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祁健专利>正文

一次性使用安全自毁注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40085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1 0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更方便的一次性使用安全自毁注射器。它在现有的注射器外加装外壳,外壳为壁上有轴向缝隙的筒体,内有多处限位凸起,分别为推液限位凸起、抽液限位凸起,轴向缝隙底部有锁定装置,通过各限位凸起和锁定装置的限位作用,保证抽取药液、注射动作的完成,并实现了注射动作完成后注射器整体锁定,实现了自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充分利用了普通注射器的结构形式,部件少、加工容易、装配方便,产品成本低,注射与安全自毁动作一气呵成,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更方便的一次性使用安全自毁注射器。它在现有的注射器外加装外壳,外壳为壁上有轴向缝隙的筒体,内有多处限位凸起,分别为推液限位凸起、抽液限位凸起,轴向缝隙底部有锁定装置,通过各限位凸起和锁定装置的限位作用,保证抽取药液、注射动作的完成,并实现了注射动作完成后注射器整体锁定,实现了自毁。本技术由于充分利用了普通注射器的结构形式,部件少、加工容易、装配方便,产品成本低,注射与安全自毁动作一气呵成,使用方便。【专利说明】一次性使用安全自毁注射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安全自毁注射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在给肌肉注射药液或溶解药品后,能够毁形,失去相应功能,杜绝重复使用和污染的针头刺伤其他人员,防止疾病传染的一次性使用安全自毁注射器。属于医疗卫生

技术介绍
目前对患者进行肌肉注射时,广泛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这样对防止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其没有使用后毁形并有效隔离污染的注射针头功能,存在着重复使用,污染的针头刺伤其他人员等可能,给医务人员、医疗垃圾处理者等其他接触人群带来不安全隐患,尤其是接触高危传染性疾病患者使用过的此类产品风险更大。为此,很多具有使用后毁形功能的一次性使用自毁注射器或一次性使用安全自毁注射器被专利技术出来,尽管其名称不一,结构不同,均是在使用后对注射器部件进行相互锁定或对注射针头进行毁形等。其中,大部分都是在活塞或芯杆前端设计定位卡,在针筒前端或内置的注射针座内部设计有定位槽,通过定位卡及定位槽实现芯杆、活塞与针筒卡死,或芯杆将注射针头抽回到针筒内再卡死,从而实现相互锁定毁形,典型的有中国专利CN200680041400.0、CN200810176218.7,这种结构,前端部件尺寸小,加工困难,装配难度大,工效不高。并且注射器在使用过程中毁形时产生震动,仍在体内的注射针头给患者带来额外痛苦。此外,部分专利在针筒前端外侧装有套筒,注射完成后,通过将针筒卡死在套筒中,再将活塞卡死在针筒内实现相互锁定。如中国专利CN201320140966.6,不足之处在于:动作复杂;部件相对较多,结构相对繁琐,装配难度大;针筒刻度线被遮盖住,不利于读取药液的抽取和注射量,需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注射使用性能稳定,完成药液注射后,从人体拔出注射针头,注射器再毁形,且便于部件生产,机械化装配的一次性使用安全自毁注射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次性使用安全自毁注射器,包括外壳、针筒、芯杆、活塞、注射针头,所述针筒上设有用于推拉的把手,芯杆一端连接按手,另一端与活塞连接并置于针筒内,注射针头安装于针筒前端,所述外壳一端开口,外壳内壁上设有限位凸起,所述外壳为另一端有便于按压的推注区且壁上有轴向缝隙的筒体,所述限位凸起在轴向方向上至少为两处,位于接近外壳底部的为推液限位凸起,位于远离外壳底部的为抽液限位凸起,所述按手的最大径向尺寸大于推液限位凸起处的最小内径和抽液限位凸起处的最小内径,针筒上用于推拉的把手通过上述轴向缝隙伸出筒体外,所述推液限位凸起距外壳底部及抽液限位凸起的距离均大于按手的厚度,所述轴向缝隙的底部是相对于轴向缝隙的开口端而言,所述轴向缝隙的底部设有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与外壳开口端面的距离大于把手柄下端面距针头的针尖的距离,所述锁定装置与外壳底部的距离大于把手柄下端面距按手上端面的最小距离,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卡环,所述活塞为中空结构,与芯杆连接后,活塞仍存在可压缩的内部空腔,所述卡环套置在外壳底部与把手之间的外壳上。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卡环套置在外壳底部与把手之间的外壳上,限制外壳的径向变形,抽取药液时,将注射针头插入药液,夹持住把手,向上提起外壳,由于抽液限位凸起的限位,带动芯杆与活塞相对于针筒运动,活塞底面与针筒底部之间形成负压,通过注射针头将药液吸入针筒的内腔中。