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39267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9 1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天线装置。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1次模式的谐振频率以及频带宽度的调整的、具有频带宽度较宽的频带特性的天线装置。在天线装置(1)中,连接于接地图案(2)的第一直线状天线元件(3)与连接于馈电点(4)的第二直线状天线元件(5)通过顶端的电容耦合部(7)而电容耦合。在第一直线状天线元件(3)以及第二直线状天线元件(5)各自的中间,间置有电感性单元(L1、L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天线装置。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1次模式的谐振频率以及频带宽度的调整的、具有频带宽度较宽的频带特性的天线装置。在天线装置(1)中,连接于接地图案(2)的第一直线状天线元件(3)与连接于馈电点(4)的第二直线状天线元件(5)通过顶端的电容耦合部(7)而电容耦合。在第一直线状天线元件(3)以及第二直线状天线元件(5)各自的中间,间置有电感性单元(L1、L2)。【专利说明】天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便携电话、智能电话、平板机(tablet)等无线通信机的具有频带宽度较宽的频带特性的天线装置。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作为能够实现频带宽度较大的频带特性的天线装置,提案有基于CRLH (Composite right- and left-hand,混合左右手)构造的天线装置(参照非专利文献I)。该基于CRLH构造的天线装置例如具有图3所示的构造。图3示出现有的基于CRLH构造的天线装置,(A)是天线装置的平面图,(B)是天线装置的底面图。图4是示出图3所示的天线装置中的回波损耗(return loss)与频率的关系的图表。图3所示的天线装置101在基板102的表面侧以及背面侧具备接地图案103。而且,在基板102的表面侧,具备顶衬片(top patch),该顶衬片104通过通孔106以及线路105而与背面侧的接地图案103连接。另外,在基板102的表面侧,设置与接地图案103绝缘的馈电点107,导电盘108从该馈电点107延伸。导电盘108从馈电点107延伸、相对于顶衬片104具有既定的间隙并电容耦合。根据顶衬片104的形状、电容耦合中的导电盘108与顶衬片104的间隙量和线路105的长度,决定I次模式的频率较低侧(图4中以符号A表示的一侧)的谐振频率以及频带宽度。另一方面,在基 板102的表面侧,曲折线路(meander line)9从导电盘108的途中向与顶衬片104相反的一侧的方向延伸。将较细的导电盘多重折回而形成曲折线路109。根据该曲折线路109的形状,决定I次模式的频率较高侧(图4中以符号B表示的一侧)、以及3次飞次模式(在图4中3次模式以符号C表示)的谐振频率以及频带宽度。而且,I次模式下频率较低侧的谐振与I次模式下频率较高侧的谐振电容耦合,从而与仅仅使用频率较低侧的谐振的情况相比能够获得频带宽度更宽的频带特性。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 I:SmalI Antennas Based on CRLH Structures:1EEE Antennas andPropagation Magazine, Vol.53, No2,April 2011。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该图3所示的天线装置101中,存在以下问题点。即,通过改变曲折线路109的长度、宽度以及间距而进行I次模式的频率较高侧的谐振频率的调整,但存在该调整复杂且困难的问题。另外,通过改变顶衬片104和线路105的长度以及形状而进行I次模式的频率较低侧的谐振频率的调整,但该调整也复杂且困难。而且,通过改变曲折线路109的宽度和间距而进行I次模式的频率较高侧的频带宽度的调整,但该调整也复杂且困难。另外,通过改变顶衬片104以及线路105的线路宽度而进行I次模式的频率较低侧的频带宽度的调整,但该调整也复杂且困难。另外,通过改变导电盘108与顶衬片104的间隔而进行I次模式的电容耦合的调整,但该调整也复杂且困难。因此,本专利技术鉴于该问题点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I次模式的谐振频率以及频带宽度的调整的、具有频带宽度较宽的频带特性的天线装置。