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薇属植物栽培保肥器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40220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1 0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紫薇属植物栽培保肥器皿,包括外盆体、内盆体、蓄肥腔和通肥孔,外盆体内装有设有内盆体,外盆体和内盆体之间设有蓄肥腔,内盆体的壁上设有通肥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保肥、保湿、排水、调节水肥平衡的作用,还便于移动内盆体和清理蓄肥腔;保肥、保湿效果好,可保持土壤湿润,保证肥料供给,节省施肥次数,使肥料较为均匀的分散到土壤中;可调节水肥平衡以便于观察和控制浇水次数,避免烂根;还具有结构简单,安全环保,方便卫生,易于清理,实用价值高的优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紫薇属植物栽培保肥器皿,包括外盆体、内盆体、蓄肥腔和通肥孔,外盆体内装有设有内盆体,外盆体和内盆体之间设有蓄肥腔,内盆体的壁上设有通肥孔。本技术具有良好的保肥、保湿、排水、调节水肥平衡的作用,还便于移动内盆体和清理蓄肥腔;保肥、保湿效果好,可保持土壤湿润,保证肥料供给,节省施肥次数,使肥料较为均匀的分散到土壤中;可调节水肥平衡以便于观察和控制浇水次数,避免烂根;还具有结构简单,安全环保,方便卫生,易于清理,实用价值高的优点。【专利说明】一种紫薇属植物栽培保肥器皿
本技术涉及一种紫薇属植物栽培保肥器皿。
技术介绍
紫薇属植物(学名:LagerstroemiaindicaL.),又称痒痒花、痒痒树、紫金花、紫兰花、蚊子花、西洋水杨梅、百日红、无皮树,系千屈菜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紫薇树姿优美,树干光滑洁净,花色艳丽;开花时正当夏秋少花季节,花期极长,由6月可开至9月,故有“百日红”之称,又有“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的赞语,是观花、观干、观根的盆景良材,中国多地有栽培。紫薇属植物原产亚洲,广植于热带地区,耐旱、怕涝,喜温暖潮润,喜光,喜肥,半阴生,喜生于肥沃湿润的土壤上,也能耐旱,不论钙质土或酸性土都生长良好,对二氧化硫、氟化氢及氯气的抗性强,能吸入有害气体,中性土或偏酸性土较好。紫薇属植物在我国栽培范围较广,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江西、浙江、江苏、湖北、河南、河北、山东、安徽、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及吉林均有生长或栽培。由于紫薇属植物喜肥又怕涝的特点,在现有技术中,适用于紫薇属植物的保肥器皿较少。如CN2824555Y公开的一种新型植物栽培器皿,在器皿的侧壁上开有若干个通孔。通孔高度位于整个器皿高度的1/5-3/5。通孔个数最佳为1-4个,通孔总截面积为器皿平均横截面的5%-50%。该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又如CN2872830Y公开的一种保水、保肥能力强、透气性好的新型植物栽培容器,它包括容器底、容器壁和漏水透气孔,其特征是容器底为不带漏水透气孔的密封底面,在距容器底1/5壁高以上部位的容器壁上设有至少I个以上的漏水透气孔,漏水透气孔以下的容器壁与容器底构成一密封腔体。该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再如CN200980269Y公开的一种植物栽培容器,在容器中部开设有用于限量储水而超量可溢出的水孔,在容器口端开设有至少两个备用孔。该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紫薇属植物栽培保肥器皿,解决了紫薇属植物育干和保护套缺乏的问题。一种紫薇属植物栽培保肥器皿,包括外盆体、内盆体、蓄肥腔和通肥孔,外盆体内装有设有内盆体,外盆体和内盆体之间设有蓄肥腔,内盆体的壁上设有通肥孔。所述外盆体的直径大于内盆体的直径2~4cm。所述通肥孔的直径≤1cm。所述外盆体和内盆体可分离。所述外盆体的高度高于内盆体1~2cm。所述外盆体的高度低于内盆体1~2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达到的技术效果为:具有良好的保肥、保湿、排水、调节水肥平衡的作用,还便于移动内盆体和清理蓄肥腔;保肥、保湿效果好,可保持土壤湿润,保证肥料供给,节省施肥次数,使肥料较为均匀的分散到土壤中;可调节水肥平衡以便于观察和控制浇水次数,避免烂根;还具有结构简单,安全环保,方便卫生,易于清理,实用价值闻的优点。