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智能座便器上的喷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05378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2 0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智能座便器上的喷水装置,包括具有喷水孔的喷水装置主体部,喷水装置主体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主体部进水口,喷水装置主体部内设置有用于从喷水孔喷出倒锥形清洗水流的锥形蓄水腔,锥形蓄水腔的锥形腔喷水口与喷水孔连通,锥形蓄水腔上偏心地设置有至少一个锥形腔进水口,喷水装置主体部内还设置有用于从喷水孔喷出直流清洗水流的直流蓄水腔,直流蓄水腔上设置有朝向喷水孔延伸的直流腔喷水口,直流腔喷水口位于锥形蓄水腔内,直流蓄水腔上设置有直流腔进水口,锥形腔进水口和直流腔进水口分别与主体部进水口连通。其既能实现大范围喷水冲洗,又能使得大范围倒锥形清洗水流的中间具有适量直流清洗水流,确保清洗干净。(*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智能座便器上的喷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智能座便器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智能座便器上的喷水装置。
技术介绍
智能座便器上具有用于对人体局部进行冲洗的喷嘴或喷水机构,现有技术中的智能座便器上的喷嘴,在需要大范围喷水时,一般呈现倒锥形水型进行大范围喷水,但是喷出的倒锥形水型的中间部位无水或水比较少,从而导致中间部位冲洗不干净。并且当需要针对中间局部进行直流冲水清洗时,需要转动使另外的喷嘴实现上述需求,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智能座便器上,既能实现大范围喷水冲洗,又能在喷出的大范围清洗水流的中间具有适量直流清洗水流的喷水装置。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用于智能座便器上的喷水装置,包括具有喷水孔的喷水装置主体部,所述喷水装置主体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主体部进水口,所述喷水装置主体部内设置有用于从所述喷水孔喷出倒锥形清洗水流的锥形蓄水腔,所述锥形蓄水腔的锥形腔喷水口与所述喷水孔连通,所述锥形蓄水腔上偏心地设置有至少一个锥形腔进水口,所述喷水装置主体部内还设置有用于从所述喷水孔喷出直流清洗水流的直流蓄水腔,所述直流蓄水腔上设置有朝向所述喷水孔延伸的直流腔喷水口,所述直流腔喷水口位于所述锥形蓄水腔内,所述直流蓄水腔上设置有直流腔进水口,所述锥形腔进水口和所述直流腔进水口分别与所述主体部进水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直流腔喷水口位于所述锥形蓄水腔的中轴线上。进一步地,所述锥形蓄水腔上设置有两个所述锥形腔进水口,两个所述锥形腔进水口分别位于所述锥形蓄水腔的前后两侧,并偏心地设置在所述锥形蓄水腔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锥形腔进水口分别与所述主体部进水口连通。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锥形腔进水口对称地设置在所述锥形蓄水腔的左右两侧。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进水口包括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锥形腔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与所述直流腔进水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锥形蓄水腔上设置有两个所述锥形腔进水口,两个所述锥形腔进水口分别位于所述锥形蓄水腔的前后两侧,并对称地偏心设置在所述锥形蓄水腔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锥形腔进水口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锥形蓄水腔倾斜地设置在所述喷水装置主体部内,相应地所述直流腔喷水口倾斜地位于所述锥形蓄水腔的中轴线上。进一步地,所述直流蓄水腔位于所述锥形蓄水腔的下方,所述直流腔喷水口从所述锥形蓄水腔的底部中心位置穿出,并朝向所述喷水孔延伸。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喷水装置主体部设置锥形蓄水腔,在锥形蓄水腔上偏心地设置锥形腔进水口,以保证从主体部进水口流入的水,经偏置的锥形腔进水口流入锥形蓄水腔内后,可以在锥形蓄水腔的侧壁的作用力下形成涡流,进而从锥形腔喷水口喷出后呈倒锥形清洗水形,可以对人体局部进行大范围清洗。通过在喷水装置主体部设置直流蓄水腔,并将直流腔喷水口设置在锥形蓄水腔内,以保证在锥形蓄水腔喷出大范围的倒锥形清洗水型的中间具有直流冲洗水形或直流水柱,以保证对人体局部的中部进行冲洗,清洗的更加干净。并由于锥形腔喷水口与直流腔喷水口共用一个喷水孔或一个喷嘴,节约了空间,同时在需要直流水进行冲洗时,无需更换喷嘴,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喷水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喷水装置中主体部进水口侧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喷水装置沿A-A向从图2的左侧向右侧看截面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喷水装置沿A-A向从图2的右侧向左侧看截面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的喷水装置沿B-B向的截面示意图;图6为图3所示的喷水装置沿C-C向的假面示意图;图7为图1所示的喷水装置喷出倒锥形清洗水流和直流清洗水流的示意图。