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应急后勤保障冷藏方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11609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2 1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力应急后勤保障冷藏方舱,包括方舱本体,所述方舱本体侧部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位于上方的外套管,以及套设于外套杆内部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能够由外套杆的下部伸出,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支撑杆与外套管之间设置有锁紧机构;所述外套管的上端和下端各设置有一个连接耳板,所述方舱本体的侧部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耳板插接于连接座内,所述连接耳板和连接座均设置有竖向通孔,所述竖向通孔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将外套管和方舱本体铰接,采用这样的结构,使得冷藏方舱能够方便地起升、或从载体上移出,并且结构简单,车、舱能够按需组装或分开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应急后勤保障冷藏方舱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力应急后勤保障冷藏方舱,特别涉及一种电力应急后勤保障冷藏方舱。
技术介绍
方舱起源于美国,最初应用于美军,方舱的结构类似于集装箱,通常由金属板材焊接而成,其标准也是参考集装箱标准制定的,通常方舱均配备有载车,通常情况下,可通过载车运载到所需的地方,与集装箱相比,具备更高的的机动性能。方舱与载车间为可拆装连接,通常方舱在人力或动力装置的带动下完成装载和卸载,通过飞机、轮船、火车及卡车等具有一定承载空间的运输工具进行装载后运输,具有一定的机动性能,且具有较高的载体适应能力,能适应多种不同的载体,但其仍存在以下不足:1、方舱升降难度较大,车舱难以分开使用。2、舱体结构复杂、内部空间小,无法以冷藏、冷冻两种独立模式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升降的冷藏方舱,尤其是一种能够以冷藏、冷冻双模式同步独立运行的冷藏方舱。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种电力应急后勤保障冷藏方舱,包括方舱本体,所述方舱本体侧部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位于上方的外套管,以及套设于外套杆内部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能够由外套杆的下部伸出,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支撑杆与外套管之间设置有锁紧机构;所述外套管的上端和下端各设置有一个连接耳板,所述方舱本体的侧部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耳板插接于连接座内,所述连接耳板和连接座均设置有竖向通孔,所述竖向通孔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将外套管和方舱本体铰接。采用这样的结构,使得冷藏方舱能够方便地起升、或从载体上移出,并且结构简单,车、舱能够按需组装或分开使用。优选的,所述方舱本体内部设置有冷藏架和冷冻柜。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在载体尾部通过方舱同时实现冷藏、冷冻两种独立的工作模式。优选的,所述冷藏架为L型拐角架,所述冷藏架的两个背板分别与方舱本体的左侦_壁、后侧内壁贴合。采用这样的结构,具有内部结构简单、空间大的有益效果。优选的,所述方舱本体还设置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连接有发电机,所述方舱本体内部设置有送风通道,所述送风通道位于冷藏架及冷冻柜的底部,所述送风通道将压缩机与冷藏架、冷冻柜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不仅能够为冷藏架及冷冻柜提供足够的冷气,并且占用空间小,结构布局合理。优选的,所述压缩机在方舱本体的内部,所述方舱本体的右侧壁设置有百叶窗,所述压缩机设置于百叶窗的侧部。采用这样的结构,有利于为压缩机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及时散热。优选的,所述冷冻柜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方舱本体的前侧内壁、后侧内壁连接,所述冷冻柜的一侧朝向冷藏架,所述冷冻柜的另一侧朝向方舱本体的右侧壁设置。米用这样的结构,具有内部结构简单、空间大的有益效果。优选的,所述方舱本体的两侧、以及方舱本体的后壁各设置有一个侧舱门,所述侧舱门的上沿通过铰链与方舱本体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有利于从方舱本体外部按需操作。优选的,所述方舱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照明灯,所述照明灯与方舱本体之间设置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能够带动照明灯相对于方舱本体升降。采用这样的结构,提高夜间使用性。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四个升降机构分设于方舱本体的四角。采用这样的结构,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冷藏方舱能够方便地起升、或从载体上移出,并且结构简单,车、舱能够按需组装或分开使用。【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右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中方舱本体内部空间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方舱本体一I ;升降机构一2 ;外套管一2a ;支撑杆__2b底座一3 ;锁紧机构一4 ;连接耳板一5 ;连接座一6 ;转轴一7 ;冷藏架一8 ;冷冻柜一9 ;侧舱门一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以下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做出的各种变化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一种电力应急后勤保障冷藏方舱,包括方舱本体1,方舱本体I侧部设置有升降机构2,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升降机构2分设于方舱本体I的四角,即:其中两个靠近于方舱本体I前方、并设置于方舱本体I的两侦牝另外两个升降机构2靠近于方舱本体I的后方,并设置于方舱本体I的两侧。