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畅鸿专利>正文

多功能轻微新型电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34531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8 1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代步工具,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功能轻微新型电动车,包括座杆,所述座杆顶端安装有坐垫,座杆下部圆周面上均布连接有第一后支撑杆、第二后支撑杆、前支撑杆,其中所述第一后支撑杆及第二后支撑杆上分别安装一个从动轮,前支撑杆上转动连接有前叉,前叉下端设有前轴,并在所述前轴上转动设置有驱动轮,所述前轴两端分别安装一个脚蹬,驱动轮内圈均布设置有内齿,所述前叉上还固定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输出轴前端固定的齿轮与内齿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品结构简单,设计构思巧妙,既可以作为代步行走工具使用,也可以撑开后作为板凳座椅使用;在不使用时还可以将本产品折叠收起,以节约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代步工具,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功能轻微新型电动车,包括座杆,所述座杆顶端安装有坐垫,座杆下部圆周面上均布连接有第一后支撑杆、第二后支撑杆、前支撑杆,其中所述第一后支撑杆及第二后支撑杆上分别安装一个从动轮,前支撑杆上转动连接有前叉,前叉下端设有前轴,并在所述前轴上转动设置有驱动轮,所述前轴两端分别安装一个脚蹬,驱动轮内圈均布设置有内齿,所述前叉上还固定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输出轴前端固定的齿轮与内齿相配合;本技术产品结构简单,设计构思巧妙,既可以作为代步行走工具使用,也可以撑开后作为板凳座椅使用;在不使用时还可以将本产品折叠收起,以节约空间。【专利说明】多功能轻微新型电动车
本技术涉及代步工具,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功能轻微新型电动车。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电动自行车变得越来越普遍。现有电动自行车大多为两轮结构,车体结构较大,即便是折叠的两轮电动车在折叠后体积结构依然较大,重量较重不方便携带;另一方面,当人们在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常常由于乘客较多导致后上车的人找不到座位,而一旦到达目的地从公共交通工具下车,又需要继续在城市中徒步行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巧妙、合理的多功能轻微新型电动车,该电动车可以进行折叠收缩,以方便携带;同时该电动车还可以撑开以便于当作座椅使用;当在城市里行走时,可以将本技术产品撑开,驾乘行走。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轻微新型电动车,特征在于:包括座杆,所述座杆顶端安装有坐垫,座杆下部圆周面上均布连接有第一后支撑杆、第二后支撑杆、前支撑杆,其中所述第一后支撑杆上安装有第一从动轮,第二后支撑杆上安装有第二从动轮,前支撑杆上转动连接有前叉,前叉下端设有前轴,并在所述前轴上转动设置有驱动轮,所述前轴两端分别安装一个脚蹬,驱动轮内圈均布设置有内齿,所述前叉上还固定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输出轴前端固定的齿轮与内齿相配合;所述座杆、第一后支撑杆及第二后支撑杆中分别安装有一组电池,三组电池均通过导线连接于驱动电机的接线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座杆下部杆体同一圆周面上均布焊接有三片连接耳,第一后支撑杆、第二后支撑杆、前支撑杆分别通过各自顶端开设的连接槽连接于相对应的连接耳上;所述座杆上对应于连接耳的下方还固定有连接座,所述第一后支撑杆、第二后支撑杆、前支撑杆的杆体上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螺栓螺母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座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座杆、第一后支撑杆、第二后支撑杆三者均为中空杆体结构,并在三个杆体的中空部分分别安装一组电池,所述三组电池的接线端通过导线串联连接后连接于驱动电机的输入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叉与前支撑杆的连接处设置有档碗。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本技术产品结构简单,设计构思巧妙,既可以作为代步行走工具使用,也可以撑开后作为板凳座椅使用;在不使用时还可以将本产品折叠收起,以节约空间。