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汤振华专利>正文

一种大型平板打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4286 阅读:2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打印机领域,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能够适用于大型物品表面印刷的大型平板打印机。结构包括打印机底座、喷车和打印喷头,打印机底座上部形成长方形支撑平台,喷车安装在打印机底座上沿长边方向来回滑动,打印喷头安装在喷车上沿打印机底座短边方向左右滑动,和垂直于打印机底座方向上下运动。本设计适用体积较大的物品,对打印的精度要求相对较低,另外随着自动化技术的提高,机械紧密度也相应的提高,因此本设计的采用与现有技术完全相反的结构,通过固定平板、移动打印喷头来实现打印。克服大型物品移动困难的缺点,且能够适用于立体物品的表面打印,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打印机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大型平板打印机。技术背景现有的打印设备可以分为普通打印机、平板打印机和喷绘机等,普通打印 机用于一般纸介质打印,平+反打印机用于立体产品表面打印,喷绘^几用于大型 纸张或巻材的打印。现有的平板打印机一般用于小型物品的表面打印,其采用平板的前后滑动 和升降来传送被打印的物品,打印喷头是固定在机身上的。采用这种结构是因 为对于小件物品,打印机控制的精度要求很高,控制打印喷头运动的难度比控 制支撑平台运动的难度高得多,所以为保证质量,采用固定打印喷头的结构, 这种结构的缺点是难以适用于大型物品的打印。在大型物品打印中,由于物品 的重量较大,采用移动支撑平台来达到移动物品显然困难很多,而且也十分浪 费电力资源。所以现有的平板打印机结构一般只有小型机或中型机,对于大件 立体物品,现有采用喷绘的方式进行表面印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能够适用于大型物 品表面印刷的大型平寺反打印才几。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其目的。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大型平板打印机,结构包括打印机底座、喷车和打 印喷头,打印机底座上部形成长方形支撑平台,喷车安装在打印机底座上沿长 边方向来回滑动,打印喷头安装在喷车上沿打印机底座短边方向左右滑动,和 垂直于打印机底座方向上下运动。由于本设计适用的多为体积较大的物品,所 以对打印的精度要求相对较低,另外随着自动化技术的提高,机械紧密度也相 应的提高,因此本设计的采用与现有4支术完全相反的结构,通过固定平板、移 动打印喷头来实现打印。这种结构克服大型物品移动困难的缺点,且能够适用 于立体物品的表面打印,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具体的结构是在打印机底座长边两側设有滑轨;喷车呈门形,两端部与滑 轨配合,中间为横梁,通过第一电机驱动,打印喷头安装在喷车的横梁上,通 过第二电机驱动。第一电机安装在打印^L底座的一端,通过同步带带动喷车来回滑动,第二电机安装在喷车的一端,通过同步带带动打印喷头左右滑动,第 三电机安装在打印喷头内,驱动打印喷头上下运动。采用电机与同步带相配合 的驱动结构,相对于丝杆驱动结构,具有反应速度快,成本低,寿命长,且可 以灵活调节驱动行程等优点。本技术在喷车的一端设有喷头保湿装置,用于在非使用状态中保持打 印喷头的湿度,防止喷头阻塞,另一端设有吸墨防溅装置,用于清洗墨盒和防 止墨水飞溅。喷车还进一步安装有副墨瓶,在打印机底座上设有主墨瓶,两者通过墨管连接。采用副墨^L的结构是因为在大型物品打印过程中,需要的墨水 量很大,如果让驱动结构来驱动重量很大的主墨瓶连通打印喷头移动,则难以 控制精度且浪费资源。因此本技术采用小型的副墨瓶的结构,通过墨管采 用虹吸原理将墨水从主墨盒中吸出,供与打印。所述吸墨防'賊装置和副墨瓶上设有与第三电机同步运作的同步电机,驱动 吸墨防賊装置和副墨瓶上下运动。为了保证打印喷头在端部能够与吸墨防賊装 置紧密配合,和副墨盒具有足够的液压供与墨水,吸墨防溅装置和副墨瓶需要 与打印喷头同步保持在一定水平高度上。因此,设置了两个同步电机用于驱动 吸墨防賊装置和副墨^f瓦上下运动。为了同时适用巻材的打印,防止在打印过程中柔软的巻材翘起,影响打印 质量或损害打印喷头,本技术在支撑平台上开设有多个吸风孔,在吸风孔 的下侧设有吸风装置。