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喂给分梳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纱机
,涉及一种双喂给分梳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转杯纺纱器的双喂给分梳机构,具体地说是一种两套喂给分梳装置并列并具有两个通道的转杯纺纱器的喂给分梳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新型纺纱方式。其中,转杯纺纱机由于其具有纺纱速度高、卷装容量大、适纺性较好和能够兼纺优低原料和低级原料的特点,已成为新型纺纱技术中技术最成熟、应用面最广、经济性较高的纺纱形式。从20世纪70年代投入大规模工业应用至今,经过40多年的发展,转杯纺产品从初期的粗布、鞋面布、台布等,发展到如今的牛仔布、竹节布、府绸以及针织品等,各种非棉产品也在积极地开发中。转杯纺纱属于自由端纺纱工艺领域。自由端纺纱早在1872年在美国就有人申请过专利,但由于各种原因,在以后的四五十年间,一直都处在研制和试验阶段,因而没有达到工业化生产的要求。随着原捷克斯洛伐克在上世纪60年代首先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KS-200型转杯纺纱机样机,在以后的几年中又不断完善和改进,1967年生产制造出第一台性能较先进,可用于工业化生产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喂给分梳机构,其特征是:包括一带有左分梳腔体(2)和右分梳腔体(3)的壳体(1),在壳体(1)上设有一将纤维条送入左分梳腔体(2)的左喂给装置和一将纤维条送入右分梳腔体(3)的右喂给装置;所述左喂给装置位于所述壳体(1)的左侧,由左喂给罗拉(6)和左喂给板(8)组成;所述右喂给装置位于所述壳体(1)的右侧,由右喂给罗拉(7)和右喂给板(9)组成;所述左喂给罗拉(6)的作用是将左纤维条牵引进入所述左分梳腔体(2)内,所述左喂给板(8)的作用是将所述左纤维条引导进入所述左喂给罗拉(6);所述右喂给罗拉(7)的作用是将右纤维条牵引进入所述右分梳腔体(3),所述右喂给板(9)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喂给分梳机构,其特征是:包括一带有左分梳腔体(2)和右分梳腔体(3)的壳体(I ),在壳体(1)上设有一将纤维条送入左分梳腔体(2)的左喂给装置和一将纤维条送入右分梳腔体(3)的右喂给装置;所述左喂给装置位于所述壳体(1)的左侧,由左喂给罗拉(6)和左喂给板(8)组成;所述右喂给装置位于所述壳体(1)的右侧,由右喂给罗拉(7)和右喂给板(9)组成;所述左喂给罗拉(6)的作用是将左纤维条牵引进入所述左分梳腔体(2)内,所述左喂给板(8)的作用是将所述左纤维条引导进入所述左喂给罗拉(6);所述右喂给罗拉(7)的作用是将右纤维条牵引进入所述右分梳腔体(3),所述右喂给板(9)的作用是将所述右纤维条引导进入所述右喂给罗拉(7); 所述左分梳腔体(2)内设有一将左喂给装置送入左分梳腔体(2)的左纤维条进行梳理并能将纤维条梳理成单纤维状态的左分梳辊(4),所述右分梳腔体(3)内设有一将右喂给装置送入右分梳腔体(3)的右纤维条进行梳理并能将纤维条梳理成单纤维状态的右分梳辊(5); 所述壳体(1)的左侧开通有一与所述左分梳腔体(2)相连通的条形的左排杂腔(10),在所述壳体(1)的右侧开通有一所述右分梳腔体(3)相连通的条形的右排杂腔(11),所述左、右排杂腔的作用是将上述分梳装置梳理出来的杂质及短纤维排出分梳腔体; 与所述壳体(1)相连有一输纤通道(23 ),在所述输纤通道(23 )上开通有一与所述左分梳腔体(2)相连有一左通道(16),所述左通道(16)的作用为所述左分梳辊(4)梳理成的单纤维进入转杯提供通道;在所述输纤通道(23 )上开通有一与所述右分梳腔体(3 )相连有一右通道(17),所述右通道( 17)的作用是为所述右分梳辊(5)梳理成的单根纤维进入转杯提供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喂给分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有一控制所述左喂给板(8)和所述左喂给罗拉(6)之间隔距的左喂给板压力控制弹簧(12),所述壳体(1)上设有一控制所述右喂给板(9)和所述右喂给罗拉(7)之间隔距的右喂给板压力控制弹簧(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喂给分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分梳腔体(2)和所述的右分梳腔体(3)在同一平面对称排列,所述左分梳辊(4)和所述右分梳辊(5)在同一平面对称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喂给分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分梳辊(4)和所述右分梳辊(5)的针布的工作角的比例为1:1~1.3 ;所述左分梳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军,张玉泽,闫进祥,虞叔良,龚以炜,傅婷,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