【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 一外盆体,2 —内盆体,3—畜肥腔,4一通肥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本技术为一种紫薇属植物栽培保肥器皿,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外盆体1、内盆体1、蓄肥腔3和通肥孔4,外盆体I内装有设有内盆体I,外盆体I和内盆体I之间设有蓄肥腔3,内盆体I的壁上设有通肥孔4。所述外盆体I的直径大于内盆体I的直径2?4cm。所述通肥孔4的直径< 1cm。所述外盆体I和内盆体I的底部可以分离,也可以连接,还可以在制造时设计为同一盆底。从使用方便的角度出发,外盆体I和内盆体I为两个独立的盆体,便于移出内盆体1,也便于清理蓄肥腔3。蓄肥腔3是利用外盆体I和内盆体I的直径不同而留出来的腔体空间,可以通过通肥孔4的流通作用,将肥料保留在蓄肥腔3内,一方面可以保留土壤中多余的肥料和水分,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土壤缺乏肥料时通过通肥孔4提供肥料,并保持土壤湿润,水份均衡,起到一定的保湿、保肥、排水、防烂根作用。通肥孔4可以是多个,分布设置在内盆体I壁上,保持内盆体I和蓄肥腔3之间的畅通。内盆体I的高度可以高于外盆体1,以便于取出内盆体I进行盆内清理;也可以低于外盆体1,以便于施肥时多余的肥料通过蓄肥腔3上方空隙直接进入蓄肥腔3内。例如外盆体I的高度高于内盆体11?2cm,或者外盆体I的高度低于内盆体11?2cm。本技术在保肥保湿和调节水肥平衡能力上优于现有技术中的植物栽培器皿,避免了施肥不均匀,渗透力有限而使土壤较深处的根得不到肥料滋养的缺陷,通过蓄肥腔3还能够使肥料到达土壤深层,给予根部更多的营养。本技术具有良好的保肥、保湿、排水、调节水肥平衡的作用,还便于移动内盆体I和清理蓄肥腔3 ;保肥、保湿效果好,可保持土壤湿润,保证肥料供给,节省施肥次数,使肥料较为均匀的分散到土壤中;可调节水肥平衡以便于观察和控制浇水次数,避免烂根;还具有结构简单,安全环保,方便卫生,易于清理,实用价值高的优点。【权利要求】1.一种紫薇属植物栽培保肥器皿,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盆体(I)、内盆体(2)、蓄肥腔(3)和通肥孔(4),外盆体(I)内装有设有内盆体(2),外盆体(I)和内盆体(2)之间设有蓄肥腔(3),内盆体(2)的壁上设有通肥孔(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紫薇属植物栽培保肥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盆体(I)的直径大于内盆体(2)的直径2?4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紫薇属植物栽培保肥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肥孔(4)的直径< 1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紫薇属植物栽培保肥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盆体(I)和内盆体(2)可分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紫薇属植物栽培保肥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盆体(I)的高度高于内盆体(2) I?2c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紫薇属植物栽培保肥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盆体(I)的高度低于内盆体(2) I?2cm。【文档编号】A01G9/02GK203708913SQ201320889857【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专利技术者】李木良, 李晓红, 李静 申请人:铜仁市满堂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紫薇属植物栽培保肥器皿,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盆体(1)、内盆体(2)、蓄肥腔(3)和通肥孔(4),外盆体(1)内装有设有内盆体(2),外盆体(1)和内盆体(2)之间设有蓄肥腔(3),内盆体(2)的壁上设有通肥孔(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木良李晓红李静
申请(专利权)人:铜仁市满堂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