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丙贞专利>正文

后背式伞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05086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2 0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背式伞架,涉及伞的固定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固定杆、连接杆、伞杆夹、肩带和胸带,所述固定杆与连接杆铰接,连接杆与伞杆夹铰接,肩带设置在固定杆的上端,胸带固定在固定杆的下端,伞杆夹端部凸起处设有与伞把配合的连接孔,固定杆与连接杆相互旋转形成第一平面,连接杆与伞杆夹相互旋转形成第二平面,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相互垂直。通过两个肩带和胸带将固定杆固定在背后,相互铰接的固定杆与连接杆实现前后角度的变换,相互铰接的固定杆与伞杆夹可实现左右角度的变换,弯腰工作时伞可以向后调节,当阳光从两侧照射时还可以左右调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紧凑、安装携带方便、能够全方位调节角度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背式伞架
本技术涉及伞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在下雨天或太阳光比较强烈的天气里经常会使用伞来遮雨或防晒。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通常是用手握住伞把,把伞举到头顶上,这样时间一长手臂会感酸麻,尤其是身体弱的老人与小孩子撑伞更加困难甚至力不能举;而且人们往往在持伞的同时,需要携带一些比平时更多的东西,所以普通的持伞方式让人们感到非常的不方便。如何将伞撑起来,人们一般除了用手来支撑外,一种装在自行车伞支撑架也随之普及,但是目前现有的自行车、电动车、钓鱼箱上安装的伞架虽然能前后左右调节角度,但是无法将其固定在背后,因此很受局限。2013年5月I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了一种技术专利:后背式伞托。采用这种技术方案虽然能将伞固定在背后,但它是靠伞杆筒和伞把筒将伞固定在背后的,很多异型的伞把无法安装,使用很不方便;另外它是将伞杆固定不动的,当持伞人弯腰工作时或当阳光从不同角度照射过来时无法完整的遮挡人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安装携带方便、能够全方位调节角度的后背式伞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后背式伞架,包括固定杆、连接杆、伞杆夹、肩带和胸带,所述固定杆与连接杆铰接,所述连接杆与伞杆夹铰接,所述肩带设置在固定杆的上端,所述胸带固定在固定杆的下端,所述伞杆夹端部凸起处设有与伞把配合的连接孔,所述固定杆与连接杆相互旋转形成第一平面,所述连接杆与伞杆夹相互旋转形成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相互垂直。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与连接杆通过第一螺栓副固定,所述连接杆与伞杆夹通过第二螺栓副固定,所述伞杆夹端部凸起一侧设有紧固伞把的第三螺栓副。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与连接杆、连接杆与伞杆夹相互铰接的端部连接结构相同,均包括一对相互配合的半球体和一个蝶形螺母,每对半球体的其中一个半球体的配合面的中心设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与配合面相互垂直,另一个半球体中心设有与紧固螺栓相配合的通孔,所述蝶形螺母与紧固螺栓的自由端配合。优选的,所述伞杆夹设有径向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两侧内壁均设有径向圆弧槽,所述第三螺栓副贯通设置在开口槽的侧壁上。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与连接杆、连接杆与伞杆夹相互配合的半球体配合面上均设有相互啮合的齿形。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上端设有肩带过孔,所述肩带过孔为两个且左右对称,固定杆下端设有胸带过孔,所述胸带过孔垂直于半球体的配合面。优选的,所述胸带过孔一侧的内壁中间设有矩形小孔。优选的,所述肩带为两根,两个肩带为相同结构,均搭设在固定杆上端的肩带过孔内,每根肩带的两端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插扣;所述胸带为两根,两根胸带的一端绕过胸带过孔和矩形小孔且通过日字扣分别固定在固定杆下端,两根胸带的另一端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插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两个肩带和胸带将固定杆固定在背后,相互铰接的固定杆与连接杆实现前后角度的变换,相互铰接的固定杆与伞杆夹可实现左右角度的变换,固定杆与连接杆、连接杆与伞杆夹端部的成对半球体配合面上的齿形可保证连接的牢固性,设有开口槽的伞杆夹可将各种粗细不同的伞把牢牢固定在伞杆夹内,利用本技术可方便的将伞固定在背后,而且当人弯腰工作时可以将伞向后调节,当阳光从两侧照射时还可以向左右调节。