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下肢截瘫患者功能锻炼的手动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12376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30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对下肢截瘫患者下肢进行按摩并促使其下肢进行被动运动的手动治疗仪。其由便携式支架、手动摇轮和分别可与人体大腿内侧、腘窝和小腿内侧接触的按摩辊,每个按摩辊的端轴通过传动部件与手动摇轮连接并且随手动摇轮的转动作同向转动,按摩辊呈圆柱体,其圆柱表面为凹凸不平表面。当下肢截瘫患者将腿放在按摩辊上时,可通过旋转手动摇轮带动按摩辊转动,从而对患者下肢进行按摩,促使其下肢血液循环加快,消除其肢体的肿胀和疼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其还可活动患者上臂关节,增强心肺功能,同时,还能促进肠道功能蠕动,减轻便秘,当患者采取半卧位姿势进行按摩时,还可有效防止压疮、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理疗器具,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下肢截瘫患者预防并发症及功能锻炼的手动治疗仪。
技术介绍
下肢截瘫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除配合医生进行有效的治疗外,还应辅以必要的辅助治疗,如针灸、理疗,在家人或医护人员的参与下进行康复锻炼等。由此,可以加快患者下肢血液循环,达到预防并发症及尽快康复的目的。但上述康复方法还存在如下不足:1)治疗期间,患者既要承受针灸或理疗带来的痛苦,又要花费较多的医疗费用。2)功能锻炼需要他人的协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对下肢截瘫患者下肢进行按摩并促使其下肢进行被动运动的手动治疗仪。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的用于下肢截瘫患者功能锻炼的手动治疗仪,其由便携式支架、安装在支架侧面的手动摇轮和横向间隔设置于支架上的至少三个分别可与人体大腿内侧、腘窝和小腿内侧接触的按摩辊,按摩辊的两端轴置于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轴承内,每个按摩辊的端轴通过传动部件与手动摇轮连接并且随手动摇轮的转动作同向转动,按摩辊呈圆柱体,其圆柱表面为凹凸不平表面。所述支架的外形轮廓为长边与地面相接的三角体,支架分底框架和两个侧架,底框架为矩形边框,两个侧架结构大小相同,其形状为三角形的两个短边,两个侧架分别固定在底框架的两个长边上与该长边形成闭合的三角形框架,所述按摩辊跨接在两个侧架上的轴承之间。所述传动部件为橡胶传动带或金属链条。所述按摩辊由胶木、塑料、竹材或木材所制。在所述支架底部四角还设有可锁定的万向轮。所述手动摇轮设置于支架侧面便于患者左手或右手触及并被摇动的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支架上安装带有表面凹凸不平的按摩辊,当下肢截瘫患者将腿放在按摩辊上时,可通过旋转手动摇轮带动按摩辊转动,从而对患者下肢进行按摩,促使其下肢血液循环加快,消除其肢体的肿胀和疼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当患者自行摇动手动摇轮时,不仅对下肢按摩,还可活动其上臂关节,增强心肺功能,同时,还能促进肠道功能蠕动,减轻便秘,当患者采取半卧位姿势进行按摩时,还可有效防止压疮、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支架1、底框架11、侧架12、按摩辊2、凸块21、手动摇轮3、手柄31、传动部件4、下肢5。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用于下肢截瘫患者功能锻炼手动治疗仪是由铝合金管或木材所制的便携式支架1和通过转动对腿部后侧进行按摩起通经活络作用的按摩辊2构成,在支架1侧面还安装有可使按摩辊2转动的手动摇轮3。在支架1上设有至少三个按摩辊2,这三个按摩辊2在患者将单腿放置在该支架1上时,可分别与患者的大腿后侧、腘窝和小腿后侧接触并在按摩辊2转动的情况下对患者下肢进行按摩,达到活血通经的作用,从而促使患者尽快康复。本技术也可在支架1上多设置几个按摩辊2,分别对患者下肢的其它部位进行按摩。所述支架1的高度可调,其外形轮廓可根据患者采用坐势或半卧位来决定,其纵向垂面形状可以近似为三角形,也可以近似为半圆形。本技术的支加外形轮廓优选为长边与地面相接的三角体,即纵向垂面轮廓形状近似为三角形。该支架1分底框架11和两个侧架12,底框架11为矩形边框,两个侧架12结构大小相同,其形状为三角形的两个短边,两个侧架12分别固定在底框架11的两个长边上与该长边形成闭合的三角形框架,所述按摩辊2跨接在两个侧架12之间。所述按摩辊2由胶木、塑料、竹材或木材所制,其由辊轴和辊子构成,辊轴固定设置在辊子的两端面上并穿置于设在支架1上的轴承内(按摩辊2也可以为由长辊轴与套置或粘贴在辊轴上的辊面构成,长辊轴的两端穿置于设在支架1上的轴承内)。按摩辊2的外形轮廓呈圆柱体,其圆柱表面为凹凸不平表面,即在其圆柱表面上设有若干个圆滑状的凸块21,凸块21可以与辊子为一体,也可以采用粘胶或螺钉将凸块21固定在辊子面上。在支架1侧面还设有手动摇轮3,手动摇轮3通过传动部件4可与所述的按摩辊2相连,所述传动部件4为橡胶传动带或金属链条,当握持手动摇轮3的手柄31转动时,所述按摩辊2可随手动摇轮3同向转动。手动摇轮3设置的位置应该位于患者左手或右手能够触及的地方,这样,当患者单腿放置在支架1上时,可自行摇动手动摇轮3进行按摩理疗。为了方便移动本技术,可在支架1底部四角安装可锁定的万向轮。使用本技术对患者进行按摩,每天可进行数次,有效防止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握紧手柄31,下肢截瘫患者进行下肢功能锻炼,能促进肠道功能的蠕动,减轻便秘;握紧手柄31带动手臂对下肢功能锻炼的同时,带动肩关节的活动,防止因长期卧床引起肩周炎的发生;下肢截瘫患者主动采取半卧位,防止因长期卧床引起压疮、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下肢截瘫患者功能锻炼的手动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其由便携式支架(1)、安装在支架(1)侧面的手动摇轮(3)和横向间隔设置于支架(1)上的至少三个分别可与人体大腿内侧、腘窝和小腿内侧接触的按摩辊(2),按摩辊(2)的两端轴置于设置在所述支架(1)上的轴承内,每个按摩辊(2)的端轴通过传动部件(4)与手动摇轮(3)连接并且随手动摇轮(3)的转动作同向转动,按摩辊(2)呈圆柱体,其圆柱表面为凹凸不平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下肢截瘫患者功能锻炼的手动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其由便携
式支架(1)、安装在支架(1)侧面的手动摇轮(3)和横向间隔设置于支架(1)
上的至少三个分别可与人体大腿内侧、腘窝和小腿内侧接触的按摩辊(2),按
摩辊(2)的两端轴置于设置在所述支架(1)上的轴承内,每个按摩辊(2)的
端轴通过传动部件(4)与手动摇轮(3)连接并且随手动摇轮(3)的转动作同
向转动,按摩辊(2)呈圆柱体,其圆柱表面为凹凸不平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下肢截瘫患者功能锻炼的手动治疗仪,其特
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外形轮廓为长边与地面相接的三角体,支架(1)分底框架
(11)和两个侧架(12),底框架(11)为矩形边框,两个侧架(12)结构大小
相同,其形状为三角形的两个短边,两个侧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坚魏道儒郭玉霞江仕君吴美善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