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控恒流源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01938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1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比较器U1的正输入端接地,比较器U1的负输入端通过电阻R1连接输入电压Vi,比较器U1的输出端连接驱动电路的输入端,驱动电路的输出端通过依次串接的R14和R8连接比较器U3的正输入端,R14和R8之间通过R15接地,比较器U3的负输入端通过R9连接比较器U3的输出端,比较器U3的输出端通过R10连接所述比较器U2的负输入端,比较器U2的负输入端通过R11连接在比较器U2的输出端,比较器U2的输出端通过依次串接的R13和R14连接在电阻驱动电路的输出端,比较器U1的通过导线连接在R13和R2的公共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而且整体电路稳定性强,信号驱动能力强。(*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控恒流源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恒流控制电路,属于电学领域。
技术介绍
压控恒流源电路是LED驱动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功能是通过调节控制电压来达到对电流的控制,它的性能决定了 LED亮度的稳定程度。压控恒流源电路由于需要保持恒流,结构较为复杂,对电路结构以及电路元器件要求较高,使用时需要保持稳定的工作环境,这就给压控恒流源电路的设计带来了诸多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控恒流源电路,在降低电路复杂程度的同时提高了电路的稳定性,提高了电路的驱动能力,解决了以往压控恒流源电路结构复杂、稳定性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压控恒流源电路,包括比较器U1、比较器U2以及比较器U3,比较器Ul的正输入端接地,所述比较器Ul的负输入端通过电阻Rl连接输入电压Vi,所述比较器Ul的输出端连接驱动电路的输入端,驱动电路的输出端通过依次串接的电阻R14和电阻R8连接所述比较器U3的正输入端,所述电阻R14和电阻R8之间还通过电阻R15接地,所述比较器U3的负输入端通过电阻R9连接比较器U3的输出端,所述比较器U3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lO连接所述比较器U2的负输入端,所述比较器U2的正输入端通过电阻R12接地,所述比较器U2的负输入端通过电阻Rll连接在比较器U2的输出端,比较器U2的输出端通过依次串接的电阻R13和电阻R14连接在电阻驱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比较器Ul的负输入级通过导线连接在电阻R13和电阻R2的公共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l和三极管Q2,三极管Ql的基极通过电阻R4连接正电源+15V,且三极管Ql的基极同时与比较器Ul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l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6连接所述正电源+15V,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输出与电阻R14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比较器Ul的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l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负电源-15V,负电源-15V通过电阻R5还连接在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l的输出端与电阻R14之间还连接有电阻R7。所述电阻R4、电阻R5以及电阻R6的阻值均相等。所述比较器U1、比较器U2以及比较器U3均采用LM358型放大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的这种压控恒流源电路,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整体电路稳定性强,电流驱动能力强。【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压控恒流源电路,包括比较器U1、比较器U2以及比较器U3,比较器Ul的正输入端接地,所述比较器Ul的负输入端通过电阻Rl连接输入电压Vi,所述比较器Ul的输出端连接驱动电路的输入端,驱动电路的输出端通过依次串接的电阻R14和电阻R8连接所述比较器U3的正输入端,所述电阻R14和电阻R8之间还通过电阻R15接地,所述比较器U3的负输入端通过电阻R9连接比较器U3的输出端,所述比较器U3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lO连接所述比较器U2的负输入端,所述比较器U2的正输入端通过电阻R12接地,所述比较器U2的负输入端通过电阻Rll连接在比较器U2的输出端,比较器U2的输出端通过依次串接的电阻R13和电阻R14连接在电阻驱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比较器Ul的负输入级通过导线连接在电阻R13和电阻R2的公共端。本实施例中,U3、R8及R9构成电压跟随器,运算放大器具高输入阻抗,可认为U3没有分流作用,则流经V2的电流全部流入负载R15,并且有V3=V2。