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盒芯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4912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墨盒芯片,包括电触点、MCU、振荡电阻R1、振荡电阻R2、振荡电容C1、晶体管Q1以及稳压二极管D1,振荡电阻R1的一端与MCU的VCC端相连,另一端与MCU的振荡脚PB3相连,振荡电容C1接在振荡电阻R1的另一端与地之间,晶体管Q1与振荡电阻R2串接后再与振荡电阻R1并联,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晶体管Q1的基极,正极接地。能够根据喷墨打印机提供的电压高低,自动切换到高速高功耗状态或者低速低功耗状态。(*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安装在墨盒上专用于与喷墨打印机传递信息的芯片。
技术介绍
墨盒上大都安装可与喷墨打印机进行信号传输以及具有信息存储功能的芯片,从而使喷墨打印机能够读取存储在墨盒芯片中的信息,例如,喷墨打印机可以从墨盒芯片中读取对应于墨盒的类型信息进行比较识别,还可以把反映墨盒状态的相关信息写入墨盒芯片中。因此,如果将一个不同类型的墨盒错误地安装到喷墨打印机上时,喷墨打印机可以检测到该墨盒被错误地安装,并且给出安装错误的提示。此外,喷墨打印机可以根据该墨盒已经打印的数量,将墨盒的使用历史写入到墨盒芯片中,使得制造者可以从使用者返回的墨盒芯片中读出有关使用历史的信息,由此,可以准确地执行再生处理中的检查、组件更换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图1揭示了一种现有的墨盒芯片1的内部电路连接图。其包括与喷墨打印机芯片触点电气连接的电触点a、b、c、d和e、与电触点a、b、c、d和e连接的MCU(微控制器)2、振荡电阻R1以及振荡电容C1,电触点a与喷墨打印机芯片的电压端相连,电触点b与喷墨打印机芯片的地端相连,电触点c、d和e与喷墨打印机芯片的数据端口相连,MCU2的VCC端与电触点a相连,GND端与电触点b相连,振荡电阻R1的一端与MCU2的VCC端相连,另一端与MCU2的PB3端相连,振荡电容C1接在振荡电阻R1的另一端与地之间。当墨盒芯片1与喷墨打印机芯片电气导通时,振荡电阻R1、振荡电容C1与MCU2的内部振荡电路(未示出)一起产生工作频率,并且将该工作频率提供给MCU2。振荡电阻R1与振荡电容C1的大小决定提供给MCU2的工作频率大小,当振荡电容C1的电容值一定时,工作频率的大小与振荡电阻R1的阻值大小成反比,即,阻值越大工作频率越小。然而,由于振荡电阻R1的阻值固定,无法自动调整MCU2的功耗状态,即,由于振荡电阻R1的电阻值固定,因此,振荡电阻R1、振荡电容C1与MCU2的内部振荡电路(未示出)一起产生工作频率固定,使得MCU2的功耗状态不能自动调整,当喷墨打印机芯片提供的电压较高时,MCU2不能调整到相应的高速高功耗状态,当喷墨打印机芯片提供的电压较低时,MCU2不能调整到相应的低速低功耗状态,从而使得墨盒芯片1无法正常工作。因此,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切换功耗状态的墨盒芯片实属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切换功耗状态的墨盒芯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涉及的墨盒芯片包括与喷墨打印机芯片触点电气连接的电触点、与电触点连接的MCU、振荡电阻R1、振荡电容C1、晶体管Q1、振荡电阻R2、限流电阻R3以及稳压二极管D1,振荡电阻R1的一端与MCU的电压端VCC相连,另一端与MCU的振荡管脚PB3相连,振荡电容C1接在振荡电阻R1的另一端与地之间,晶体管Q1的发射极与MCU的电压端VCC相连,晶体管Q1的集电极与振荡电阻R2串接后再与振荡电阻R1并联,限流电阻R3的一端与晶体管Q1的基极相连,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与已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墨盒芯片增加了一个晶体管Q1、一个振荡电阻R2以及一个稳压二极管D1,由于晶体管Q1和稳压二极管D1能够根据电压的高低导通或者截止,使得与MCU2的内部振荡电路相连的外部电路的阻值减小或者增大,工作频率相应地增大或者降低,进而导致MCU2根据工作频率的大小自动切换工作状态。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墨盒芯片的电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墨盒芯片的电原理图。