采用负压的形式将巻材吸住,防止其蜷曲,翘起。为适用不同长度的物体打印,本打印机底座制作成三个或三个以上箱体拼 成。所述箱体上部的支撑平台开设有多个吸风孔,在吸风孔的下侧设有吸风装 置。如果需要打印大规格的物品或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打印机底座上增 加一个或多个箱体,并更换第一驱动电^L的同步带长度,从而达到增加打印机长度的目的。为使得打印之后的墨水尽快干燥,本技术在喷车上加装加热装置,加 热装置位于支撑平台上方。加热机构整体呈直线形,平行安装在打印机底座上方。本设计采用由上而下的加热方式,与打印喷墨的方向相同,能够直接给打 印面进行加热, 一般采用预加热的方式,这样更有利于油墨的吸附。由上述可见,本技术能够使用于大型立体物品的表面打印。具有精度 高,能耗低,打印效果好等优点。且具有长度可调节,负压、加热等各种人性 化功能。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式意图;图2为喷车结构示意图;图3为喷车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图4为打印喷头结构示意图;图5为打印喷头升降结构示意图;图6为副墨瓶结构示意图;图7为副墨瓶升降结构示意图;图8为吸墨防溅装置结构示意图;图9为吸墨防溅装置升降结构示意图;图IO为本技术仰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的说明。如图l所示的大型平板打印机,结构主要包括打印机底座l、喷车2和打印 喷头3,打印机底座1上部形成长方形支撑平台,喷车2安装在打印才几底座1上 沿长边方向来回滑动,打印喷头3安装在喷车2上沿打印机底座短边方向左右 滑动,和垂直于打印才几底座1方向上下运动,如图中箭头所示。结合图2和图3可见,喷车2呈门形,中间为横梁21,两端部底部设有滑 槽22与设于打印机底座1长边两侧的滑轨9配合。在打印机底座1的端部设有 第一电机4 (电机具体结构未示出),通过同步带(未示出)带动喷车2来回滑 动。所述横梁21形成一个滑轨,打印喷头3安装在横梁21上,在横梁21的一 端设有第二电机5,如图3所示,通过同步带(未示出)带动打印喷头3左右滑 动。打印喷头3的上下移动结合图4、图5所示,在打印喷头3内部设有第三电 机31,第三电机31安装在固定架32上,固定架32能够在横梁21上左右滑动。喷嘴33安装在活动架34上,如图5所示,活动架34通过丝杆螺母38和滑块 35与固定架32上的丝杆37和滑轨36滑动配合。打印喷头3上下移动时,通过 第三电机31驱动丝杆37转动,带动丝杆螺母38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整个活动 架34上下移动,实现打印喷头3的垂直升降。从图2可见,在喷车2的一端设有喷头保湿装置23,另一端设有吸墨防溅 装置24。从图3可见,在喷车2的一端还设有副墨弁瓦25,副墨瓶25通过墨管 (未示出)与设在打印机底座1上的主墨瓶6连接,通过虹吸原理将墨水从主 墨瓶6吸入副墨瓶25中。并连接喷嘴33,用于打印喷墨。上述的吸墨防溅装置24和副墨瓶25在工作的过程中与打印喷头3同步升 降,保证吸墨防溅装置24能够与打印喷头3能够紧密配合,防止墨水溅出,同 时保证副墨瓶25与打印喷头3之间有恒定的液压,具体的升降结构如图6至9 所示。从图6可以看出,副墨瓶25安装在活动架254上,同步电机251安装在 固定架252上,固定架252安装在喷车2上。从图7可见,活动架254通过丝 杆螺丝258和滑块255与固定架252上的丝杆257和滑轨256滑动配合。打印 喷头3上下移动时,同步电机251与第三电机31同步驱动丝杆257转动,带动 丝杆螺母258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整个活动架254上下移动,实现副墨瓶25与 打印喷头3的同步垂直升降。结合图8、图9可以看出,吸墨防溅装置24通过丝杆螺丝248和滑块245 与固定架242上的丝杆247和滑轨246滑动配合。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型平板打印机,其特征是包括打印机底座、喷车和打印喷头,打印机底座上部形成长方形支撑平台,喷车安装在打印机底座上沿长边方向来回滑动,打印喷头安装在喷车上沿打印机底座短边方向左右滑动,和垂直于打印机底座方向上下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汤振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