采用这样的结构,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各个升降机构2均包括位于上方的外套管2a,以及套设于外套管2a内部的支撑杆2b,支撑杆2b能够由外套管2a的下部伸出,支撑杆2b的底部设置有底座3,支撑杆2b与外套管2a之间设置有锁紧机构4 ;外套管2a的上端和下端各设置有一个连接耳板5,方舱本体I的侧部设置有连接座6,连接座与外套管2a之间设置有加强斜撑,连接耳板5插接于连接座6内,连接耳板5和连接座6均设置有竖向通孔,竖向通孔连接有转轴7,转轴7将外套管2a和方舱本体I铰接,使得冷藏方舱能够方便地起升、或载体上移出,并且结构简单,车、舱能够按需组装或分开使用。本实施例中,方舱本体I内部设置有冷藏架8和冷冻柜9。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在载体尾部通过方舱同时实现冷藏、冷冻两种独立的工作模式,该冷藏架8为L型拐角架,冷藏架8的两个背板分别与方舱本体I的左侦_壁、后侧内壁贴合。采用这样的结构,具有内部结构简单、空间大的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方舱本体I的两侧、以及方舱本体I的后壁各设置有一个侧舱门10,侧舱门10的上沿通过铰链与方舱本体I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有利于从方舱本体I外部按需操作。方舱本体I的顶部设置有照明灯,照明灯与方舱本体I之间设置有升降杆,升降杆能够带动照明灯相对于方舱本体I升降。采用这样的结构,提高夜间使用性。本实施例中,方舱本体I还设置有压缩机,压缩机连接有发电机,方舱本体I内部设置有送风通道,送风通道位于冷藏架8及冷冻柜9的底部,送风通道将压缩机与冷藏架8、冷冻柜9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不仅能够为冷藏架8及冷冻柜9提供足够的冷气,并且占用空间小,结构布局合理,其中,压缩机在方舱本体I的内部,方舱本体I的右侧壁设置有百叶窗,压缩机设置于百叶窗的侧部。采用这样的结构,有利于为压缩机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及时散热,冷冻柜9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方舱本体I的前侧内壁、后侧内壁连接,冷冻柜9的一侧朝向冷藏架8,冷冻柜9的另一侧朝向方舱本体I的右侧壁设置。采用这样的结构,具有内部结构简单、空间大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口 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力应急后勤保障冷藏方舱,包括方舱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方舱本体侧部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位于上方的外套管,以及套设于外套杆内部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能够由外套杆的下部伸出,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支撑杆与外套管之间设置有锁紧机构;所述外套管的上端和下端各设置有一个连接耳板,所述方舱本体的侧部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耳板插接于连接座内,所述连接耳板和连接座均设置有竖向通孔,所述竖向通孔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将外套管和方舱本体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应急后勤保障冷藏方舱,包括方舱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方舱本体侧部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位于上方的外套管,以及套设于外套杆内部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能够由外套杆的下部伸出,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支撑杆与外套管之间设置有锁紧机构;所述外套管的上端和下端各设置有一个连接耳板,所述方舱本体的侧部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耳板插接于连接座内,所述连接耳板和连接座均设置有竖向通孔,所述竖向通孔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将外套管和方舱本体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应急后勤保障冷藏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方舱本体内部设置有冷藏架和冷冻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应急后勤保障冷藏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架为L型拐角架,所述冷藏架的两个背板分别与方舱本体的左侧内壁、后侧内壁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应急后勤保障冷藏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方舱本体还设置有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连接有发电机,所述方舱本体内部设置有送风通道,所述送风通道位于冷藏架及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蔡辉徐金川李维宁卢陶余应林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应急中心四川加力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