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0976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小型化、确保强度并可增大油墨收容量的油墨盒。油墨盒具有本体外壳(230)和上盖(210)。本体外壳(230)具有凹面部和将该凹面部的开口部包覆贴合的可挠性膜(302),在凹面部与可挠性膜(302)之间收容油墨。上盖(210)在将该可挠性膜夹持并与该凹面部对向的位置具有向从该凹面部隔离的方向弯曲成大致球面形状的弯曲部(212)。并且,本体外壳(230)具有从凹面部的开口端向下方延伸的周壁以及从其周壁起设置有间隔的前面壁(234)、侧壁(232)、后面壁(237),上盖(210)与前面壁(234)、侧壁(232)、后面壁(237)接合。(*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安装在记录装置中的油墨盒
技术介绍
作为向记录装置供给油墨用的油墨盒,大多采用在设于壳体内的多孔质体中含浸有油墨或在可挠性的袋中收容有油墨的方法等。又,在日本专利特开昭58-53473号公报、特公表3-505999号公报、美国专利4509062号说明书等中记载有将1个面开口的壳体的开口部包覆并贴上可挠性的薄膜、在壳体与薄膜之间收容油墨的方法。近年来,随着对记录装置的小型化·薄型化的需求,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油墨盒方面也小型化·薄型化。又,希望油墨盒具有抗弯曲性和抗歪斜性,确保壳体强度。例如,在小型化或薄型化的记录装置中,存在着安装油墨盒的部分受限制、变形的油墨盒存在着不能安装在安装部、或向内部的油墨施加了预想不到的压力而对记录动作造成影响的可能性。又,在喷墨记录装置中,为了避免油墨的溶存空气随着时间的过程形成气泡化而不能吐出油墨,有时是将油墨盒进行真空密封包装,以使油墨内不增加溶存空气,但此时,希望不会产生因包装材料内的减压而使油墨盒变形、油墨漏出等的现象。壳体的开口部张贴有可挠性的薄膜的油墨盒在壳体加大变形时,可挠性薄膜也会变形,加大了对内部的油墨的影响。并且,传统的油墨盒为了确保壳体强度,存在着油墨的收容量受限制、且难以小型化·薄型化的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化、可确保强度且可增大油墨收容量的油墨盒。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油墨盒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具有刚性的凹面部、由可挠性膜将该凹面部的开口侧包覆、在该凹面部与该可挠性膜之间收容油墨用的油墨收容部;以及相对该可挠性膜位于与该凹面部的反向侧沿与该凹面部隔离的方向弯曲成大致球面形状并具有刚性的上面。采用这种本专利技术结构的油墨盒,在凹面部与可挠性膜之间收纳有油墨时,因油墨盒上面对应于可挠性膜的膨胀部分沿与凹面部隔离的方向弯曲,故即使小型化也可收容大容量的油墨。又由于在与凹面部隔离的方向弯曲成大致球面形状的上面具有充分的强度,因此,油墨盒的抗弯曲性和抗歪斜性强,不会损伤。在此,最好是本专利技术的油墨盒具有分体状的本体外壳和上盖,所述油墨收容部由具有设置在所述本体外壳上的所述凹面部的油墨收容凹部、以及将该油墨收容凹部的该凹面部的开口侧包覆并与该本体外壳贴合的所述可挠性膜构成,所述上盖具有将该可挠性膜夹持、在与该凹面部对向的位置上沿着从该凹面部隔离的方向弯曲成大致球面形状的弯曲部。只要将弯曲部按照夹持可挠性膜并与凹面部对向的形态,将上盖与本体外壳卡合,即可简单地作成油墨盒。最好是所述本体外壳的所述凹面部由在沿所述上盖与所述弯曲部隔离的方向弯曲成大致球面形状的壁形成。由于形成凹面部的壁在上盖与弯曲部隔离的方向上弯曲成大致球面形状,具有充分的强度,因此,油墨盒的抗弯曲性和抗歪斜性强,不会损伤。最好是所述本体外壳具有围住所述油墨收容凹部、并在该油墨收容凹部的深度方向延伸的周壁,该周壁的所述深度方向下端形成所述本体外壳底面的大致外周缘部,所述上盖具有与所述周壁对向的大致外周缘部,与该周壁的上端接合。即使油墨收纳部的下面是大致球面形状,也能依靠周壁稳定地放置,还便于在记录装置本体上进行装取。