【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包括第二后支撑杆1、前支撑杆2、前轴3、驱动轮4、脚蹬5、前叉6、档碗7、座杆8、坐垫9、第三连接板10、第二从动轮11、驱动电机12、第一连接板13、第一后支撑杆14、连接座15、第二连接板16、第一从动轮17等。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多功能轻微新型电动车,包括座杆8,所述座杆8顶端安装有坐垫9,可以通过调整坐垫9在座杆8上的上下位置来调节坐垫9的高低;座杆8下部圆周面上均布连接有第一后支撑杆14、第二后支撑杆1、前支撑杆2,其中所述第一后支撑杆14上安装有第一从动轮17,第二后支撑杆I上安装有第二从动轮11,前支撑杆14上转动连接有前叉6,前叉6下端设有前轴3,并在所述前轴3上转动设置有驱动轮4,所述前轴3两端分别安装一个脚蹬5,脚蹬5主要起到导向作用,当骑行者坐与本产品上时,双脚置于脚蹬5上,通过对两个脚蹬5施加不同的力,来控制驱动轮4的转向;驱动轮4内圈均布设置有内齿,所述前叉6上还固定有驱动电机12,且驱动电机12输出轴前端固定的齿轮与内齿相配合,当驱动电机12转动时,驱动电机12的动力经由输出轴及输出轴端部的齿轮带动驱动轮4进行转动;所述座杆8、第一后支撑杆14及第二后支撑杆I中分别安装有一组电池,三组电池均通过导线连接于驱动电机12的接线端,由上述三组电池给驱动电机12提供电力来源,在座杆8、第一后支撑杆14及第二后支撑杆I内还填充有防震填充物,以避免本技术多功能轻微新型电动车行走于高低不平的路面上对电池产生的振动,可以有效保证电池接线端的稳定连接。所述座杆8下部杆体同一圆周面上均布焊接有三片连接耳,第一后支撑杆14、第二后支撑杆1、前支撑杆2分别通过各自顶端开设的连接槽连接于相对应的连接耳上;所述座杆8上对应于连接耳的下方还固定有连接座15,所述第一后支撑杆14、第二后支撑杆1、前支撑杆2的杆体上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板13、第二连接板16、第三连接板10,所述第一连接板13、第二连接板16、第三连接板10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螺栓螺母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座15上,第一后支撑杆14、第二后支撑杆1、前支撑杆2均能够以各自顶端的连接耳为中心进行撑开或收拢动作,上述三根杆体撑开运动到极限位置时,第一从动轮17、第二从动轮11及驱动轮4底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座杆8、第一后支撑杆14、第二后支撑杆I三者均为中空杆体结构,并在三个杆体的中空部分分别安装一组电池,所述三组电池的接线端通过导线串联连接后连接于驱动电机12的输入端。所述前叉6与前支撑杆2的连接处设置有档碗7,以便于实现前叉6在前支撑杆2内自由灵活地进行转动。本技术产品结构轻巧,总重在5公斤左右;使用时,三五秒钟即可自由撑开;不使用时,自然收拢,使用十分方便、灵活。本技术产品结构简单,设计构思巧妙,既可以作为代步行走工具使用,也可以撑开后作为板凳座椅使用;在不使用时还可以将本产品折叠收起,以节约空间,另外本产品重量较轻,可以毫不费力地拎起。【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轻微新型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杆(8),所述座杆(8)顶端安装有坐垫(9),座杆(8)下部圆周面上均布连接有第一后支撑杆(14)、第二后支撑杆(I )、前支撑杆(2),其中所述第一后支撑杆(14)上安装有第一从动轮(17),第二后支撑杆(I)上安装有第二从动轮(11),前支撑杆(14)上转动连接有前叉(6),前叉(6)下端设有前轴(3),并在所述前轴(3)上转动设置有驱动轮(4),所述前轴(3)两端分别安装一个脚蹬(5),驱动轮(4)内圈均布设置有内齿,所述前叉(6 )上还固定有驱动电机(12 ),且驱动电机(12 )输出轴前端固定的齿轮与内齿相配合;所述座杆(8)、第一后支撑杆(14)及第二后支撑杆(I)中分别安装有一组电池,三组电池均通过导线连接于驱动电机(12)的接线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轻微新型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杆(8)下部杆体同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轻微新型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座杆(8),所述座杆(8)顶端安装有坐垫(9),座杆(8)下部圆周面上均布连接有第一后支撑杆(14)、第二后支撑杆(1)、前支撑杆(2),其中所述第一后支撑杆(14)上安装有第一从动轮(17),第二后支撑杆(1)上安装有第二从动轮(11),前支撑杆(14)上转动连接有前叉(6),前叉(6)下端设有前轴(3),并在所述前轴(3)上转动设置有驱动轮(4),所述前轴(3)两端分别安装一个脚蹬(5),驱动轮(4)内圈均布设置有内齿,所述前叉(6)上还固定有驱动电机(12),且驱动电机(12)输出轴前端固定的齿轮与内齿相配合;所述座杆(8)、第一后支撑杆(14)及第二后支撑杆(1)中分别安装有一组电池,三组电池均通过导线连接于驱动电机(12)的接线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畅鸿
申请(专利权)人:王畅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