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记录设备和墨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3436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喷墨记录设备和墨盒。在墨盒1上形成凹入部分,用于确定三维空间。三维空间内的每个轴被分成多个部分,用于获得多个坐标点,所述三维空间包含墨盒的一个侧表面,其中油墨供给口14被形成在该表面上。根据识别项目,被当作识别件的识别凸起部分31-1~31-3被有选择地设置在坐标点上。(*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识别墨盒的技巧,所述墨盒以适当的负压向响应于印刷信号而喷出墨滴的记录头提供油墨。
技术介绍
一种喷墨记录设备通常被构造成,将响应于印刷信号而喷出墨滴的喷墨记录头安装在一个沿记录纸张宽度方向上往复运动的托架上,而将油墨从外部油墨容器提供到记录头。在小尺寸类型的记录头内,将油墨储存容器例如油墨罐或类似物品可拆卸地安装在托架上。另一方面,在大尺寸类型的记录头内,将油墨储存容器设置在记录设备的框架或外壳上,并通过油墨供应管与记录头相连。通常这样构造被安装在托架上的油墨罐,从而多孔元件例如海绵或类似物品被包含在油墨罐内并浸渍油墨,以便减少压力变化,由于托架往复运动所导致的油墨波动等等而引起所述压力变化。即使从设置在框架上的大容量的油墨袋通过油墨供应管向记录头提供油墨,通过具有用于阻止由于托架的往复运动引起的油墨压力的变化的缓冲功能的下油罐(sub tank)向记录头提供油墨,以便阻止由于管弯曲所引起的油墨压力的变化,托架往复运动引起上述的管弯曲。因此,前者具有一个问题,即由于包含在油墨罐内的多孔元件的体积与能够包含在油墨罐内的油墨的体积之比,增加了油墨罐的尺寸或重量。后者具有这样的问题,即由于需要一种阻止油墨压力由于振动而变化的机械,记录设备的结构复杂。为了改善印刷质量,已经改进了记录头和油墨,记录头所使用的油墨被也制造者所指定。另一方面,由于从记录设备的结构或类似的角度出发,墨盒被形成为矩形的平行六面体容器,存在这样的问题,很难辨别适用于记录设备的墨盒,可能由于失误而错误地选择墨盒。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记录设备的墨盒夹持器上形成凸起部位,在墨盒上形成凹入部分,从而适合于所述凸起部位。也就是说,仅仅在将凸起部位装配到凹入部分上时,油墨供给针才穿过油墨供给口。如果将墨盒的重量也就是墨盒的容量减少,就使高速印刷成为可能,然而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墨盒的狭窄的底部上允许形成的凹入部分的种类数量是有限的。专利技术概述本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其中通过利用相对狭窄空间,适用于辨别的形状的种类可以被增加,并提供一种适用于喷墨记录设备的墨盒。为了获得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例如一种用于从具有油墨供给口的墨盒向记录头提供油墨的喷墨记录设备,其特点是,将三维空间坐标轴中的每个坐标轴分成多个部分,用于提供多个坐标点,在墨盒插入方向上凸起的识别元件被形成,其到达根据识别项目所选择的坐标点。本技术也提供例如一种具有包含油墨的容器的墨盒,在所述容器的一个侧面上具有一个油墨供给口,墨盒的一个侧面上形成有识别装配部分,从而与用于容纳墨盒的记录设备上的识别元件相对应,其特征在于将三维空间坐标轴中的包含一个侧表面的每个坐标轴分成多个部分,用于提供多个坐标点;识别装配部分被设置在根据识别项目所选择的坐标点上,从而识别装配部分邻接识别元件的一个端部。由于使用三维空间,从而识别件被设置在三维空间,结合的数量增加。本技术涉及了包含在下列日本专利申请中的主题2001-104526(申请日是2001年4月3日);2001-147418(申请日是2001年5月17日);2001-149315(申请日是2001年5月18日);2001-264896(申请日是2001年8月31日);和2001-320197(申请日是2001年10月18日);本技术申请通过参考将上述内容引入本专利申请中。