由于将可挠性膜与开口部的周缘贴合,将上盖与周壁的上端接合,因此,上盖不会妨碍可挠性膜的贴合部分,能可靠地将油墨封止,最好是所述本体外壳具有将所述油墨收容凹部的所述凹面部的开口侧围住的本体侧开口周缘部,该本体侧开口周缘部具有对该开口侧与所述凹面部的边界进行规定的内侧边缘部,将所述可挠性膜与该本体侧开口周缘部贴合,形成将该油墨收容凹部的该开口侧包覆的形态,所述上盖具有与将所述弯曲部围住的盖侧开口周缘部,该盖侧开口周缘部形成在与比该本体侧开口周缘部的内侧边缘部还要外侧的区域对向的位置。虽然可挠性膜与本体侧开口周缘部贴合,但其开口部侧位于比上盖的盖侧开口周缘部更加的内侧,故与上盖的弯曲部对向。这样,即使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推压本体外壳和上盖,上盖的盖侧开口周缘部也不会与可挠性膜的开口部侧边缘部接触。由此可防止可挠性膜的边缘损伤。最好是所述本体外壳具有将形成所述凹面部的大致球面形状的壁的下面与所述周壁连接的多个肋。利用肋可防止大致球面形状的壁及其周壁变形。最好是所述可挠性膜与所述凹面部的开口侧的周缘部贴合,所述本体外壳的周壁由从所述油墨收容凹部的凹面部的开口侧的周缘起一体连续、向油墨收容凹部的深度方向延伸的第1周壁和从该第1周壁起设有间隔地位于与所述油墨收容凹部反向侧的第2周壁所构成,第1周壁和第2周壁由多个壁相互连结。因周壁是双重结构,故可防止周壁变形。最好是所述本体外壳具有从所述油墨收纳部将油墨向油墨盒引出的油墨供给孔,还具有将所述上盖与所述可挠性膜间的空间与油墨盒外部连接的大气连通孔,可从所述油墨收容凹部的外侧向可挠性膜施加大气压。由于从大气连通孔进入的空气对可挠性膜施加大气压,因此可将油墨收纳部内的油墨从油墨供给孔引出。又,最好是所述本体外壳具有壁部,该壁部是用于对从所述油墨收容凹部的所述凹面上将油墨向外部排出用的油墨供给孔和从该油墨收容凹部的外侧向所述可挠性膜施加大气压用的大气连通孔作出规定,所述上盖在所述盖侧开口周缘部的至少1个部位具有使所述上盖的弯曲部与该可挠性膜间规定的空间与该大气连通孔连通用的槽。由于从大气连通孔进入的空气向可挠性膜施加油墨收容凹部的凹面方向的压力,因此可将油墨收容凹部的凹面上的油墨经由油墨供给孔向外供给。在此,有可能会使盖侧开口周缘部塑性变形,与本体侧开口周缘部上的可挠性膜密合,在被盖侧开口周缘部围住的弯曲部与可挠性膜之间形成密封的空间。因该密封空间与大气连通孔不连通,故不能向可挠性膜施加压力,从而不能向外供给油墨。然而,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在盖侧开口周缘部形成有槽,因此,例如即使盖侧开口周缘部与可挠性膜密合,被盖侧开口周缘部围住的弯曲部与可挠性膜间的空间通过槽,也能维持在与大气连通孔连通的状态,故可正确地维持油墨供给功能。最好是所述本体外壳和所述上盖分别由不同材质的树脂形成。本体外壳的油墨收容凹部因直接与油墨接触,故例如可采用无添加剂的聚丙烯树脂作成。另外,因上盖不直接与油墨接触,故可采用添加有用于确保强度的添加剂的聚丙烯树脂作成。这样,若将本体外壳和上盖一起由树脂材料(例如同一的树脂材料)作成,则通过由超声波熔接将两者的卡合部分相互熔合为一体化,可简单地作成油墨盒。在此,最好是至少所述本体外壳由耐油墨性高的树脂形成。本体外壳的油墨收容凹部直接与油墨接触。然而,因所述本体外壳由耐油墨性高的树脂形成,故可防止因油墨而腐蚀。最好是所述可挠性膜由具有热熔化特性并与所述本体侧开口周缘部接触的内层侧及具有耐热特性和耐冲击特性并与所述弯曲部对向的外层侧形成。只具有热熔化特性的内层侧与本体侧开口周缘部热熔化,与本体外壳贴合。另一方面,外层侧具有耐冲击特性,故可挠性膜不易破损,油墨不易漏出。最好是所述外层侧由具有耐热特性和耐冲击特性的添加聚丙烯形成,所述内层侧由无添加聚丙烯形成。由无添加聚丙烯形成与油墨直接接触的内层侧,杂物不会进入油墨,并且,为了提高可挠性膜的强度,若外层侧由具有耐热特性和耐冲击特性的添加聚丙烯形成,则可简单地将可挠性膜与本体外壳贴合,并不容易破损。最好是所述可挠性膜具有透气特性。在将油墨盒进行真空密封包装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墨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有具有刚性的凹面部、由可挠性膜将该凹面部的开口侧包覆、在该凹面部与该可挠性膜之间收容油墨用的油墨收容部; 以及相对该可挠性膜位于与该凹面部的反向侧沿与该凹面部隔离的方向弯曲成大致球面形状并具有刚性的上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佐木丰纪
申请(专利权)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