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09686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2 14:14
一种电连接装置,包含:一第一电连接器及一第二电连接器。第一电连接器包括一具有一第一基座、多个筒体、一键及一第一扣接单元的第一绝缘壳。筒体呈阵列排列地由第一基座延伸,并与第一基座共同界定多个分别由筒体延伸至第一基座且前后贯穿筒体及第一基座的端子槽。键连接于其中相邻的两个筒体之间。第二电连接器包括一具有一第二基座及一第二扣接单元的第二绝缘壳。第二基座界定多个分别对应容置筒体的腔室及一连接其中相邻的两腔室以对应容置键的键槽,第二扣接单元在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对接时与第一扣接单元相扣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防呆结构的电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电连接装置包含有可以互相对接的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为了防止使用者反插,通常在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的绝缘壳设有互相对位的防呆结构,以确保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在正确位置时才能对接。例如中国台湾专利第532621号公开一种连接器总成,包含有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其插座连接器具有多个套管,其中一套管设有键,而插头连接器具有多个凹孔及一键槽以分别收容套管及键。当键与键槽对位时,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才能顺利对接,以避免使用者反插。然而,由于其键是由套管的一侧壁凸出所形成,键本身的尺寸相当小并为塑胶材质,容易受挤压变形,当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反向对接时,键可能被挤进不具有键槽的套管内而失去防呆的效果,或者,经过多次插拔后,键容易从两个端角处磨损形成导角,而失去防呆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佳结构强度的防呆结构以确保防呆功能的电连接装置。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佳接合稳定性的电连接装置。于是本技术电连接装置,包含:一第一电连接器及一第二电连接器。该第一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一绝缘壳,该第一绝缘壳具有一第一基座、多个筒体、一键及一第一扣接单元。所述多个筒体呈阵列排列地由该第一基座延伸,并与该第一基座共同界定多个分别由所述多个筒体延伸至该第一基座且前后贯穿所述多个筒体及该第一基座的端子槽。该键连接于其中相邻的两个筒体之间,该第一扣接单元连接于该第一基座且与所述多个筒体朝向同一侧延伸。该第二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二绝缘壳,该第二绝缘壳具有一第二基座及一第二扣接单元。该第二基座界定多个分别对应容置所述多个筒体的腔室及一连接其中相邻的两腔室以对应容置该键的键槽,该第二扣接单元连接于该第二基座以在该第一电连接器与该第二电连接器对接时与该第一扣接单元相扣合。本技术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中,该第一扣接单元还与至少一筒体连接。本技术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中,该第二扣接单元与该第二基座共同界定一收容该第一扣接单元的容置空间。本技术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中,该第一扣接单元包括一设于该第一基座顶部的第一本体、一设于该第一本体的卡块,及两个分别连接该第一本体与其中两个筒体的结合肋,该第二扣接单元与该第二基座共同界定一收容该第一扣接单元的容置空间,该第二扣接单元包括一设于该第二基座顶部的第二本体,且该第二本体形成一与该卡块相配合的卡合孔,该容置空间包括一介于该第二本体与该第二基座之间的主空间部及两个分别形成于该第二基座并连通该主空间部与其中两个腔室的肋槽,该主空间部用以容置该第一本体且所述两肋槽用以分别容置所述两结合肋。本技术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中,该第一本体由该第一基座朝所述多个筒体侧延伸再弯曲反折延伸至该第一基座上方形成自由端,该卡块设于该第一本体的弯曲部分与该自由端之间并往上延伸。本技术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中,该第一扣接单元还包括一对设于该第一基座顶面的限位部,该第一本体的自由端两侧分别由该对限位部限位。本技术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中,该第一本体的弯曲部分与所述多个筒体位于同一侧以朝向该第二电连接器。本技术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中,所述两结合肋分别由该第一本体的底侧往下连接至对应的该筒体。本技术的功效,第一绝缘壳的键的两端分别与筒体连接不会有边角,且由筒体支撑可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经过多次插拔后,不会有边角被磨损形成导角或变形而导致失去防呆功能的风险。而且借由结合肋与肋槽也是位置对应才能对接,可以进一步加强防呆的效果。