附图介绍附图说明图1A和1B是符合本技术优选示例的一种墨盒的前视图和后视图;图2A和2B显示一种状态,此时用于密封图1所示墨盒的侧表面形成元件被拆下;图3显示了图1所示的墨盒的底表面的结构;图4是一个放大的视图,显示了形成在图1所示墨盒上的防止错误插入形成区域;图5A是一断面图,显示了构成一种负压生成机构的差压阀的阀闭合状态,图5B是一断面图,显示了差压阀的阀开启状态;图6A是一局部剖开视图,显示了适用于图1所示墨盒的墨盒夹持器,图6B显示已经将墨盒安置在墨盒夹持器上的状态;图7是一前视图,主要显示了形成在图1所示的墨盒上的过滤室侧油墨流动通道;图8显示了另一种符合本技术的墨盒的示例;图9A和9B显示了符合本技术另一个示例的墨盒的前、后外观;图10A~10D分别是图9所示墨盒的俯视图、前视图、仰视图和侧视图;图11是一断面图,显示了一种托架,图9所示墨盒被连接在所述托架上;图12A和12B显示了将墨盒安置在图9所示托架上的过程;图13是透视图,显示了构成图9所示墨盒的罐体的敞开表面的结构;图14是透视图,显示了构成墨盒的罐体的底表面的结构;图15A是透视图,显示了构成图9所示墨盒的罐体的前表面的结构,图15B显示了形成在相通沟槽上的通孔;图16是一放大的视图,显示了负压生成机构储存腔的断面结构;图17是一放大的视图,显示了气体连络阀储存腔的断面结构;图18A和18B分别是一种识别块的透视图和前视图,图18C显示了设置在识别块上的坐标点;图19A和19A’~图19F和19F’分别是透视图和前视图,显示了识别块的可识别的凸起部分的形式;图20是一透视图,显示了一种可以容纳多个墨盒的托架结构;图21是一透视图显示了托架,此时托架的方向被变换了;图22A和22B是放大的视图,分别显示了托架上的油墨供给针的邻域和托架上的油墨供给孔的邻域;图23A~23C显示了适合识别件的形状,图23D~23F显示了不适合于识别件的形状;图24A~24C显示了形成在识别块上的限制部位,从而利用识别块辨认识别件;图25A~25D显示了另一种识别件;图26A~26D显示了形成在识别块上的限制部位,所以识别件被识别块所辨认;图27A~27C分别是透视图和仰视图,显示了符合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墨盒;图28A和28B显示了图27所示墨盒上的油墨注入孔的密封结构;图29是透视图,显示了另一种识别块。优选示例的描述下文将在附图所显示的不同示例的基础上介绍本技术。图1A和1B显示了符合本技术一个示例的墨盒1。图2A和2B显示了构成墨盒1的罐体8的前、后结构。图3是一个仰视图,显示了罐体8的结构。罐体8被基本上水平延伸的壁2(图2B)分成上、下区域。第一油墨腔3形成在下部区域。将在下文介绍的被用作负压生成机构的差压阀储存腔4(图2A)、用于储存过滤器的过滤室5和第二和第三油墨腔15和16被形成在上部区域。壁6将差压阀储存腔4和过滤室5在罐体8的厚度方向彼此分开。由凸起部分构成的阀座6a(图2A)被形成在壁6的差压阀储存腔一侧,通孔6b穿过壁6。用于固定过滤器18的框架10(图2)被形成在壁6的过滤室一侧。如图2B所示,通过由在墨盒(图7)侧部垂直延伸的壁11a和11b以及水平延伸的壁11c和11d确定的迂回的流动通道(一条沿垂直平面并打开的流动通道),上、下腔与过滤室5的上部区域开口5a相通。另一方面,通过通孔6b与过滤室5相连的差压阀储存腔4利用流动通道13与油墨供给口14相通,所述供给通道13与第一油墨腔3隔离。油墨腔15和16被如此设置,从而将差压阀储存腔4和过滤室5设置在油墨腔15和16之间。来自第一油墨腔3的油墨中所包含的气泡在油墨腔15和16内被收集。壁20水平地延伸,因此在壁20和罐体8的外壁之间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从至少一个墨盒向记录头提供油墨的喷墨记录设备,所述墨盒具有一底壁和通过底壁互相连接在一起并且互相朝向的一第一侧壁和一第二侧壁,所述墨盒还具有一在底壁上的油墨供给口,一从第一侧壁延伸的第一锁紧件和一设置在第二侧壁附近的凹部,该锁紧件具有一可向接近以及离开第一侧壁的方向移动的第一接合部分,所述记录设备包括:一具有至少一个适于容纳墨盒的墨盒安装区域的滑架;多个识别件,其从墨盒安装区域的底部沿着平行于墨盒插入滑架的方向凸起,并且被定位和构形,使得当墨盒与墨盒安 装区域相适应时该识别件被容纳在墨盒的凹部内;一位于墨盒储存区底部的油墨供给针,其构形成用于连接至墨盒的油墨供给口;以及一被定位和构形成用以与墨盒的接合部分相接合的第一接合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泽久品田聪坂井康人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