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197253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1 0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综合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两外压式超滤膜过滤器、三个活性炭净水器和一紫外线消毒器;第一外压式超滤膜过滤器上设置有错流排放口、产水口和原水进水口;三个所述活性炭净水器依次串联构成三级活性炭净水系统,其中第一活性炭净水器的进水口与第一外压式超滤膜净水器的产水口连通;紫外线消毒器设置在第二活性炭净水器和第三活性炭净水器之间,其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另外两活性炭净水器的出水口和进水口连通;第二外压式超滤膜过滤器上设置有错流排放口、进水口和净水出口,且该进水口与第三活性炭净水器的出水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小巧,净化效果好,便于安装、拆卸和搬运,不仅可以在水源地进行使用,而且可以设置在炊事车或其他车辆上,运输到指定地点进行使用,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需要供应饮用水的场合。(*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综合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两外压式超滤膜过滤器、三个活性炭净水器和一紫外线消毒器;第一外压式超滤膜过滤器上设置有错流排放口、产水口和原水进水口;三个所述活性炭净水器依次串联构成三级活性炭净水系统,其中第一活性炭净水器的进水口与第一外压式超滤膜净水器的产水口连通;紫外线消毒器设置在第二活性炭净水器和第三活性炭净水器之间,其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另外两活性炭净水器的出水口和进水口连通;第二外压式超滤膜过滤器上设置有错流排放口、进水口和净水出口,且该进水口与第三活性炭净水器的出水口连通。本技术结构小巧,净化效果好,便于安装、拆卸和搬运,不仅可以在水源地进行使用,而且可以设置在炊事车或其他车辆上,运输到指定地点进行使用,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需要供应饮用水的场合。【专利说明】综合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净水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野外对原水进行净化处理的综合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世界各地自然灾害频发,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地表水水质的主要特点是高浊度、微生物超标、悬浮物多、水有异味等,并不适合人们直接饮用。因此,如何给灾区及时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是保障灾区人民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环节。现有的净水设备多采用单一的超滤膜净水,通过超滤膜对原水过滤后,可能还存在一些细微杂质,以及一些溶解于原水的化学物质,这些都会影响到饮用水的口感,甚至会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因此,通常会使用活性炭净水设备对过滤后的水再进行一次过滤,以去除细微杂质和化学物质。但由于上述两种净水设备在结构上是分开独立的,需要进行组装后才能使用,制作成本较高,并且设备体积较大,不便于运输,不能满足灾区的应急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小巧,净化效果好,且能够有效改善饮用口感的综合水处理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综合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一前置外压式超滤膜过滤器、三个活性炭净水器、一紫外线消毒器和一后置外压式超滤膜过滤器;所述前置外压式超滤膜过滤器包括第一压力壳体,所述第一压力壳体内设置有一外压式超滤膜芯;所述第一压力壳体上端通过卡簧结构连接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上设置有第一多路阀,所述第一多路阀的其中两路分别连接错流排放口和产水口 ;所述第一压力壳体的下部设置有原水进水口,所述原水进水口的外端通过管路与潜水泵连接,所述原水进水口的内端通过水管与所述外压式超滤膜芯连通;每一所述活性炭净水器内均设置有颗粒活性炭芯,三个所述活性炭净水器依次串联构成三级活性炭净水系统,其中第一活性炭净水器的进水口通过管路和球阀与所述前置外压式超滤膜净水器的产水口连通;所述紫外线消毒器设置在第二活性炭净水器和第三活性炭净水器之间,所述紫外线消毒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通过管路和球阀与所述第二活性炭净水器的出水口和所述第三活性炭净水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后置外压式超滤膜过滤器包括第二压力壳体,所述第二压力壳体内设置有一外压式超滤膜芯;所述第二压力壳体上端通过卡簧结构连接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上设置有第二多路阀,所述第二多路阀的其中两路分别连接错流排放口和进水口,且该进水口与所述第三活性炭净水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和球阀连通,所述第二多路阀的第三路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多路阀的第三路连通;所述第二压力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一净水出口,所述净水出口通过球阀和管道与用水设备连通。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压式超滤膜芯为采用亲水性的合金PVC材料制成的中空纤维腔体结构,所述外压式超滤膜芯表面的过滤孔径为0.0l微米,膜芯的内径为I晕米,外径为1.6晕米。