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前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13411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3 0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进行将附着在棒部件的前端部的检查材料向另外的容器转换的前处理的检查前处理装置。检查前处理装置具备夹紧装置和第1、2移动装置、位置检测装置、位置校正装置、控制装置,所述夹紧装置和第1、2移动装置将被收容在第1容器的棉签的前端部向与第1容器不同的第2容器内通过第2容器的开口收容,所述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前端部的位置,所述位置校正装置校正前端部的位置,所述控制装置根据位置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控制第1、2位置校正装置,以便使前端部被收容在第2容器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检查前处理装置
[0001 ] 本专利技术例如涉及将检查材料向其它的容器移动的前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相对于口腔内的粘膜等进行生物化学分析等检查的情况下,首先,用棉签采集该粘膜。接着,将附着了粘膜的棉签放入容器进行保管。在进行上述生物化学分析等检查前,进行将附着在棉签上的粘膜向收容了盐水的容器内转移的前处理。在被实施了该前处理的容器,也就是收容了含有粘膜的盐水的容器被搬运到进行各检查的装置后,进行各检查。由于棉签是长的棒形状,所以,存在折曲的情况。由于棉签折曲,粘膜所附着的前端部的位置因棉签而不同。为此,为将粘膜所附着的前端部插入收容了盐水的容器内,有必要通过目视确认棉签的前端部的位置,通过手工作业将前端部插入容器内。为此,作业效率不好。另一方面,提出了自动地进行各种血液检查等前处理的检查前处理装置(例如,参见专利文献I)。通过使用装置自动地进行,作业效率好。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 - 52872号公报要求有效地进行将附着在像棉签那样长的棒部件的前端部的检查材料向另外的容器转换的前处理。本专利技术以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进行将附着在棒部件的前端部的检查材料向另外的容器转换的前处理的检查前处理装置为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检查前处理装置具备移动构件、位置检测构件、位置校正构件、控制构件,所述移动构件向与前述第I容器不同的第2容器内通过前述第2容器的开口收容被收容在第I容器的棒部件的前端部,所述位置检测构件检测前述前端部的位置,所述位置校正构件校正前述前端部的位置,所述控制构件根据前述位置检测构件的检测结果,控制前述位置校正构件,以便使前述前端部被收容在前述第2容器内。在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前述位置检测构件检测相对于前述开口,在沿前述前端部的向前述第2容器的前述开口的插入方向被设定在后边的检测位置上的与前述插入方向垂直的平面内的前述前端部的位置,前述控制构件根据由前述检测构件产生的检测结果,校正前述前端部的在前述平面内的位置,以便在前述插入方向看时,前述前端部位于前述第2容器的开口的内侧,且在校正了位置后,控制前述位置校正构件,以便在前述插入方向移动前述前端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进行将附着在部件的前端部的检查材料向另外的容器转换的前处理。【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装入有关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检查前处理装置的检查系统(system)的一部分的概略图。图2是沿图1的F2 — F2线来表示的该检查系统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从下方看该检查前处理装置的夹紧(chuck)部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该检查前处理装置的夹紧装置将附着在盖部件的棉签上的粘膜向第I容器转换的动作的概略图。图5是表示该棉签的前端部与该第I容器的开口的内侧在上下方向重叠的状态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该前端部被收容在该第I容器内的状态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在该棉签弯曲的状态下的检查前处理装置的动作的概略图。图8是表示在该棉签弯曲的状态下,与图5同样地表示该前端部由该位置检测装置移动直至该位置被检测的状态的俯视图。图9是放大表示该检查前处理装置的位置校正装置的正视图。图10是放大表示该检查前处理装置的位置校正装置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使用图1?10,说明有关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检查前处理装置。