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或履带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45754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3 2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履带式车辆(100)的履带(10),所述履带适于在驱动轮(110)上和导轮(120)上走行。所述履带具有外侧的地面接触侧(2)和内侧的轮接触侧(3)。内侧的轮接触侧(3)具有一平坦面(4),多个用于在履带式车辆运动期间导引所述履带的导引尖头(5)从该平坦面上突起。至少部分所述平坦面(4)用作导轮(120)的走行面。在所述平坦面(4)中设置有用于驱动轮(110)的驱动凸头(111)嵌入的凹部(6;6A、6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履带式车辆(100)的履带(10),所述履带适于在驱动轮(110)上和导轮(120)上走行。所述履带具有外侧的地面接触侧(2)和内侧的轮接触侧(3)。内侧的轮接触侧(3)具有一平坦面(4),多个用于在履带式车辆运动期间导引所述履带的导引尖头(5)从该平坦面上突起。至少部分所述平坦面(4)用作导轮(120)的走行面。在所述平坦面(4)中设置有用于驱动轮(110)的驱动凸头(111)嵌入的凹部(6;6A、6B)。【专利说明】履带或履带段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履带式车辆的履带。这种履带由 DE60219697T2 公开。
技术介绍
DE60219697T2的履带在其内侧的轮接触侧的纵向中轴线上具有多个依次相继设置的导引尖头。这些导引尖头构成一种准连续的壁,该壁配合到构造在驱动轮、张紧轮和导轮中的槽穴中。导引尖头与槽穴的配合能够实现在履带式车辆运动期间导引履带。另外,DE60219697T2的履带还具有许多突起,其被称为牵引凸头(Traktionsnase)并且沿履带的每一侧设置。这样设计牵引凸头,使得其配合地嵌入驱动轮中相应的空腔中。它们确保力可从履带式车辆的发动机传递到履带上。在导引尖头和牵引凸头之间设有平的走行面,履带式车辆的导轮在该走行面上走行并且支撑履带式车辆的重量。尽管这种履带可很好地工作,但其却具有下述缺点:该履带相对较重并且基于其较高的惯性而降低了履带式车辆的敏捷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履带,其可克服或至少减少上述缺点。该任务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或履带段得以解决。该履带或履带段的有利的实施方式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本专利技术不仅涉及履带而且涉及履带段。这意味着,所有下面所描述的特征和特性不仅可以用于连续的、本身封闭的履带而且也可以用于可分为节段的履带的履带段。为了便于阅读,下面仅说明履带的实施方式,但这并不是说这些实施方式不能应用于履带段。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履带或履带段内侧的轮接触侧的平坦面中设置有用于驱动轮的驱动凸头嵌入的凹部。由此可省却在现有技术中目前常见的牵引凸头。这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引起重量降低并且可由此形成更轻、更敏捷的履带,该履带因此更加易于加速。恰恰在履带式车辆起动和制动时这种设计与传统的具有牵引凸头的履带相比是一重大优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履带具有形式上为孔的凹部。这表示,所述凹部从轮接触侧贯穿履带直至地面接触侧。构造孔形式的凹部的优点在于,驱动轮的构造得相对较大或较高的驱动凸头可以特别深地嵌入履带内侧的轮接触侧上的平坦面中。这一点在履带式车辆起动和猛然加速时尤为有利,因为通过这种深的嵌入可以从驱动轮向履带传递闻的扭矩。但若履带仅具有从轮接触侧不贯穿至地面接触侧的凹部,也可能是有利的。这样有利于提高履带的结构强度。特别有利的是,履带既具有孔形式的凹部又具有从轮接触侧不贯穿至地面接触侧的凹部。由此既可提高扭矩传递又可实现履带的高的结构强度。另外,这些不贯穿的凹部与驱动轮的较小或较低的驱动凸头相结合恰恰可以在快速行驶时(无大的加速)有效地辅助履带式车辆的推进。优选地,所述不贯穿至地面接触侧的凹部具有通道的形式,所述通道具有至少一个垂直于履带纵轴线的方向分量。也就是说,所述通道倾斜于履带的纵轴线定向。特别有利的是,所述通道垂直于履带的纵轴线定向,因为在此情况下向履带的力传递最大。所述通道可以在履带整个宽度的一部分上或多个部分上延伸。但特别优选的是,所述通道在导引尖头之间穿过履带或履带段的整个宽度延伸。由此一方面可通过驱动轮的相应宽的、嵌入通道中的驱动凸头将驱动力分布到履带的整个宽度上,这样恰恰在起动和加速时可防止打滑。