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墨打印机的墨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4270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喷墨打印机的墨盒,具有光检测部,2个用透光材料形成的第一和第二、三棱柱设置在光检测部,用于接收或反射、折射打印机上的光发射元件发出的光线,其中第二、三棱柱的两个面与墨盒内的墨水接触,当墨盒内有墨水并且被安装到打印机时,光发射元件发出的光线经过在第一、三棱柱的全反射和第二、三棱柱折射,进入墨水中,不被打印机上的光接收元件接收;当墨盒内的墨水被耗尽时,光线经过第二、三棱柱的全反射,到第一、三棱柱,再经反射到达光接收元件,此时打印机即检测到墨尽。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生产工艺更为简单,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等原理来实现检测功能,从而取代上述的挡光元件和浮标,工作更加可靠。(*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特别是安装光学检 测元件的一种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技术介绍
现有的喷墨打印技术中,有一些喷墨打印机采用光学机构检测墨 盒中的墨水是否耗尽,从而避免墨水用尽时,打印机仍然进行打印工 作,由此带来对打印机的不可恢复的损害,以及对用户带来不必要的时间和纸张的浪费。美国专利US2005195225公开了一种实施方案在 一种打印机上设置一个光发射元件和一个光接收元件,相应的,在其 墨盒内设置一个杠杆, 一个浮标和一个挡光元件分别为杠杆的两端, 中间的支架固定在墨盒的储墨腔的底面。墨盒具有一个向外突出的检 测部分,该部分由一种透光的材料制成,其内部轮廓可容纳挡光元件, 当墨盒装在打印机上时,该检测部分位于光发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之 间。当墨盒内含有足够多的墨水时,浮标由于浮力作用而浮在水面上, 挡光元件位于检测部分内,阻挡了光发射元件发射出的光,使光接收 元件接收不到光线。当墨盒内的墨水耗尽时,由于没有了浮力,浮标 下落,挡光元件向上移动,从而使得光接收元件收到光发射元件发出 的光线,由此打印机得到墨尽的信息,进而发出提示用户的信号。该 方案可以有效地检测到墨尽的时刻,但是其缺点在于杠杆的设计,浮 标的安装工艺比较复杂,降低了墨盒的生产效率。并且,随着墨盒内 墨水量改变而移动的挡光元件的材料必须是不透光的,以上方案采用黑色PP料,这就要求在注塑生产时,黑色色目与PP原料调制均匀, 如果不均匀或不够均匀,都会造成墨盒装入打印机不能被识别。挡光 件要随着墨盒内墨水量的改变而移动,这需要的零件数目较多,也就 造成生产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工艺更为简单的喷墨打印机墨 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喷墨打印机的墨盒,具有供墨口,进气孔,容纳供给打印机 的墨水的储墨腔,光检测部,其特征在于该光检测部由2个用透光 材料形成的第一和第二三棱柱组成;三棱柱的两个侧面反射或折射打 印机上的光发射元件发出的光。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墨盒,具有普通墨盒共有的供 墨口,进气孔,储墨腔,在墨盒的外部的光检测部分,设置一个第一 三棱柱,不与墨水接触,该三棱柱用于全反射光线,在其下部设置一 个不贴反光纸的第二三棱柱,在墨盒内部,可与墨水接触,用于折射 和反射光线。这两个三棱柱都是用可透光的材料制成。当墨盒装入打 印机时,第一和第二三棱柱处于打印机的光发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之 间。当墨盒内有足够的墨水时,将其装入打印机进行打印,第一三棱 柱的第一表面将打印机的光发射元件发出的光,全反射到第二三棱柱 的第三表面,此时由于第二三棱柱的下方充满墨水,根据光的折射原 理,光直接射入墨水中,不能被打印机的光接收元件接收,从而打印机据此识别墨盒内有墨水。当墨盒的墨水耗尽,墨盒内第二三棱柱处 的墨水被消耗。第一三棱柱的第一表面将打印机的光发射元件发出的 光,全反射到第二三棱柱的第三表面,光通过第三表面射到第二三棱 柱的第一表面,根据光的全反射原理,光被反射到第二三棱柱的第二 表面,进而反射到第一三棱柱的第二表面,进而反射到光接收元件, 从而打印机提示墨水耗尽,然后发出信号提示用户更换墨盒。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也可只采用两对相交成直角的平 面来组成反光面。直角的两条边在墨盒的检测部,向外凸起,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方面,采用两个弧面作为反光面,其中 一个弧面贴上反光材料,也可实现检测功能。详细内容参见具体实施 方式。