再者,结合肋连结第一本体与筒体,使第一本体获得支撑而较为稳固,进而增加该第一扣接单元与第二扣接单元相扣合的结合强度及稳定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中一第一电连接器与一第二电连接器的对接状态;图2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的对接关系;图3是图2的另一角度视图;图4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的绝缘壳及端子的组装关系;图5是图4的另一角度视图;图6是一立体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电连接器;图7是一部份剖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电连接器的端子与绝缘壳的组装关系;图8是一立体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电连接器的端子;图9是图8的另一角度视图;图10是一俯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电连接器的端子;及图11是一侧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电连接器与第二电连接器的防呆结构的对应关系。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 第一电连接器I第一绝缘壳11第一基座12筒体13键14第一扣接单元141限位部142第一本体1421中央凹陷区143卡块144结合肋145按压部15端子槽 16承托壁161前区段1611承托斜面162后区段1621让位凹部1622阶部163中区段1631凹陷空间1632开口164前挡部2端子21基部22对接部23接合部24固定部(弹片)25弹臂251侧壁2511缓冲段2512延伸段2513斜边252底壁253凸出部254穿槽255间隙256强化肋26插置空间200第二电连接器3第二绝缘壳31第二基座32第二扣接单元321第二本体322卡合孔33腔室34键槽35容置空间351主空间部352肋槽4端子41对接部 42尾部【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电连接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包含可以互相对接的一第一电连接器100及一第二电连接器200。参阅图4至图6,该第一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第一绝缘壳I及多个端子2。该第一绝缘壳I具有一第一基座11、多个筒体12、一键13及一第一扣接单元14。多个筒体12呈阵列排列地由该第一基座11延伸,并与该第一基座11共同界定多个分别由多个筒体12延伸至该第一基座11且前后贯穿多个筒体12及该第一基座11的端子槽15。该键13连接于其中相邻的两个筒体12之间,在本实施例,是连接于位于外侧的上下两个筒体12之间,但不以此为限,只要选任意两个相邻的筒体12连接即可。如此,该键13的两端分别与筒体12连接不会有边角。该第一扣接单元14连接于该第一基座11且与多个筒体12朝向同一侧延伸。具体而言,该第一扣接单元14包括一对设于该第一基座11顶面的限位部141、一设于该第一基座11顶部的第一本体142、一设于该第一本体142的卡块143、两个分别连接该第一本体142与其中两个筒体12的结合肋144,及一设于该第一本体142的按压部145。该第一本体142由该第一基座11朝多个筒体12侧延伸再弯曲反折延伸至该第一基座11上方形成自由端,该卡块设于该第一本体142的弯曲部分与该自由端之间并往上延伸,该第一本体142的弯曲部分与多个筒体12位于同一侧以朝向该第二电连接器200。该第一本体142的自由端两侧分别由两限位部141限位,以避免朝远离该第一基座11方向翘起。借由该第一本体142 —部分呈悬臂而具有变形的弹性,使该卡块143有上下弹性位移的空间。该两结合肋144分别由该第一本体142的底侧往下连接至对应的该筒体12,可以使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一绝缘壳,该第一绝缘壳具有一第一基座、多个筒体、一键及一第一扣接单元,所述多个筒体呈阵列排列地由该第一基座延伸,并与该第一基座共同界定多个分别由所述多个筒体延伸至该第一基座且前后贯穿所述多个筒体及该第一基座的端子槽,该键连接于其中相邻的两个筒体之间,该第一扣接单元连接于该第一基座且与所述多个筒体朝向同一侧延伸;及一第二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二绝缘壳,该第二绝缘壳具有一第二基座及一第二扣接单元,该第二基座界定多个分别对应容置所述多个筒体的腔室及一连接其中相邻的两腔室以对应容置该键的键槽,该第二扣接单元连接于该第二基座以在该第一电连接器与该第二电连接器对接时与该第一扣接单元相扣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一绝缘壳,该第一绝缘壳具有一第一基座、多个筒体、一键及一第一扣接单兀,所述多个筒体呈阵列排列地由该第一基座延伸,并与该第一基座共同界定多个分别由所述多个筒体延伸至该第一基座且前后贯穿所述多个筒体及该第一基座的端子槽,该键连接于其中相邻的两个筒体之间,该第一扣接单元连接于该第一基座且与所述多个筒体朝向同一侧延伸;及 一第二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二绝缘壳,该第二绝缘壳具有一第二基座及一第二扣接单元,该第二基座界定多个分别对应容置所述多个筒体的腔室及一连接其中相邻的两腔室以对应容置该键的键槽,该第二扣接单元连接于该第二基座以在该第一电连接器与该第二电连接器对接时与该第一扣接单元相扣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扣接单元还与至少一筒体连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扣接单元与该第二基座共同界定一收容该第一扣接单元的容置空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扣接单元包括一设于该第一基座顶部的第一本体、一设于该第一本体的卡块及两个分别连接该第一本体与其中两个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莫列斯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