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三个所述活性炭净水器的下方设置有一回流管道,所述回流管道通过球阀分别与三个所述活性炭净水器的底部并联。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压式超滤膜芯和颗粒活性炭芯均采用插入式可更换滤芯。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各管道之间采用卡箍式快速卫生接头和减震器的连接方式。本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由于将超滤膜净水器、活性炭净水器和紫外线消毒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本技术不仅能够降低水的浊度,清除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降低直饮水的色度、臭和味,改善直饮水的口感。2、本技术由于设置了一前置外压式超滤膜净水器,因此原水在通过前置外压式超滤膜净水器时,水中的悬浮物会被超滤膜过滤掉,不仅增强了过滤效果,而且减轻了原水对活性炭的污染,提高活性炭的使用寿命和吸附效果,与原水直接进入活性炭的过滤方式相比,活性炭的使用寿命延长了 I倍以上。3、本技术由于设置了一个后置外压式超滤膜净水器,因此从活性炭净水器中出来的水进入后置外压式超滤膜净水器后,外压式超滤膜能够过滤掉水中携带的粉末活性炭,进一步增强了净化效果。本技术结构小巧,净化效果好,便于安装、拆卸和搬运,不仅可以在水源地进行使用,而且可以设置在炊事车或其他车辆上,运输到指定地点进行使用,因此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需要供应饮用水的场合。【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综合水处理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活性炭净水器及紫外线消毒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是一种将超滤膜净水、活性炭净水和紫外线消毒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净水系统,该系统包括一前置外压式超滤膜过滤器1,三个活性炭净水器2、3、4,一紫外线消毒器5和一后置外压式超滤膜过滤器6。本技术的前置外压式超滤膜过滤器I包括一压力壳体11,压力壳体11内设置有一外压式超滤膜芯(图中未示出),用以将原水中的细菌、病毒以及悬浮物过滤掉,降低水的浊度。压力壳体11上端通过卡簧结构连接一端盖12,该端盖12上设置有一多路阀13,多路阀13的其中两路分别连接错流排放口 14和产水口 15。压力壳体11的下部设置有一进水口 16,进水口 16的外端通过管路与水泵连接,进水口 16的内端通过水管与外压式超滤膜芯连通。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外压式超滤膜芯为采用亲水性的合金PVC材料制成的中空纤维腔体结构,外压式超滤膜芯表面的过滤孔径为0.01微米,膜芯的内径为I毫米,外径为1.6毫米。原水从膜芯的外壁通过压力驱动渗透到膜芯的内腔,细菌、微生物、悬浮物等被截留在中空纤维的外表,进入中空纤维内腔的水为净化水。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三个活性炭净水器2、3、4依次串联,构成一个三级活性炭净水系统,其中活性炭净水器2的进水口 21通过管路和球阀与前置外压式超滤膜净水器I的产水口 15连通。每一活性炭净水器2 (或3或4)内均设置有颗粒活性炭芯,用以吸附小分子有机物、余氯以及重金属等,能够降低直饮水的色度、臭和味,改善直饮水的口感。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活性炭净水器2、3、4的下方设置有一回流管道7,回流管道7通过球阀分别与活性炭净水器2、3、4的底部并联,当进入活性炭净水器3和4中的水超出其过滤容量时,可以打开球阀使多余的水回流到活性炭净水器2中重新进行过滤。本技术的紫外线消毒器5设置在活性炭净水器3和活性炭净水器4之间,紫外线消毒器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综合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一前置外压式超滤膜过滤器、三个活性炭净水器、一紫外线消毒器和一后置外压式超滤膜过滤器;所述前置外压式超滤膜过滤器包括第一压力壳体,所述第一压力壳体内设置有一外压式超滤膜芯;所述第一压力壳体上端通过卡簧结构连接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上设置有第一多路阀,所述第一多路阀的其中两路分别连接错流排放口和产水口;所述第一压力壳体的下部设置有原水进水口,所述原水进水口的外端通过管路与潜水泵连接,所述原水进水口的内端通过水管与所述外压式超滤膜芯连通;每一所述活性炭净水器内均设置有颗粒活性炭芯,三个所述活性炭净水器依次串联构成三级活性炭净水系统,其中第一活性炭净水器的进水口通过管路和球阀与所述前置外压式超滤膜净水器的产水口连通;所述紫外线消毒器设置在第二活性炭净水器和第三活性炭净水器之间,所述紫外线消毒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通过管路和球阀与所述第二活性炭净水器的出水口和所述第三活性炭净水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后置外压式超滤膜过滤器包括第二压力壳体,所述第二压力壳体内设置有一外压式超滤膜芯;所述第二压力壳体上端通过卡簧结构连接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上设置有第二多路阀,所述第二多路阀的其中两路分别连接错流排放口和进水口,且该进水口与所述第三活性炭净水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和球阀连通,所述第二多路阀的第三路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多路阀的第三路连通;所述第二压力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一净水出口,所述净水出口通过球阀和管道与用水设备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涵张相洪张浩李燕军沈灿铎尹立军刘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