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佐佐木丰纪专利>正文

油墨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3418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油墨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凹面部、并具有收容油墨用的油墨收容凹部的本体外壳,以及 将该油墨收容凹部的凹面部的开口侧包覆的可挠性膜,该可挠性膜在油墨收容凹部内实际上没有油墨的状态下具有实际上沿着所述凹面部的形状。(*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可安装在记录装置中的油墨盒
技术介绍
作为向记录装置供给油墨用的油墨盒,大多采用在设置于壳体内的多孔质体中含浸有油墨或在可挠性的袋中收容有油墨的方法等。又,在日本专利特开昭58-53473号公报、特公表3-505999号公报、美国专利4509062号说明书等中记载有将1个面开口的壳体的开口部包覆并贴上可挠性的薄膜、在壳体与薄膜之间收容油墨的方法。在此,油墨盒最好可在与油墨盒连接的喷墨头上可进行稳定的喷射动作,可将油墨基本上用完到最后。然而,在传统的油墨盒中,当油墨量充足时,虽然可将油墨的供给压力维持在所定值,在喷墨头上可进行稳定的喷射动作,但油墨量一旦减少,则油墨的供给压力会变化,不能持续进行稳定的供给动作。又,不能将油墨基本上用完到最后。为此,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可在喷头上进行稳定的喷射动作、并可将油墨基本上用完到最后的油墨盒。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油墨盒的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凹面部、并具有收容油墨用的油墨收容凹部的本体外壳;将该油墨收容凹部的该凹面部的开口侧包覆的可挠性膜,在油墨收容凹部内实际上没有油墨的状态下,该可挠性膜具有实际上沿着所述凹面部的形状。采用本技术这种结构的油墨盒,由于可挠性膜随着油墨的减少不会向油墨施加压力而变形,因此可将向喷墨头供给的油墨压力大致保持一定,可稳定地进行喷墨头的油墨喷射动作。又,可减少油墨使用的残留量(是指油墨残留量极少时不能进行供给的残留量)。在此,最好是所述凹面部的至少一部分是一种随着与所述凹面部的开口侧分离而使剖面积逐渐变小的大致球面形状。随着油墨残留量的减少,可挠性膜容易沿着凹面部,可减少油墨使用的残留量,可将供给到最后的油墨压力大致保持一定。最好是所述凹面部的开口侧为大致圆形或椭圆形。随着油墨残留量的减少易于向凹面部变形,可将供给的油墨压力始终保持一定。最好是所述本体外壳具有与所述油墨收容凹部连通、形成有对该油墨收容凹部内减压用的减压口的壁部,所述凹面部具有沿着该凹面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相互连续、并与所述减压口连连续的凹部。在将油墨注入油墨收容凹部之前,将油墨收容凹部内的空气从减压口排出,使可挠性膜与凹面部密合,但此时,一旦可挠性膜不规则地挠曲,则未密封的部位残留着空气。由于相互连续的凹部与减压口连续,因此即使可挠性膜不规则地挠曲,也能将空气基本上完全排出,使可挠性膜与凹面部几乎完全密合,可不残留空气地注入油墨。在此,最好是所述凹部是一种沿着所述凹面部形成弯曲状的槽。通过形成弯曲状的槽,可将空气基本上完全排出。最好是所述凹部是一种形成于皱纹状的多个凸部间的凹部。通过形成于皱纹状的多个凸部间的凹部,可将空气基本上完全排出。最好是所述减压口具有在将油墨充填在油墨收容凹部的状态下作为向外部供给油墨用的油墨供给口的功能。利用凹部便于将油墨导向油墨供给口。采用技术方案1所述的油墨盒,可稳定地进行喷墨头的油墨喷射动作。又可减少油墨的使用残留量。采用技术方案2所述的油墨盒,可稳定地进行喷墨头的油墨喷射动作。采用技术方案3所述的油墨盒,可稳定地进行喷墨头的油墨喷射动作。采用技术方案4所述的油墨盒,可不残留空气地注入油墨。采用技术方案5所述的油墨盒,可不残留空气地注入油墨。采用技术方案6所述的油墨盒,可不残留空气地注入油墨。采用技术方案7所述的油墨盒,可不容易地将油墨导向供给口。