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撷取装置及其转接镜头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13084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2 2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影像撷取装置及其转接镜头。影像撷取装置包括手机以及转接镜头,转接镜头的一端与手机连结。转接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转接镜头满足条件:及/或条件: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为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345为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的合成有效焦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影像撷取装置及其转接镜头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影像撷取装置及其转接镜头。
技术介绍
目前的手机大都具备照相功能,有些手机的成像画素高达八百万画素甚至超过八百万画素,其所拍出的影像已经具备良好的影像质量,但是碍于手机轻薄的趋势,大部份手机的成像镜头仍然为定焦镜头,虽然有很少数的手机拥有变焦镜头,但是因其厚度较厚,携带不变,所以并未广为流行。为了使手机拥有变焦镜头功能又能兼顾轻薄的特性,目前的方法是使用转接镜头,先将转接镜头的一端与手机镜头连接,再将变焦镜头连接到转接镜头的另一端,使得手机可外挂变焦镜头以达到变焦功能,但是目前此种外挂变焦镜头的手机所拍到的影像质量较差,其影像边缘的亮度明显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外挂变焦镜头的手机拍到的影像质量差的缺陷,提供一种影像撷取装置及其转接镜头,可改善影像质量。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影像撷取装置及其转接镜头,此影像撷取装置包括手机、转接镜头以及变焦镜头,转接镜头的一端可连接手机的镜头,另一端再连接变焦镜头,使原本只具有定焦镜头功能的手机转变成具有变焦镜头功能的手机,且其所拍到的影像边缘的亮度能有效提升,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当另一端选择不连接变焦镜头时,原本只具有定焦镜头功能的手将机转变成具有微距镜头(MarcoLens)功能的手机,可在较近的距离拍摄得高放大率的照片。本专利技术的影像撷取装置包括手机以及转接镜头,转接镜头的一端与手机连结。本专利技术的转接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此转接镜头满足条件:及/或条件: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为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345为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的合成有效焦距。其中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中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中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中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中第一透镜为双凸透镜,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为双凹透镜,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为双凸透镜,第四透镜为双凸透镜,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为凸凹透镜。其中第一透镜为凹凸透镜,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为双凹透镜,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为双凸透镜,第四透镜为双凸透镜,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为凸凹透镜。其中第一透镜至少一面为非球面表面。其中第二透镜至少一面为非球面表面。其中第三透镜至少一面为非球面表面。其中第三透镜的两个面皆为球面表面。其中第四透镜至少一面为非球面表面。其中第五透镜至少一面为非球面表面。本专利技术的影像撷取装置包括手机以及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镜头,此转接镜头的一端与手机连结。本专利技术的影像撷取装置可更包括变焦镜头,此变焦镜头的一端与转接镜头连结。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影像撷取装置及其转接镜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转接镜头的场曲、畸变以及横向像差都能被有效修正,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附图说明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做详细说明。图1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转接镜头的第一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图2A是图1的转接镜头的场曲图。图2B是图1的转接镜头的畸变图。图2C至2F是图1的转接镜头的横向光扇图。图3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转接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图4A是图3的转接镜头的场曲图。图4B是图3的转接镜头的畸变图。图4C至4F是图3的转接镜头的横向光扇图。图5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转接镜头应用于手机的第一种架构示意图。图6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转接镜头应用于手机的第二种架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由下列公式所得到:其中:c:曲率;h:透镜表面任一点至光轴的垂直距离;k:圆锥系数;A~G:非球面系数。另外,为使本专利技术的转接镜头能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各实施例中的转接镜头需满足条件:及/或其中,f1为各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为各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345为各实施例中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的合成有效焦距。请参阅图1,图1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转接镜头的第一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转接镜头1沿着光轴OA1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1、第二透镜L12、第三透镜L13、第四透镜L14以及第五透镜L15。第一透镜L11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是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1与像侧面S12皆为非球面表面。第二透镜L12为双凹透镜具有负屈光力,是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3与像侧面S14皆为非球面表面。第三透镜L13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是由玻璃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5与像侧面S16皆为球面表面。第四透镜L14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是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7与像侧面S18皆为非球面表面。第五透镜L15为凸凹透镜具有负屈光力,是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9与像侧面S110皆为非球面表面。利用上述透镜的设计,使得转接镜头1在与变焦镜连接时可以得到良好的光学性能。表一为图1的转接镜头1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表一表二为表一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表二本实施例的转接镜头1,其第一透镜L11的有效焦距f1=5.01、第二透镜L12的有效焦距f2=-2.95、第三透镜L13、第四透镜L14以及第五透镜L15的合成有效焦距f345=3.99,由上述数据可得到皆能满足上述条件(1)及条件(2)的要求。另外,本实施例的转接镜头1其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这可从图2A至2F看出。图2A所示的是本实施例的转接镜头1的场曲(FieldCurvature)图。图2B所示的是本实施例的转接镜头1的畸变(Distortion)图。图2C至2F所示的是本实施例的转接镜头1的横向光扇(TransverseRayFan)图。由图2A可看出,本实施例的转接镜头1对波长范围介于0.436μm至0.656μm的光线,所产生的子午(Tangential)方向与弧矢(Sagittal)方向场曲介于-0.25㎜至0.07㎜之间。由图2B(图中的3条线几乎重合,以致于看起来只有一条线)可看出,本实施例的转接镜头1对波长范围介于0.436μm至0.656μm的光线,所产生的畸变小于3.0%。由图2C至2F可看出,本实施例的转接镜头1对波长范围介于0.436μm至0.656μm的光线于不同影像高度所产生的横向像差值介于-18μm至22μm。显见本实施例的转接镜头1的场曲、畸变以及横向像差都能被有效修正,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请参阅图3,图3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转接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转接镜头3沿着光轴OA3从物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影像撷取装置及其转接镜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接镜头,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该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以及第五透镜;其中该转接镜头满足条件:及/或条件:其中,f1为该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为该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345为该第三透镜、该第四透镜以及该第五透镜的合成有效焦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接镜头,其特征在于,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镜,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物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第四透镜,该第四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以及第五透镜;其中该转接镜头满足条件:及/或条件:其中,f1为该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为该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345为该第三透镜、该第四透镜以及该第五透镜的合成有效焦距。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具有正屈光力。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力。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为双凸透镜,该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宗
申请(专利权)人: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