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96225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0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可以折叠携带,提高了显示装置的移动性。上述显示装置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具有安装面;柔性显示屏,柔性显示屏的第一部分安装于第一壳体的安装面、第二部分安装于第二壳体的安装面、第三部分连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旋转到闭合状态时,柔性显示屏的第一部分的显示面和第二部分的显示面相对设置,柔性显示屏的第三部分弯曲;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旋转到展开状态时,柔性显示屏的第一部分的显示面、第二部分的显示面以及第三部分的显示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器
,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液晶显示器的发展速度飞快,无论在显示技术方面,还是外观设计方面,现在的液晶显示器与之前的产品相比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和飞跃。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液晶显示器大都由液晶面板和固定座组合而成,固定座包括底座和固定在底座上的支撑架,液晶面板就固定在支撑架上。使用时,液晶面板可以通过支撑架的前倾及后仰来调整视角。显然,上述显示装置不便于携带,于是便出现了平板显示装置,但随着3G技术的成熟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平板显示装置进行在线浏览网页、观看视频、玩游戏等。因此,用户对平板显示装置的屏幕要足够大的要求日益突显。现有的平板显示装置的显示屏通常采用单块屏,在增大显示屏的同时必然会增大平板显示装置整体的尺寸和体积,从而将降低平板显示装置的便携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可以折叠携带,提高了显示装置的移动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分别具有安装面;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的第一部分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安装面、第二部分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安装面、第三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其中: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旋转到闭合状态时,所述柔性显示屏的第一部分的显示面和第二部分的显示面相对设置,所述柔性显示屏的第三部分弯曲;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旋转到展开状态时,所述柔性显示屏的第一部分的显示面、第二部分的显示面以及第三部分的显示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在使用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旋转到展开状态,此时,柔性显示屏的第一部分的显示面、第二部分的显示面以及第三部分的显示面位于同一平面内,以方便使用者有更大的观看画面;当需要携带显示装置时,由于柔性显示屏可以折叠,可以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旋转到闭合状态,此时显示装置的整体大小为展开时的一半,便于使用者携带。所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折叠携带,提高了显示装置的移动性。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厚度相同,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最大弯曲半径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厚度。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铰链连接。由圆柱销、孔及其两端面所构成的转动副称为铰链。一物体A套在另一物体B的一部分C上,物体A的运动受到C的限制,但A可以绕C在平面或空间内(C为球形)转动,物体A与B就构成铰链。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相对其安装面凹陷的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相对其安装面凹陷的第二凹陷部,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旋转到闭合状态时,所述柔性显示屏的第三部分弯曲并容纳于所述第一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凹陷部内。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的设置,使得弯曲角度更平滑些,可以防止柔性显示屏的第三部分弯曲时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接触点处的弯曲应力较大。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旋转到展开状态时,所述柔性显示屏的第一部分可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安装面滑动,所述柔性显示屏的第二部分可沿所述第二壳体的安装面滑动。柔性显示屏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滑动设置,可以使第三部分处于打开状态,进一步增大了使用者观看的画面。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连接线和两个弹性元件,所述连接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柔性显示屏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背离所述铰链的旋转轴的一侧连接,所述两个弹性元件中的一个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背离所述旋转轴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线的一端连接,另一个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背离所述旋转轴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铰链的旋转轴上设有多个支撑所述连接线、且沿所述第一壳体厚度方向延伸的支柱,每一个所述支柱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轴固定,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线的外表面固定;其中: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旋转到闭合状态时,相邻两个支柱的中心线之间形成一定角度,所述连接线与所述多个支柱对应部分为半圆形,以拉动所述柔性显示屏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向所述旋转轴平移,所述弹性元件处于拉伸状态;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旋转到展开状态时,相邻两个支柱的中心线相互平行,所述连接线与所述多个支柱对应部分为直线,所述柔性显示屏在所述弹性元件的回复力下向所述弹性元件压缩方向平移。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内分别设有容纳所述连接线的容纳槽。容纳槽的设置可以保证连接线在特定的轨道内移动。进而保证柔性显示屏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平移。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内分别设有安装一个所述弹性元件的安装槽。安装槽的设定可以限定弹簧的位置,防止弹簧沿斜线方向伸缩或拉伸,进而保证柔性显示屏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平移。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旋转到闭合状态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旋转到闭合状态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11-第一凹陷部21-第二凹陷部3-柔性显示屏31-第一部分32-第二部分33-第三部分4-连接线5-旋转轴6-支柱7-弹性元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旋转到闭合状态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旋转到闭合状态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分别具有安装面;柔性显示屏3,柔性显示屏3的第一部分31安装于第一壳体1的安装面、第二部分32安装于第二壳体2的安装面、第三部分33连接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其中:如图2所示,当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旋转到闭合状态时,柔性显示屏3的第一部分31的显示面和第二部分32的显示面相对设置,柔性显示屏3的第三部分33弯曲;如图3所示,当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旋转到展开状态时,柔性显示屏3的第一部分31的显示面、第二部分32的显示面以及第三部分33的显示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在使用时,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旋转到展开状态,此时,柔性显示屏3的第一部分31的显示面、第二部分32的显示面以及第三部分33的显示面位于同一平面内,以方便使用者有更大的观看画面;当需要携带显示装置时,由于柔性显示屏3可以折叠,可以将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旋转到闭合状态,此时显示装置的整体大小为展开时的一半,便于使用者携带。所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折叠携带,提高了显示装置的移动性。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柔性显示屏虽然分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但柔性显示屏为一整体,划分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分别具有安装面;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的第一部分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安装面、第二部分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安装面、第三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其中: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旋转到闭合状态时,所述柔性显示屏的第一部分的显示面和第二部分的显示面相对设置,所述柔性显示屏的第三部分弯曲;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旋转到展开状态时,所述柔性显示屏的第一部分的显示面、第二部分的显示面以及第三部分的显示面位于同一平面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分别具有安装面;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的第一部分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安装面、第二部分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安装面、第三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其中: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旋转到闭合状态时,所述柔性显示屏的第一部分的显示面和第二部分的显示面相对设置,所述柔性显示屏的第三部分弯曲;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旋转到展开状态时,所述柔性显示屏的第一部分的显示面、第二部分的显示面以及第三部分的显示面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厚度相同,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最大弯曲半径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厚度;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铰链连接;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连接线和两个弹性元件,所述连接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柔性显示屏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背离所述铰链的旋转轴的一侧连接,所述两个弹性元件中的一个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背离所述旋转轴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线的一端连接,另一个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背离所述旋转轴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铰链的旋转轴上设有多个支撑所述连接线、且沿所述第一壳体厚度方向延伸的支柱,每一个所述支柱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轴固定,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线的外表面固定;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熙哲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