另一方面,由此还可实现另一有利的协同效应,因为在通道区域内履带更薄,这导致履带在通道区域中更易于弯曲。从而履带可无大阻力且更加容易地在驱动轮和张紧轮上(在那里履带的转向角度最大)走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履带的纵向中轴线旁的一侧上在两个导引尖头之间的空隙的高度上有一个或多个孔通过上述通道之一与履带的纵向中轴线旁另一侧上这两个导引尖头之间的空隙的高度上的一个或多个孔相连接。由于孔与通道处于一条线上,因此进一步提高了履带在该区域中的易弯性,从而履带除了基于重量减轻实现的高敏捷性外还可以在驱动轮和张紧轮上具有最佳的滚动性。所述履带主要由聚合物、优选由弹性材料、如橡胶和/或其它弹性体制成。为了将履带或履带段结构加固,优选加入由金属和/或织物制成的衬层。优选地,在孔之间平行于履带的纵向中轴线往平坦面和孔壁中加入有金属带。通过该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履带的寿命,因为在驱动轮的较长的、嵌入孔的驱动凸头的嵌入区域内表面的负荷基于特别闻的扭矩负荷之故而特别地闻。在履带外侧的地面接触侧上优选设置有走行凸台或走行肋条,其根据形状可用于优化履带和地面之间的牵引和/或地面(车道)保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导引尖头的朝向车辆纵轴线的侧壁可以在上部区域中在前面和/或后面被倒角。由此可以在横向力作用于导轮上时(尤其在快速拐弯行驶时)减少履带脱落的趋势。本专利技术其它有利的实施方式和改进方案由下述实施例说明给出。要指出的是,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其它的实施方式,其由权利要求和/或说明书及附图中分开述及的特征组合而成。【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参考附图借助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附图如下: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履带段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履带段的底视图;图3为图1中所示的履带段沿图1中所示C-C剖切线的剖视图;图4为图1中所示的履带段沿图1中所示B-B剖切线的剖视图;图5为图1中所示的履带段沿图1中所示A-A剖切线或侧向视图线的剖视图;图6为图1中所示的履带段沿图1中所示D-D剖切线的剖视图;图7为图1中所示的履带段沿图1中所示E-E剖切线的剖视图;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履带用于包括驱动轮、导轮和张紧轮的履带式车辆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履带式车辆100中的履带10。履带10构造为用于在驱动轮110上、导轮120和张紧轮130上走行。如从图1到7的各种视图和剖视图中可以看出的那样,履带10或履带段I具有外侧的地面接触侧2和内侧的轮接触侧3。内侧的轮接触侧3具有一平坦面4,多个用于在履带式车辆100运动期间导引履带10或履带段I的导引尖头5从平坦面上突起。至少部分平坦面4用作导轮120的走行面。在该平坦面4中设有用于驱动轮110的驱动凸头111嵌入的凹部6 ;6A、6B。导引尖头5设置在履带10或履带段I的纵向中轴线上。平坦面4延伸于履带10或履带段I的整个宽度上。图1至7的履带段I包括形式上为孔6A的凹部,所述孔从轮接触侧3贯穿履带段I直至地面接触侧2。孔6A在俯视图中具有大致呈矩形的横截面。垂直于履带段I的纵向中轴线延伸的孔边缘被倒斜,从而驱动轮110的驱动凸头111可以在履带段I于驱动轮110上滚动过程期间嵌入孔6A内。此外,在履带段I还具有这样一些凹部6B,它们从轮接触侧3并不贯穿至地面接触侧2。这些凹部6B具有通道的形式,所述通道垂直于履带段I的纵轴线定向。通道6B在导引尖头5之间穿过履带段I的整个宽度延伸。在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履带式车辆(100)的履带(10)或履带段(1),所述履带或履带段适于在驱动轮(110)上和导轮(120)上走行,所述履带或履带段具有外侧的地面接触侧(2)和内侧的轮接触侧(3),所述内侧的轮接触侧(3)具有一平坦面(4),多个用于在履带式车辆运动期间导引所述履带或履带段的导引尖头(5)从该平坦面上突起,至少部分所述平坦面(4)用作所述导轮(120)的走行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坦面(4)中设置有用于所述驱动轮(110)的驱动凸头(111)嵌入的凹部(6;6A、6B)。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德利斯勒
申请(专利权)人:迪尔土地防御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