本技术具有结构紧凑、安装携带方便、连接可靠、适用范围广且能够全方位调节角度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2是图1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I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1中II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固定杆,2-连接杆,3-伞杆夹,4-肩带,5-胸带,6-伞把,7-半球体,8-蝶形螺母,9-紧固螺栓,10-肩带过孔,11-第一螺栓副,12-胸带过孔,13-矩形小孔,14-插扣,22-第二螺栓副,31-开口槽,32-圆弧槽,33-第三螺栓副,71-齿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一种后背式伞架,包括固定杆1、连接杆2、伞杆夹3、肩带4和胸带5,所述固定杆I与连接杆2铰接,所述连接杆2与伞杆夹3铰接,所述肩带4设置在固定杆I的上端,所述胸带5固定在固定杆I的下端,所述伞杆夹3端部凸起处设有与伞把6配合的连接孔,所述固定杆I与连接杆2相互旋转形成第一平面,所述连接杆2与伞杆夹3相互旋转形成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相互垂直。所述固定杆I与连接杆2通过第一螺栓副11固定,所述连接杆2与伞杆夹3通过第二螺栓副22固定,所述伞杆夹3端部凸起一侧设有紧固伞把6的第三螺栓副33。固定杆I与连接杆2旋转至要求的角度后,利用第一螺栓副11将其固定,连接杆2与伞杆夹3通过第二螺栓副22旋转至要求的角度后,利用第二螺栓副22将其固定,再利用第三螺栓副33将伞把6紧固在伞杆夹3内。所述固定杆I与连接杆2、连接杆2与伞杆夹3相互铰接的端部连接结构相同,均包括一对相互配合的半球体7和一个蝶形螺母8,每对半球体7的其中一个半球体7的配合面的中心设有紧固螺栓9,所述紧固螺栓9与配合面相互垂直,另一个半球体7中心设有与紧固螺栓9相配合的通孔,所述蝶形螺母8与紧固螺栓9的自由端配合,所述紧固螺栓9穿过另一个半球体7通过蝶形螺母8锁紧,所述固定杆I与连接杆2、连接杆2与伞杆夹3相互配合的半球体7配合面上均设有相互啮合的齿形71。两对相互配合的半球体7可调整相互之间的角度,再利用蝶形螺母8和紧固螺栓9将其固定,而配合面上相互啮合的齿形71则起到防滑的作用,使相互配合的两个半球体7固定更加牢固。作为一种优选结构,所述伞杆夹3设有径向开口槽31,所述开口槽31的两侧内壁均设有径向圆弧槽32,所述第三螺栓副33贯通设置在开口槽31的侧壁上,伞把6放置在圆弧槽32内,开口槽31的设置可使伞杆夹3适于各种粗细不同的伞把6。作为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固定杆I上端设有肩带过孔10,所述肩带过孔10为两个且左右对称,固定杆I下端设有胸带过孔12,所述胸带过孔12垂直于半球体7的配合面,所述胸带过孔12 —侧的内壁中间设有矩形小孔13。所述肩带4为两根,两根肩带4为相同结构,均搭设在固定杆I上端的肩带过孔10内,每根肩带4的两端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插扣14,两根肩带4绕过固定杆I上端的肩带过孔10,再利用两对插扣14将肩带4固定在使用人的肩部;所述胸带5为两根,两根胸带5的一端绕过胸带过孔12和矩形小孔13且通过日字扣分别固定在固定杆I下端,两根胸带5的另一端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插扣14,两根胸带5绕过人体躯干利用一对插扣14锁紧,上述日字扣和插扣14根据需要均可从市场上买到相应规格的成品。使用时,通过两个肩带4和胸带5将固定杆I固定在背后,相互铰接的固定杆I与连接杆2可以调整连接杆2的前后角度,相互铰接的固定杆2与伞杆夹3可以调整伞杆夹3的左右角度,角度调整好后再利用第一螺栓副11和第二螺栓副22固定牢固,成对半球体7配合面上的齿形71可保证连接的牢固性,设有开口槽31的伞杆夹3可将各种粗细不同的伞把6牢牢固定在伞杆夹3内,利用本技术可方便的将伞固定在背后,当人弯腰工作时可以将伞向后调节,当阳光从两侧照射时还可以实现向左右调节。本技术具有结构紧凑、安装携带方便、连接可靠、适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背式伞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杆(1)、连接杆(2)、伞杆夹(3)、肩带(4)和胸带(5),所述固定杆(1)与连接杆(2)铰接,所述连接杆(2)与伞杆夹(3)铰接,所述肩带(4)设置在固定杆(1)的上端,所述胸带(5)固定在固定杆(1)的下端,所述伞杆夹(3)端部凸起处设有与伞把(6)配合的连接孔,所述固定杆(1)与连接杆(2)相互旋转形成第一平面,所述连接杆(2)与伞杆夹(3)相互旋转形成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相互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背式伞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杆(I)、连接杆(2)、伞杆夹(3)、肩带(4)和胸带(5),所述固定杆(I)与连接杆(2)铰接,所述连接杆(2)与伞杆夹(3)铰接,所述肩带(4)设置在固定杆(I)的上端,所述胸带(5)固定在固定杆(I)的下端,所述伞杆夹(3)端部凸起处设有与伞把(6)配合的连接孔,所述固定杆(I)与连接杆(2)相互旋转形成第一平面,所述连接杆(2)与伞杆夹(3)相互旋转形成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相互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背式伞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I)与连接杆(2)通过第一螺栓副(11)固定,所述连接杆(2)与伞杆夹(3)通过第二螺栓副(22)固定,所述伞杆夹(3)端部凸起一侧设有紧固伞把(6)的第三螺栓副(3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背式伞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I)与连接杆(2)、连接杆(2)与伞杆夹(3)相互铰接的端部连接结构相同,均包括一对相互配合的半球体(7)和一个蝶形螺母(8),每对半球体(7)的其中一个半球体(7)的配合面的中心设有紧固螺栓(9),所述紧固螺栓(9)与配合面相互垂直,另一个半球体(7)中心设有与紧固螺栓(9)相配合的通孔,所述蝶形螺母(8)与紧固螺栓(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丙贞
申请(专利权)人:张丙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