图1是表示装入检查前处理装置40的检查系统10的一部分的概略图。检查系统10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检查人的口腔内的粘膜。如图1所示,检查系统10具备多个检查装置、第I运送路20、向各检查装置运送作为检查材料的一例的粘膜的第2运送路30、检查前处理装置40。图1表示在检查系统10中,检查前处理装置40的附近。在图1中,第I运送路20表示被配置在检查前处理装置40的附近的部分,其它的部分被省略。第2运送路30表示检查前处理装置40的附近的部分和作为多个检查装置的一部分的检查装置5的附近的部分,其它的部分省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查系统10作为一例具备多个检查装置,但仅图示出检查装置5。各检查装置相对于作为检查材料的粘膜实施各种各样的不同的检查。首先,从第2运送路30开始说明。第2运送路30将收容检查材料的第2保持器(holder)36运送到各检查装置。图2是沿图1所示的F2 — F2线来表示的检查系统10的剖视图。图2表示从正面看检查前处理装置40的状态和第1、2运送路20、30被切断的状态。如图2所示,第2运送路30具备一对导轨(guide rail) 32、33、第2运送皮带(belt)34、第2运送皮带驱动部35、多个第2保持器36。如图1、2所示,一对导轨32、33相互相向地配置。导轨32、33为在上下方向Z延伸的纵壁状。导轨32、33为向各检查装置运送后述的第2保持器36,而延伸成将各检查装置之间连结。第2运送皮带34被设置在导轨32、33之间,可沿导轨32、33移动。具体地说,第2运送皮带34在导轨32、33之间被配置成上面在相对于上下方向Z垂直的方向扩开。第2运送皮带驱动部35例如具备多个棍(roller)等,具有输送第2运送皮带34的功能。第2保持器36为上端开口的筒形状。第2保持器36在内侧可装拆地收容第2容器31。第2保持器36在与导轨32、33连结的状态下,越上第2运送皮带34上。为此,若沿导轨32、33输送第2运送皮带34,则第2保持器36与第2运送皮带34 —起沿导轨32、33被输送。图1中,用箭头表示第2运送皮带34和第2保持器36的输送方向A。具体地说明第2保持器36相对于导轨32、33的连结构造。如图2所示,在导轨32、33中相互面对面的侧壁部形成朝向外侧凹陷的凹部32a、33a。凹部32a、33a在导轨32、33延伸的方向连续地形成。凹部32a、33a的上端部作为防脱部发挥功能。在第2保持器36的周壁部形成向周方向外侧突出的卡合部37。在第2保持器36被载置在第2运送皮带34上的状态下,卡合部37被收容在两导轨32、33的凹部32a、33a内。若欲从导轨32、33之间向上方移动第2保持器36并拆下,则由于作为防脱部发挥功能的凹部32a、33a的上端部与卡合部37卡合,而防止第2保持器36从导轨32、33之间被拆下。通过这种情况,第2保持器36与导轨32、33连结。第2保持器36相互离开规定距离地被配置。第2容器31为上端开口的筒形状。第2容器31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收容盐水。另外,第2容器31由检查前处理装置40从后述的第I容器21向内部转移作为检查材料的一例的粘膜。收容由检查前处理装置40供给了粘膜后的第2容器31的第2保持器36由第2运送路30向检查装置搬运。第I运送路20将收容了粘膜的第I容器21运送到检查前处理装置40。如图2所示,第I运送路20具备一对导轨22、23、第I运送皮带24、第I运送皮带驱动部25、多个第I保持器26。如图1、2所不,一对导轨22、23相互相向地被配置。导轨22、23是在上下方向Z延伸的纵壁状。第I运送皮带24被设置在导轨22、23之间,可沿导轨22、23移动。具体地说,第I运送皮带24在导轨22、23之间被配置成上面在相对于上下方向Z垂直的方向扩开。第I运送皮带驱动部25例如具备多个辊等,具有输送第I运送皮带2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检查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移动构件、位置检测构件、位置校正构件、控制构件,所述移动构件向与前述第1容器不同的第2容器内通过前述第2容器的开口收容被收容在第1容器的棒部件的前端部,所述位置检测构件检测前述前端部的位置,所述位置校正构件校正前述前端部的位置,所述控制构件根据前述位置检测构件的检测结果,控制前述位置校正构件,以便使前述前端部被收容在前述第2容器内。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1.04 JP 2013-0001581.一种检查前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移动构件、位置检测构件、位置校正构件、控制构件, 所述移动构件向与前述第I容器不同的第2容器内通过前述第2容器的开口收容被收容在第I容器的棒部件的前端部, 所述位置检测构件检测前述前端部的位置, 所述位置校正构件校正前述前端部的位置, 所述控制构件根据前述位置检测构件的检测结果,控制前述位置校正构件,以便使前述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照明
申请(专利权)人:蓝伊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