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方面,采用一个金属反光件作为反光面 来代替第一三棱柱,也可实现检测功能。详细内容参见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方面,三棱镜做成实心的,在二个侧面 贴反光纸,也可实现检测功能。详细内容参见具体实施方式。由于本技术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针对现有喷墨设备,提出 一种生产工艺更为简单的墨盒结构,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等原理来实 现检测功能,从而取代上述的挡光元件和浮标,工作更加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第1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实施例的一个光路图。图3是图1实施例的另一个光路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2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实施例的一个光路图。图6是图4所示实施例的另一个光路图。图7是本技术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的实施例的一个光路图。图9是图7所示的实施例的又一个光路图。图IO是本技术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棱柱l,第二棱柱2,底壳3,面盖4,密封膜5,导气膜6,侧封膜7,弹簧8,阀芯9,密封圈IO,封口膜ll。第一棱柱的第一表面14,第一棱柱的第二表面15,光发射元件12,光 接收元件13,第二棱柱的第一表面16,第二棱柱的第二表面17,第二 棱柱的第三表面18,墨水19。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实施方式。 第l实施例-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的墨盒结构示意图,其结构包含有,底壳3, 面盖4,底壳侧边的进气孔上有导气膜6,侧封膜7,供墨口内装有弹 簧8,阀芯9,密封圈IO,封口膜ll;第一三棱柱l,第二三棱柱2, 密封膜5。墨盒在底壳上设置了第一三棱柱1和第二三棱柱2,都采用可透光 的材料制作,两者之间的距离为l-12mm,第一三棱柱1的第一表面14和第二表面15包围的空间做成中空的,里面充满空气或其它密度比塑 料密度小的物质。当墨盒内含墨水时,将其装入打印机进行打印,如图2所示,为 此时的光路图。图中,打印机的光发射元件为12,光接收元件为13, 箭头代表光的传输路径,第一三棱柱1的第一表面14将打印机的光发 射元件12发出的光,反射到第二三棱柱2的第三表面16,射到第二三 棱柱2的第一表面17,此时由于第二三棱柱2的下方充满墨水19 (通 过贴侧封膜7密封该部分),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光直接射入墨水19 中,不能被打印机的光接收元件13接收,从而打印机据此识别墨盒内 有墨水。随着打印的进行,墨盒内墨水量的不断减少。当墨盒的墨水耗尽, 墨盒内第二三棱柱2处的墨水被消耗。图3所示为墨水耗尽时的光路 图,箭头指示光的传输路径。如图3,第一三棱柱1的第一表面14将 打印机的光发射元件12发出的光,反射到第二三棱柱2的第三表面16 上,光通过第三表面16射到第二三棱柱2的第一表面17,根据光的全 反射原理,光被反射到第二三棱柱2的第二表面18,进而反射到第一 三棱柱1的第二表面15,进而反射到光接收元件13,从而打印机提示 墨水耗尽,然后发出信号提示用户更换墨盒。第2实施例如图4所示为第2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1实施例相比, 唯一的不同在于底壳上的检测部设置了一个第一直角21和一个第二直 角22,都是可透光材料,用来代替第l实施例中的第一三棱柱l和第二三棱柱2,检测原理基本相同。两个直角沿检测部的中心线成45度 设置,两个直角相距卜15rm,在第一直角21的第一外表面23和第二 外表面24,以及第二直角22的第一内表面25和第二内表面26分别贴 有反光纸20。在两个直角之间的空间外部贴侧封膜7密封该部,其内部容纳的墨水是与墨盒内的墨水相通的。图5所示为墨盒装入打印机后,墨盒内有墨水时,光的传输情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墨打印机的墨盒,具有供墨口,进气孔,容纳供给打印机的墨水的储墨腔,光检测部,其特征在于:该光检测部由2个用透光材料形成的第一和第二三棱柱组成;三棱柱的两个侧面反射或折射打印机上的光发射元件发出的光线;其中至少一个三棱柱的两个侧面与墨盒内的墨水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钦雷徐修源马啸天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纳思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