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孔板、预混燃烧器和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27620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7 2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火孔板、预混燃烧器和燃气灶。该火孔板包括多个横向设置的导流板和设置在相邻两导流板之间的分隔板,分隔板呈锯齿状,并将相邻两导流板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燃气通孔,且沿火孔板的周向,每一燃气通孔的面积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火孔板,通过在导流板之间设置锯齿状的分隔板,使火孔板上形成面积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的燃气通孔,以便在出火口处形成旋火火焰,使预混燃烧器的加热效率提高;通过在预混燃烧器的主火装置的气体流动的路径上设置风机,促进了燃气和空气的预混合,使燃气燃烧充分,提高了预混燃烧器的加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火孔板、预混燃烧器和燃气灶。该火孔板包括多个横向设置的导流板和设置在相邻两导流板之间的分隔板,分隔板呈锯齿状,并将相邻两导流板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燃气通孔,且沿火孔板的周向,每一燃气通孔的面积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本技术提供的火孔板,通过在导流板之间设置锯齿状的分隔板,使火孔板上形成面积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的燃气通孔,以便在出火口处形成旋火火焰,使预混燃烧器的加热效率提高;通过在预混燃烧器的主火装置的气体流动的路径上设置风机,促进了燃气和空气的预混合,使燃气燃烧充分,提高了预混燃烧器的加热效率。【专利说明】火孔板、预混燃烧器和燃气灶
本技术涉及厨房用具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火孔板、包括该火孔板的预混燃烧器和包括该预混燃烧器的燃气灶。
技术介绍
现有宾馆、饭店、餐厅或食堂等场所使用的旋流外混燃烧器,一般包括外壳、燃气喷嘴、风室和碟盖等,从燃气喷嘴喷出的燃气和从风室中喷出的空气混合后在碟盖处燃烧,为了使燃气和空气充分混合,空气以高速旋流方式进入燃烧室,产生涡流,使得燃烧时噪音较大。还有一种燃气引射空气的预混式燃烧器,存在火力分散、燃烧效率低、热负荷达不到使用要求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燃气燃烧效率的火孔板。本技术第二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火孔板的预混燃烧器。本技术第三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预混燃烧器的燃气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火孔板,包括:多个横向设置的导流板和设置在相邻两所述导流板之间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截面呈锯齿状,并将相邻两所述导流板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燃气通孔,且沿所述火孔板的周向,每一所述燃气通孔的面积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火孔板包括多个导流板,且相邻两导流板之间设置有锯齿状的分隔板,将相邻两导流板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相互独立的燃气通孔,且沿火孔板的周向,每一燃气通孔的面积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这样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流经燃气通孔时,一方面有利于混合气体的混合,另一方面,混合气体在出火口处被点燃后,其燃烧火焰呈旋火,使燃烧火焰更大,提高了预混燃烧器的加热效率。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火孔板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分隔板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分隔单元,每一所述分隔单元均包括一竖板和一倾斜板,所述竖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相邻两所述导流板相连,所述倾斜板一端与所述竖板的上端相连,另一端与相邻所述分隔单元的所述竖板的下端相连。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竖板的板面与相邻两所述导流板的板面均垂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流板为圆环板,所述分隔板的中部开设有通孔,且所述分隔板的所述通孔与所述圆环板上的通孔相对应。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火孔板的多个所述导流板平行设置,且位置相对。本技术第二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混燃烧器,包括:主火装置,所述主火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一端的所述开口为出火口,且所述出火口处设置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火孔板,另一端的所述开口为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进气管道相连;和点火装置,所述点火装置设置在所述主火装置的一侧。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火孔板下方设置有盛液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火孔板和所述盛液盘通过螺栓与所述主火装置的所述壳体相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火装置内气体流动的路径上设有风机。本技术的第三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气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预混燃烧器。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预混燃烧器的主火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火孔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7是图2所示火孔板中分隔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至图8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I主火装置,10壳体,100进气口,101出火口,11火孔板,110导流板,111分隔板,1110分隔单元,1111竖板,1112倾斜板,1113通孔,112燃气通孔,113安装孔,12盛液盘,13连接管,14风机,15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火孔板、预混燃烧器和燃气灶。如图2至图8所示,根据本技术第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火孔板11,包括多个横向设置的导流板110和设置在相邻两所述导流板之间设置分隔板111 ;如图3所示,所述分隔板111的截面呈锯齿状,并将相邻两所述导流板110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燃气通孔112,且沿所述火孔板11的周向,每一所述燃气通孔112的面积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火孔板包括多个导流板,且相邻两导流板之间设置有锯齿状的分隔板,将相邻两导流板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相互独立的燃气通孔,且沿火孔板的周向,每一燃气通孔的面积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这样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流经燃气通孔时,一方面有利于混合气体的混合,另一方面,混合气体在出火口处被点燃后,其燃烧火焰呈旋火,使燃烧火焰更大,提高了预混燃烧器的加热效率。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沿着火孔板11的周向,如沿着顺时针的方向,位于下方的燃气通孔112的面积逐渐增大,位于上方的燃气通孔112的面积逐渐减小,这样从下方的燃气通孔通过的混合气体燃烧后可形成一旋火,从上方的燃气通孔通过的混合气体燃烧后可形成一旋火,旋火的燃烧火焰更大,提高了预混燃烧器的加热效率。在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8所示,所述分隔板111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分隔单元1110,每一所述分隔单元1110均包括一竖板1111和一倾斜板1112,所述竖板1111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相邻两所述导流板110相连,所述倾斜板1112 —端与所述竖板1111的上端相连,另一端与相邻所述分隔单元的所述竖板1111的下端相连。进一步,所述竖板1111的板面与相邻两所述导流板110的板面均垂直。分隔板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分隔单元,每一分隔单元均包括一竖板和一倾斜板,竖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导流板相连,且竖板的板面与相邻两导流板的板面垂直,倾斜板一端与竖板的上端相连,另一端与相邻的分隔单元的竖板的下端相连,这样多个分隔单元将相邻两导流板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燃气通孔,由于燃气通孔的面积沿着火孔板的周向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火孔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横向设置的导流板;和设置在相邻两所述导流板之间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截面呈锯齿状,并将相邻两所述导流板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燃气通孔,且沿所述火孔板的周向,每一所述燃气通孔的面积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雏燕杨金杨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