附图标记对照表:1-喷水装置主体部;11-喷水孔;2-主体部进水口;21-第一进水口;22-第二进水口;3-锥形蓄水腔;31-锥形腔喷水口 ;32-锥形腔进水口 ;4-直流蓄水腔;41-直流腔喷水口 ;42-直流腔进水口 ;5-流水管道;6-倒锥形清洗水流;7-直流清洗水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的清洗装置,主要用于智能座便器上,根据使用者的需要从喷水孔喷出倒锥形清洗水流和位于倒锥形清洗水流之间的直流清洗水流,以对使用者的局部位置进行有效清洗。如图1-7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智能座便器上的喷水装置,包括具有喷水孔11的喷水装置主体部1,喷水装置主体部I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主体部进水口 2,喷水装置主体部I内设置有用于从喷水孔11喷出倒锥形清洗水流6的锥形蓄水腔3,锥形蓄水腔3的锥形腔喷水口 31与喷水孔11连通,锥形蓄水腔3上偏心地设置有至少一个锥形腔进水口 32。喷水装置主体部I内还设置有用于从喷水孔11喷出直流清洗水流7的直流蓄水腔4,直流蓄水腔4上设置有朝向喷水孔11延伸的直流腔喷水口 41,直流腔喷水口 41位于锥形蓄水腔3内,直流蓄水腔4上设置有直流腔进水口 42,锥形腔进水口 32和直流腔进水口 42分别与主体部进水口 2连通。S卩,该喷水装置包括圆柱状的喷水装置主体部I,喷水装置主体部I上设置有喷水孔11,用于将喷水装置主体部I内的水喷出,清洗使用者所需部位。在喷水装置主体部I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主体部进水口 2,用于与外部供水装置连通,以向喷水装置主体部I内供水。喷水装置主体部I内设置有锥形蓄水腔3,该锥形蓄水腔3为圆锥形,正立在喷水装置主体部I内,即锥形蓄水腔3的底部面积大,顶部面积小。其顶部设置有锥形腔喷水口31,该锥形腔喷水口 31与喷水孔11连通,用于将锥形蓄水腔3内部的水经喷水孔11喷出。锥形蓄水腔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锥形腔进水口 32,锥形腔进水口 32偏心地设置在锥形蓄水腔3上,即锥形腔进水口 32与锥形蓄水腔3的中轴线偏移。该锥形腔进水口 32与主体部进水口 2连通,如图5所示,锥形腔进水口 32通过流水管道5与主体部进水口 2连接。当主体部进水口 2的水,经锥形腔进水口 32进入锥形蓄水腔3时,形成切向水流,该切向水流在锥形蓄水腔3的侧壁的作用下,形成涡旋状,向上流动,最后经锥形腔喷水口31和喷水孔11喷出,并形成如图7所示的倒锥形清洗水流6。倒锥形清洗水流6的周围为水幕,用于大范围对人体所需部位进行清洗。喷水装置主体部I内还设置有直流蓄水腔4,其用于提供柱状直流清洗水流或水柱。用于提供柱状直流清洗水流或水柱的蓄水腔,称之为直流蓄水腔4。在直流蓄水腔4上设置有直流腔喷水口 41和直流腔进水口 42。直流腔进水口 42与主体部进水口 2连通,如图6所示,直流腔进水口 42通过流水管道5与主体部进水口 2连接。如图3-4所示,直流腔喷水口 41位于锥形蓄水腔3内,并朝向喷水孔11延伸,以在倒锥形清洗水流6的中间形成柱状直流清洗水流7,对人体局部有效清洗,清洗的更加干净,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中间位置无水或少水,清洗不干净的缺陷。由于直流腔喷水口 41位于锥形蓄水腔3内,从直流腔喷水口 41喷出的直流水柱,经锥形腔喷水口 31后喷出,锥形腔喷水口 31与直流腔喷水口 41可共用一个喷水孔11或一个喷嘴,节约了空间,同时在需要直流水进行冲洗时,无需更换喷嘴,使用方便。由此,本技术的喷水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智能座便器上的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喷水孔的喷水装置主体部,所述喷水装置主体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主体部进水口,所述喷水装置主体部内设置有用于从所述喷水孔喷出倒锥形清洗水流的锥形蓄水腔,所述锥形蓄水腔的锥形腔喷水口与所述喷水孔连通,所述锥形蓄水腔上偏心地设置有至少一个锥形腔进水口,所述喷水装置主体部内还设置有用于从所述喷水孔喷出直流清洗水流的直流蓄水腔,所述直流蓄水腔上设置有朝向所述喷水孔延伸的直流腔喷水口,所述直流腔喷水口位于所述锥形蓄水腔内,所述直流蓄水腔上设置有直流腔进水口,所述锥形腔进水口和所述直流腔进水口分别与所述主体部进水口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智能座便器上的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喷水孔的喷水装置主体部, 所述喷水装置主体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主体部进水口, 所述喷水装置主体部内设置有用于从所述喷水孔喷出倒锥形清洗水流的锥形蓄水腔,所述锥形蓄水腔的锥形腔喷水口与所述喷水孔连通,所述锥形蓄水腔上偏心地设置有至少一个锥形腔进水口, 所述喷水装置主体部内还设置有用于从所述喷水孔喷出直流清洗水流的直流蓄水腔,所述直流蓄水腔上设置有朝向所述喷水孔延伸的直流腔喷水口,所述直流腔喷水口位于所述锥形蓄水腔内,所述直流蓄水腔上设置有直流腔进水口, 所述锥形腔进水口和所述直流腔进水口分别与所述主体部进水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腔喷水口位于所述锥形蓄水腔的中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蓄水腔上设置有两个所述锥形腔进水口,两个所述锥形腔进水口分别位于所述锥形蓄水腔的前后两侧,并偏心地设置在所述锥形蓄水腔的左右两侧,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叶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科勒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