附图的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一实施形态中的安装有油墨盒的组合机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在图1的组合机中将其平板型的读取装置的上盖打开状态的立体图。图3为表示图1的组合机剖面结构的模式图。图4为表示从图1的组合机中将该平板型的读取装置取出状态的立体图。图5为表示盖体下面的立体图。图6为表示将前盖打开状态的立体图。图7为表示从将平板型的读取装置取出的图4状态进一步将盖体和前盖取出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为模式说明打印机打印机构结构的立体图。图9为模式说明油墨盒收纳部结构的平面图。图10为表示油墨盒收纳部中的1个油墨盒安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11为表示设置在油墨盒安装部的底面下的针保护、针保护锁定件和防油墨盒脱出用的机构的结构立体图。图12为从其后上方侧看油墨盒的立体图。图13为从其前上方侧看油墨盒的立体图。图14为表示将油墨盒的盖板打开时的本体外壳和盖板的立体图。图15为表示在本体外壳上贴合可挠性薄膜前的状态立体图。图16为说明设置在本体外壳的凹面部的传感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7为说明图16的传感机构动作的动作说明图。图18为本体外壳的仰视图。图19为本实施形态的油墨盒的平面概略图。图20为图19的油墨盒的A-A向视图。图21为图19的油墨盒的B-B剖面图。图22为图19的油墨盒的C-C剖面图。图23为图19的油墨盒的D-D剖面图。图24为图19的油墨盒的E-E剖面图。图25为图19的油墨盒的F-F剖面图。图26为图19的油墨盒的G-G剖面图。图27为图19的油墨盒的H-H剖面图。图28为图19的油墨盒的I-I剖面图。图29为说明在将油墨盒插入油墨盒安装部的前面开口部时的油墨盒高度与形成于油墨盒安装部的隔壁的鼓出部、以及形成于油墨盒安装部的顶面的曲线状凸壁的关系图。图30为表示在将油墨盒插入油墨盒安装部的前面开口部时、油墨盒前面壁使防脱出锁定用凸部退避的状态的平面图。图31为图30的剖面图。图32为表示使油墨盒的导向用槽与导向用凸壁卡合后移动、通过锁定解除部推开针保护锁定解除片、针保护锁定构件将针保护板的锁定解除状态的剖面图。图33为表示将针保护板的锁定解除后、油墨盒前面壁推压针保护板使针保护板退避后、油墨导出用的中空针插入油墨供给孔内状态的剖面图。图34为表示将油墨导出用的中空针插入油墨供给孔油墨盒后、油墨盒的前面与正压施加构件的橡胶盖抵接、同时防脱出锁定用凸部与防脱出锁定用凹部卡合状态的剖面图。图35为图34的平面图。图36为表示将油墨盒真容密封包装的状态的说明图。图37为表示本实施形态的将可挠性薄膜与开口周缘部贴合、使可挠性薄膜膨胀的方法的概略工序图,(a)为表示可挠性薄膜与开口周缘部贴合的工序,(b)为表示使可挠性薄膜膨胀的工序图。图38为表示使可挠性薄膜膨胀的工序的变更例的图。图39(a)为表示将带有止回阀的橡胶栓和油墨注入用橡胶栓嵌入到油墨供给孔和油墨注入孔的途中、将油墨收容部内的空气抽出而将油墨注入的工序的图,(b)为表示将油墨注入用橡胶栓嵌入到油墨注入孔的边缘状态的图。图40为表示盖板的球面状外侧弯曲部的边缘(油墨收容周缘部)和开口周缘部的内侧边缘与可挠性薄膜的位置关系的剖面说明图。图41为表示本实施形态的油墨盒的变更例的立体图。图42为表示与图41的油墨盒对应、将油墨盒安装部内的针保护锁定解除片的位置变更后的变更例的平面图。图43(a)为表示按照实施形态第1变更例的油墨盒的平面图。图43(b)为表示图43(a)的油墨盒的立体图。图44(a)为表示按照实施形态第2变更例的油墨盒的平面图。图44(b)为表示图44(a)的油墨盒的立体图。图45(a)为表示按照实施形态第3变更例的油墨盒的平面图。图45(b)为表示图45(a)的油墨盒的立体图。图46(a)为表示按照实施形态第4变更例的油墨盒的平面图。图46(b)为表示图46(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佐木丰纪樱井久喜森田祥嗣
申请(专利权)人:佐佐木丰纪樱井久喜森田祥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