U2和电阻R10,Rl I,R12构成反相器,则V4=-V3=-V2,U1和电阻Rl,R2,R3,R13构成反向加法器电路,输入信号分别为Vi和V4,输出电压Vl=- (Vi+V4),又由于V4=-V2,所以输出电压Vl=- (Vi_V2),运算放大器U3并无分流作用,因此电阻R14两端的电压为V14=Vl-V2=-Vi,流经R14和负载R15的电流相等,都为I=V14 / R14=-Vi / R14,负载上的电流由输入电压Vi和电阻R14共同决定,只要这两个量不变,电流就会保持恒定,通过改变输出电压,即可调节负载R15上的电流;而驱动电路可以放大比较器Ul的输出电流,增大电路驱动能力;本实施例在简化了电路的同时,提高了电路整体的稳定性,电流能一直恒定,且电路的驱动能力也有所提高,实用性大为提闻。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了以下结构: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三极管Ql和三极管Q2,三极管Ql的基极通过电阻R4连接正电源+15V,且三极管Ql的基极同时与比较器Ul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l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6连接所述正电源+15V,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输出与电阻R14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比较器Ul的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l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负电源-15V,负电源-15V通过电阻R5还连接在三极管Q2的基极。本实施例中,通过三极管Ql和三极管Q2共同将比较器Ul的输出电流增大,从三极管Ql和三极管Q3输出的电流能力,大于比较器Ul输出的电流能力,从而增大了输出驱动能力,提高了电流稳定性。实施例3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增加了以下结构:所述三极管Ql的输出端与电阻R14之间还连接有电阻R7。本实施例的电阻R7用于稳压,保证Vl的电压稳定,从而可以更好的稳定R14的电流。实施例4本实施例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做了如下优化:所述电阻R4、电阻R5以及电阻R6的阻值均相等。本实施例中将电阻R4、电阻R5以及电阻R6取相同阻值,则可以保证三极管Ql和三极管Q2均处于相同的工作状态,保证二者输出能力,同时还可提高驱动电路的稳定性。实施例5实施例5为本技术的最优实施例本实施例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做了如下优化:所述比较器U1、比较器U2以及比较器U3均采用LM358型放大器。本实施例中LM358型放大器包括有两个独立的、高增益、内部频率补偿的双运算放大器,价格低,性能优异,可提高信号放大电路的增益。如上所述即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技术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压控恒流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比较器U1、比较器U2以及比较器U3,比较器U1的正输入端接地,所述比较器U1的负输入端通过电阻R1连接输入电压Vi,所述比较器U1的输出端连接驱动电路的输入端,驱动电路的输出端通过依次串接的电阻R14和电阻R8连接所述比较器U3的正输入端,所述电阻R14和电阻R8之间还通过电阻R15接地,所述比较器U3的负输入端通过电阻R9连接比较器U3的输出端,所述比较器U3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10连接所述比较器U2的负输入端,所述比较器U2的正输入端通过电阻R12接地,所述比较器U2的负输入端通过电阻R11连接在比较器U2的输出端,比较器U2的输出端通过依次串接的电阻R13和电阻R14连接在电阻驱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比较器U1的负输入级通过导线连接在电阻R13和电阻R2的公共端。

【技术特征摘要】
1.压控恒流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比较器U1、比较器U2以及比较器U3,比较器Ul的正输入端接地,所述比较器Ul的负输入端通过电阻Rl连接输入电压Vi,所述比较器Ul的输出端连接驱动电路的输入端,驱动电路的输出端通过依次串接的电阻R14和电阻R8连接所述比较器U3的正输入端,所述电阻R14和电阻R8之间还通过电阻R15接地,所述比较器U3的负输入端通过电阻R9连接比较器U3的输出端,所述比较器U3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lO连接所述比较器U2的负输入端,所述比较器U2的正输入端通过电阻R12接地,所述比较器U2的负输入端通过电阻Rll连接在比较器U2的输出端,比较器U2的输出端通过依次串接的电阻R13和电阻R14连接在电阻驱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比较器Ul的负输入级通过导线连接在电阻R13和电阻R2的公共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控恒流源电路,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传彬陆建国王林陈刚李华王云樊宏坤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国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