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中某方式所涉及的天线装置的特征在于,连接于接地图案的第一直线状天线元件与连接于馈电点的第二直线状天线元件在顶端处电容耦合,使电感性单元间置于所述第一直线状天线元件以及所述第二直线状天线元件各自的中间。在此,“直线状天线元件”意思是指包含沿单方向细长地延伸成直线状的直线状天线元件部。另外,在该天线装置中,优选所述电感性单元为芯片部件形态的电感器。另外,在该天线装置中,所述电感性单元也可以为导电图案。另外,在该天线装置中,优选第三天线元件从所述第二直线状天线元件的中间延伸。依照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天线装置,连接于接地图案的第一直线状天线元件与连接于馈电点的第二直线状天线元件在顶端处电容耦合,因而I次模式下的频率较低侧的谐振与I次模式下的频率较高侧的谐振电容耦合,从而与仅仅使用频率较低侧的谐振的情况相比能够获得频带宽度更宽的频带特性。而且,由于使电感性单元间置于第一直线状天线元件的中间,故能够通过调整该电感性单元的电感来调整I次模式的频率较低侧的谐振频率。此时,不需要像以往那样改变顶衬片的形状、线路的长度以及宽度的调整,能够容易地调整I次模式的频率较低侧的谐振频率以及频带宽度。另外,由于使电感性单元间置于第二直线状天线元件的中间,故能够通过调整该电感性单元的电感来调整I次模式的频率较高侧的谐振频率。此时,不需要像以往那样改变曲折线路的形状等的调整。另外,使第一天线元件以及第二天线元件为直线状,分别使电感性单元间置而能够进行I次模式的谐振频率的调整,因而能够谋求小型化而不使用曲折线路那样的导电盘多重折回的形状。【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天线装置的概要模式图。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天线装置中的回波损耗与频率的关系的图。图3示出现有的基于CRLH构造的天线装置,(A)是天线装置的平面图,(B)是天线装置的底面图。图4是示出图3所示的天线装置中的回波损耗与频率的关系的图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天线装置的实施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天线装置的概要模式图。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天线装置中的回波损耗与频率的关系的图。图1所示的天线装置I用于便携电话、智能电话、平板机等无线通信机,在基板(未图示)上具备接地图案2。而且,第一直线状天线元件3连接于该接地图案2。该第一直线状天线元件3具备第一直线状天线元件部3a和第二直线状天线元件部3b。第一直线状天线元件部3a从接地图案2沿单方向(图1中的上方向)直线地粗且短地延伸。第二直线状天线元件部3b从第一直线状天线元件部3a的顶端沿相对于第一直线状天线元件部3a正交的方向(图1中的左方向)细长地延伸成直线状。另外,在基板上,设有与接地图案2绝缘的馈电点4。第二直线状天线元件5连接于该馈电点4。第二直线状天线元件5具备第一直线状天线元件部5a和第二直线状天线元件部5b。第一直线状天线元件部5a从馈电点4沿单方向(图1中的上方向)粗且较地延伸成直线状。第二直线状天线元件部5b从第一直线状天线元件部5a的顶端沿相对于第一直线状天线元件部5a正交的方向(图1中的左方向)细长地延伸成直线状。而且,第一直线状天线元件3与第二直线状天线元件5通过顶端的电容耦合部7而电容耦合。若具体叙述,则在第一直线状天线元件3的第二直线状天线元件部3b的顶端,设有与第二直线状天线元件部3b相比宽度更宽的矩形状电容耦合部3c。另外,在第二直线状天线元件5的第二直线状天线元件部5b的顶端,设有与第二直线状天线元件部5b相比宽度更宽的矩形状电容耦合部5c。而且,以设于第一直线状天线元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于接地图案的第一直线状天线元件与连接于馈电点的第二直线状天线元件在顶端处电容耦合,使电感性单元间置于所述第一直线状天线元件以及所述第二直线状天线元件各自的中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樱井洋平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日本合同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