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新英专利>正文

一种教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48502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4 0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教学架,包括架体,架体的下方设有支撑机构,架体为方形结构,架体的四个边分别铰接有托板,托板的形状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托板的上部两角处分别设有通孔,相邻两个托板的通孔之间设有弹性卡子,每一个托板与架体的夹角为80度,使用时,将图片或测验用纸用夹子固定在托板上,老师可以在四个面上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转动架体,学生可以从各个方向看到,老师可以方便的讲解或对学生进行测验,当需要将其搬动到另外的教室使用时,可以先将架体从支撑柱上取下,下拉固定柱可将支撑腿收起,将弹性卡子取下,使托板放置在架体上可以方便的进行搬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教学架,包括架体,架体的下方设有支撑机构,架体为方形结构,架体的四个边分别铰接有托板,托板的形状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托板的上部两角处分别设有通孔,相邻两个托板的通孔之间设有弹性卡子,每一个托板与架体的夹角为80度,使用时,将图片或测验用纸用夹子固定在托板上,老师可以在四个面上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转动架体,学生可以从各个方向看到,老师可以方便的讲解或对学生进行测验,当需要将其搬动到另外的教室使用时,可以先将架体从支撑柱上取下,下拉固定柱可将支撑腿收起,将弹性卡子取下,使托板放置在架体上可以方便的进行搬运。【专利说明】一种教学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教学用具,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教学架。
技术介绍
目前,老师在上课过程中经常需要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或对学生进行一些小测验等,仅仅靠一个黑板往往不能施展,需要用到教学架进行辅助,一般的教学架只有一个面板,需要老师不断的将每一张图片放上、取下,非常麻烦;而且,当对学生进行小测验时,测验的项目也十分有限降低了教学效率,不能快速提高教学质量;另外,一般的教学架无法折叠,搬运困难,只能在一个教室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折叠、易于搬运的教学架,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教学架,包括架体,架体的下方设有支撑机构,架体为方形结构,架体的四个边分别铰接有托板,托板的形状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托板的上部两角处分别设有通孔,相邻两个托板的通孔之间设有弹性卡子,每一个托板与架体的夹角为80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托板的下部设有转轴,架体的四个边上分别设有两个弯钩,两个弯钩分别设置在托板的两侧,转轴与弯钩转动连接。所述每一个托板上分别设有横向设置的滑道,滑道内滑动连接有夹子。所述架体的下部设有支撑板,支撑板横向设置在架体下部的中心,支撑板的下部中心位置设有套筒,套筒内转动连接有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包括支撑座、支撑腿和支撑柱,支撑座与支撑腿通过轴铰接。所述支撑腿的数量为3个,3个支撑腿之间设有加强构件。所述加强构件包括固定柱,固定柱固定在支撑座的底部中心位置,固定柱的底端设有底座,底座铰接有连接杆,支撑腿上设有套环,连接杆与套环铰接。所述支撑柱固定在支撑座的上部,支撑柱由两节伸缩支撑柱构成,两节伸缩支撑柱上设有第一锁紧螺栓和第二锁紧螺栓,支撑柱的上方伸入套筒且与套筒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腿的下端设有橡胶套。所述套筒与架体的下部之间设有支撑杆。本技术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教学架包括架体,架体的下方设有支撑机构,架体为方形结构,架体的四个边分别铰接有托板,托板的形状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托板的上部两角处分别设有通孔,相邻两个托板的通孔之间设有弹性卡子,每一个托板与架体的夹角为80度,使用时,将图片或测验用纸用夹子固定在托板上,老师可以在四个面上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转动架体,学生可以从各个方向看到,老师可以方便的讲解或对学生进行测验,当需要将其搬动到另外的教室使用时,可以先将架体从支撑柱上取下,下拉固定柱可将支撑腿收起,将弹性卡子取下,使托板放置在架体上可以方便的进行搬运。