上调试好,然后再安装到主缆测试位置处),且均面向测站的全站仪;必须保证安装稳固,无相对移动或转动;为了简化数据处理过程,要求三个帽翅采用相同的长度,且编号为CE2的帽翅与水平面的初始夹角尽量小;若采用吸附式的安装座,安装前应对安装位置进行打磨清洗处理。(3)全站仪的安装调试:按全站仪操作规程要求执行。(4)观测点编号:按“技术方案”中关于坐标系和观测点要求:X轴为桥横向,且指向吊索张拉方向一侧为正;Y轴为桥纵向;ζ轴为桥竖向,且竖直向上为正。且要求测点反射装置上的三个观测点CE1、CE2、CE3的χ坐标满足X2≥X3≥X1,按此要求将三个帽翅上的棱镜片分别编为CE1、CE2、CE3,并绘制好数据记录表格,便于后续的测量数据记录和处理。(5)数据测量与记录。(6)数据处理,获取截面中心坐标值和截面扭转角的大小。(7)完成测量工作。本技术提供的测点反射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为实现由全站仪和多套测点反射装置组成的测量悬索主缆扭转角度及位置的系统,提供了条件,而且成本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使用时安装形式I (正交模式)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安装座的夹块主视图;图4是图3中夹块的仰视图;图5是图3中夹块的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由安装座,以及通过杆3分别连接有三个光反射器4,且与固定座连接的三个光反射器(棱镜片)4处于同一平面上。固定座由两个相同的夹块I组成,两个夹块I间可拆卸地连接,两个夹块相接触的一侧设有与被测物体外轮廓相匹配的的凹槽2 ;在两个夹块I上固定有上述杆3。如图3-5所示,所述的夹块I的中部与凹槽2相对的一侧面上开设有第一孔5(B1螺纹孔),而与该侧面相邻的另一侧面上开设有第二孔6 (B2型螺纹孔);当两个夹块固定在被测物体上时,两个夹块上的第一孔沿轴向处于一直线上;而第二孔轴向与第一孔的轴向垂直。夹块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测点反射装置,包括一固定座,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上通过杆(3)分别连接有三个光反射器(4),且与固定座连接的三个光反射器(4)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的固定座由两个相同的夹块(1)组成,两个夹块(1)间可拆卸地连接,两个夹块相接触的一侧设有与被测物体外轮廓相匹配的的凹槽(2);在两个夹块(1)上固定有上述杆(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水东李传习柯红军刘智侃肖光清郑亮亮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