注射时,夹持住把手,推动外壳上的推注区,推液限位凸起起限位作用,并传递作用于外壳推注区的压力给按手,带动芯杆和活塞运动,先排去针筒和注射针头中的空气,将注射针头迅速刺入患者肌肉中,继续推动外壳上的推注区,将针筒中的药液挤注入患者体内,直至活塞紧贴针筒底部时,药液注射完成,拔出注射针头。再继续加力推动外壳上的推注区,压缩活塞的内部空腔,把手继续相对外壳运动,将卡环顶离原来的套置部位,卡环脱落退向外壳底部,放开对套置部位的外壳束缚,使得按手能够强行越过推液限位凸起,此时,由于推液限位凸起的限位,芯杆已无法轻易地从外壳中拔出,也无法再次正常推注药液,方便实现了毁形功能。再一步继续加力推动外壳上的推注区,使得把手柄恰好强行越过锁定装置,这时,由于锁定装置对把手柄的锁定作用,针筒与外壳相互锁定,芯杆、活塞也同时被锁定,注射针头完全进入外壳内,方便实现了安全自毁目的。该技术方案的优点是:1、消除患者的额外痛苦,减轻病人的焦虑感受,在药液注射的全过程中,不会出现自毁动作产生震动。2、防止按手从限位凸起间非预期滑脱,增强产品使用的稳定性,卡环套置在外壳底部与把手之间的外壳上,限制了外壳的径向变形,保证限位凸起功能的正常发挥。3、部件结构简单,加工装配方便,尽可能保留了普通注射器部件的结构形式,部件容易制造,装配机械化程度提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外壳内壁上对应于套置有卡环的位置处设有推液限位凸起。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套置有卡环处的外壳外径大于其后侧部分的外壳外径。【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装配成形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抽取药液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推注药液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毁形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整体安全锁定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外壳的轴测图。图中各序号分别为:1、外壳;2、针筒;3、芯杆;4、活塞;5、注射针头;6、注射针座;7、注射针保护套;8、隔尚盖;9、卡环;12、推注区;21、把手;23、把手柄;31、按手;41、内部空腔;112、推液限位凸起;113、抽液限位凸起;114、摆动限位凸起;115、锁定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所示的一次性使用安全自毁注射器,为一个将注射针座6利用鲁尔锥度连接在针筒2下端的一次性使用安全自毁注射器,针筒2、芯杆3、活塞4、注射针(注射针头5与注射针座6)最终均在外壳I内。产品装配时(图1所示),将卡环9套在外壳I底部,将芯杆3的按手31预置在推液限位凸起112和抽液限位凸起113之间;再将卡环9前推套置在推液限位凸起112处的外壳I上;活塞4与芯杆3相连接置于针筒2中,活塞4与芯杆3之间有活塞的内部空腔41,活塞4与针筒2密封接触,并在芯杆3的带动下沿针筒2的内壁轴向上下滑动;把手21嵌入外壳I的缝隙中,并伸出外壳I的外表面,方便使用者的手指推拉;摆动限位凸起114围绕着针筒2,保证针筒2能够在使用过程中轴向运动;注射针头5与注射针座6固定连接;注射针保护套7套接在注射针座6上,保护注射针头5的针尖。抽取药液时(图2所示),取下注射针保护套7,将注射针头5插入药液,夹持住把手21,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次性使用安全自毁注射器,包括外壳、针筒、芯杆、活塞、注射针头,所述针筒上设有用于推拉的把手,芯杆一端连接按手,另一端与活塞连接并置于针筒内,注射针头安装于针筒前端,所述外壳一端开口,外壳内壁上设有限位凸起,所述外壳为另一端有便于按压的推注区且壁上有轴向缝隙的筒体,所述限位凸起在轴向方向上至少为两处,位于接近外壳底部的为推液限位凸起,位于远离外壳底部的为抽液限位凸起,所述按手的最大径向尺寸大于推液限位凸起处的最小内径和抽液限位凸起处的最小内径,针筒上用于推拉的把手通过上述轴向缝隙伸出筒体外,所述推液限位凸起距外壳底部及抽液限位凸起的距离均大于按手的厚度,所述轴向缝隙的底部是相对于轴向缝隙的开口端而言,所述轴向缝隙的底部设有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与外壳开口端面的距离大于把手柄下端面距针头的针尖的距离,所述锁定装置与外壳底部的距离大于把手柄下端面距按手上端面的最小距离,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卡环,所述活塞为中空结构,与芯杆连接后,活塞仍存在可压缩的内部空腔,所述卡环套置在外壳底部与把手之间的外壳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健
申请(专利权)人:祁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