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教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腿,2-支撑座,3-轴,4-加强构件,5-橡胶套,6-支撑柱,7-第一锁紧螺栓,8-第二锁紧螺栓,9-支撑杆,10-支撑板,11-架体,12-托板,13-通孔,14-弹性卡子,15-转轴,16-弯钩,17-固定柱,18-底座,19-连接杆,20-套环,21-套筒,22-滑道,23-夹子。【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附图1所示,一种教学架,包括架体11,架体11的下方设有支撑机构,架体11为方形结构,架体11的四个边分别铰接有托板12,托板12的下部设有转轴15,架体11的四个边上分别设有两个弯钩16,两个弯钩16分别设置在托板12的两侧,转轴15与弯钩16转动连接;托板12的形状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托板12的上部两角处分别设有通孔13,相邻两个托板12的通孔13之间设有弹性卡子14,可以将四个托板12的上端连接在一起,每一个托板12与架体11的夹角为80度,每一个托板12上分别设有横向设置的滑道22,滑道22内滑动连接有夹子23。架体11的下部设有支撑板10,支撑板10横向设置在架体11下部的中心,支撑板10的下部中心位置设有套筒21,套筒21与架体11的下部之间设有支撑杆9,套筒21内转动连接有支撑构件。支撑构件包括支撑座2、支撑腿I和支撑柱6,支撑座2与支撑腿I通过轴3铰接,支撑腿I的数量为3个,3个支撑腿I之间设有加强构件4,加强构件4包括固定柱17,固定柱17固定在支撑座2的底部中心位置,固定柱17的底端设有底座18,底座18铰接有连接杆19,支撑腿I上设有套环20,连接杆19与套环20铰接,支撑腿I的下端设有橡胶套5,橡胶套5具有防滑耐磨的作用,支撑柱6固定在支撑座2的上部,支撑柱6由两节伸缩支撑柱构成,两节伸缩支撑柱上设有第一锁紧螺栓7和第二锁紧螺栓8,分别可以进行支撑柱6的高度调节,调节范围大,支撑柱6的上方伸入套筒21且与套筒21转动连接。使用时,将图片或测验用纸用夹子23固定在托板12上,老师可以在四个面上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转动架体11,学生可以从各个方向看到,老师可以方便的讲解或对学生进行测验,当需要将其搬动到另外的教室使用时,可以先将架体11从支撑柱6上取下,下拉固定柱17可将支撑腿I收起,将弹性卡子14取下,使托板12放置在架体11上可以方便的进行搬运。【权利要求】1.一种教学架,包括架体(11),架体(11)的下方设有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架体(11)为方形结构,架体(11)的四个边分别铰接有托板(12),托板(12 )的形状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托板(12)的上部两角处分别设有通孔(13),相邻两个托板(12)的通孔(13)之间设有弹性卡子(14 ),每一个托板(12 )与架体(11)的夹角为80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12)的下部设有转轴(15),架体(11)的四个边上分别设有两个弯钩(16),两个弯钩(16)分别设置在托板(12)的两侧,转轴(15 )与弯钩(16 )转动连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教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个托板(12)上分别设有横向设置的滑道(22 ),滑道(22 )内滑动连接有夹子(2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教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1)的下部设有支撑板(10),支撑板(10)横向设置在架体(11)下部的中心,支撑板(10)的下部中心位置设有套筒(21),套筒(21)内转动连接有支撑构件。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教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构件包括支撑座(2)、支撑腿(I)和支撑柱(6),支撑座(2)与支撑腿(I)通过轴(3)铰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教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I)的数量为3个,3个支撑腿(I)之间设有加强构件(4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教学架,包括架体(11),架体(11)的下方设有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架体(11)为方形结构,架体(11)的四个边分别铰接有托板(12),托板(12)的形状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托板(12)的上部两角处分别设有通孔(13),相邻两个托板(12)的通孔(13)之间设有弹性卡子(14),每一个托板(12)与架体(11)的夹角为80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新英宋宇宁
申请(专利权)人:吕新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