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墨盒芯片3包括与喷墨打印机芯片触点电气连接的电触点a、b、c、d和e、与电触点a、b、c、d和e连接的MCU2、振荡电阻R1、振荡电容C1、晶体管Q1、振荡电阻R2、限流电阻R3以及稳压二极管D1,电触点a与喷墨打印机芯片的电压端相连,电触点b与喷墨打印机芯片的地端相连,电触点c、d和e与喷墨打印机芯片的数据端口相连,MCU2的VCC端与电触点a相连,GND端与电触点b相连,振荡电阻R1的一端与MCU2的VCC端相连,另一端与MCU2的PB3脚相连,振荡电容C1接在振荡电阻R1的另一端与地之间,晶体管Q1的发射极与MCU2的电压端VCC相连,晶体管Q1的集电极与振荡电阻R2串接后再与振荡电阻R1并联,限流电阻R3的一端与晶体管Q1的基极相连,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当喷墨打印机向墨盒芯片3提供较低电压时,即,喷墨打印机提供的电压低于稳压二极管D1的击穿电压和晶体管Q1的基极与发射极的电压之和时,稳压二极管D1工作在反向状态,晶体管Q1工作在截止状态,此时,仅振荡电阻R1、振荡电容C1与MCU2的内部振荡电路一起产生工作频率,阻值较大产生的工作频率较小,使墨盒芯片3自动切换到低速低功耗状态;当喷墨打印机提供较高电压时,即,喷墨打印机提供的电压高于稳压二极管D1的击穿电压和晶体管Q1的基极与发射极的电压之和时,稳压二极管D1反向击穿,晶体管Q1工作在导通状态,此时,振荡电阻R1、振荡电阻R2、振荡电容C1与MCU2的内部振荡电路一起产生工作频率,由于振荡电阻R1与振荡电阻R2并联阻值较小,从而使得产生的工作频率较高,并且使墨盒芯片3自动切换到高速高功耗状态,显然,由于本技术所提供的墨盒芯片3增加了一个晶体管Q1、一个振荡电阻R2以及一个稳压二极管D1,由于晶体管Q1和稳压二极管D1能够根据电压的高低导通或者截止,使得与MCU2的内部振荡电路相连的外部电路的阻值减小或者增大,工作频率相应地增大或者降低,进而导致MCU2根据工作频率的大小自动切换工作状态。对于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还存在着另外一些简单的结构变形。因此,本技术就其更为广阔的形态来说并不限于上述详述和实施方案所示。此外,就如所附技术方案及等同物所限定的那样,还可以有许多变形而不偏离总的专利技术的宗旨。权利要求1.墨盒芯片,包括与喷墨打印机芯片电气连接的电触点;与电触点连接的MCU;振荡电阻(R1),其一端与MCU的电压端(VCC)相连,另一端与MCU的振荡管脚(PB3)相连;振荡电容(C1),其接在振荡电阻(R1)的另一端与地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芯片,进一步包括晶体管(Q1),其发射极与MCU的电压端(VCC)相连;振荡电阻(R2),其与晶体管(Q1)的集电极串接后再与振荡电阻(R1)并联;限流电阻(R3),其一端与晶体管(Q1)的基极相连;稳压二极管(D1),其负极与限流电阻(R3)的另一端相连,正极接地。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墨盒芯片,包括电触点、MCU、振荡电阻R1、振荡电阻R2、振荡电容C1、晶体管Q1以及稳压二极管D1,振荡电阻R1的一端与MCU的VCC端相连,另一端与MCU的振荡脚PB3相连,振荡电容C1接在振荡电阻R1的另一端与地之间,晶体管Q1与振荡电阻R2串接后再与振荡电阻R1并联,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晶体管Q1的基极,正极接地。能够根据喷墨打印机提供的电压高低,自动切换到高速高功耗状态或者低速低功耗状态。文档编号B41J2/175GK2902705SQ20062006016公开日2007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墨盒芯片,包括与喷墨打印机芯片电气连接的电触点;与电触点连接的MCU;振荡电阻(R1),其一端与MCU的电压端(VCC)相连,另一端与MCU的振荡管脚(PB3)相连;振荡电容(C1),其接在振荡电阻(R1)的另一端与地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芯片,进一步包括:晶体管(Q1),其发射极与MCU的电压端(VCC)相连;振荡电阻(R2),其与晶体管(Q1)的集电极串接后再与振荡电阻(R1)并联;限流电阻(R3),其一端与晶体管(Q1)的基极相连;稳压二极管(D1),其负极与限流电阻(R3)的另一端相连,正极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东宁张强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