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90570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9 1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开关,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智能开关能耗大、稳定性低的技术问题。它包括电源单元、主控制单元、触摸单元、驱动单元、无线通信单元,所述电源单元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单元、触摸单元、驱动单元对应连接;所述触摸单元、无线通信单元、驱动单元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单元的对应端子对应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有至少一个继电器。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方便、更加安全、能耗更小、可靠性更强,且产品的使用寿命更长、稳定性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开关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器开关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开关。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家居成为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化的一个新兴
,其中,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家电的智能控制和远程控制,如对灯光照明进行场景设置和远程控制、电器的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等,是智能家居
的一项基本技术。现有的智能开关使用无线驱动继电器技术,采用的是直接驱动的方法。然而由于继电器本身所需要的驱动功耗较大,且便携式仪表仪器对电源的能耗要求更高,使得现有技术中直接驱动的方法,容易造成能源的大量消耗、降低仪器仪表的使用寿命,并且使用过程中开关的稳定性和便利性都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功耗小、稳定性更强、使用更方便的智能开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智能开关,包括电源单元、主控制单元、触摸单元、驱动单元、无线通信单元,所述电源单元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单元、触摸单元、驱动单元对应连接;所述触摸单元、无线通信单元、驱动单元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单元的对应端子对应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有至少一个继电器;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容C3、有极性电容C2和二极管D1,所述电源单元分别与所述有极性电容C2的正极一端、所述电容C3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与所述有极性电容C2的负极连接并接地;还包括晶体管Q1、电阻R7、电阻R5、继电器K和压敏电阻R,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与所述晶体管Q1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晶体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晶体管Q1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对应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口,用于接收主控制单元输出的高低电平控制信号;所述继电器K的第一线圈输入触点(1)和第二线圈输入触点(2)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和阳极相连接,压敏电阻R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继电器的两个常开触点(3、4)相连接。优选的,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有极性电容C4、电容C7、电容C10和电阻R15,所述有极性电容C4的正极与所述电源单元相连接、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接;所述电阻R1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有极性电容C4的正极、负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7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电阻R7与所述输入端口IN之间;所述电容C10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和所述晶体管Q1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7为10μF,电容C4为100μF。所述有极性电容C2为22μF;所述电容C3为0.1μF。所述无线通信单元为3G通信模块、4G通信模块、GSM通信模块、WiFi通信模块、Z-wave通信模块、ZigBee通信模块和蓝牙通信模块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电源单元包括开关电源和稳压电路。所述电源单元输出3.3V稳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该智能开关具有触摸控制和远程控制的双重控制功能,使用方便;2.通过弱电控制强电方式,控制回路与负载回路分离,更加安全;3.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简单灵活、安装方便;4.采用新型继电器驱动电路,产生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使得该智能开关的能耗显著降低、可靠性更强;5.可进行功能扩展和升级,使产品的使用寿命更长、稳定性更高。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及其作用与效果,将在下面结合附图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智能开关的结构原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智能开关实施例1驱动单元的电路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智能开关实施例2驱动单元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智能开关,其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电源单元、主控制单元、触摸单元、驱动单元、无线通信单元,所述电源单元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单元、触摸单元、驱动单元对应连接;所述触摸单元、无线通信单元、驱动单元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单元的对应端子对应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有至少一个继电器;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容C3、有极性电容C2和二极管D1,所述电源单元分别与所述有极性电容C2的正极一端、所述电容C3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与所述有极性电容C2的负极连接并接地;还包括晶体管Q1、电阻R7、电阻R5、继电器K和压敏电阻R,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与所述晶体管Q1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晶体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晶体管Q1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对应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口IN,用于接收主控制单元输出的高低电平控制信号;所述继电器K的第一线圈输入触点(1)和第二线圈输入触点(2)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和阳极相连接,压敏电阻R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继电器的两个常开触点(3、4)相连接。驱动单元的输入端口IN接收主控制单元输出的高低电平控制信号,根据信号控制继电器连接的外部负载,其中Lout为火线的出线,Lin火线的进线。电容C3、有极性电容C2能够起到电源滤波的作用,在继电器K的开关过程中,提供一个稳定的电稳。在继电器K断开形成反向电势时,二极管D1能够提供一个泄放回路反向续流抑制浪涌作用,以防止过高的反向电势击穿晶体管Q1和其它元器件。当开关在接大功率的负载时压敏电阻R能够避免产生的反向电势烧坏触点,延长继电器K的使用寿命。电阻R7为晶体管Q1饱合时的限流电阻。电阻R5为晶体管Q1的基极发射极电阻,当没有输入时能可靠截止晶体管Q1。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有极性电容C4、电容C7、电容C10和电阻R15,所述有极性电容C4的正极与所述电源单元相连接、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接;所述电阻R1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有极性电容C4的正极、负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7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电阻R7与所述输入端口IN之间;所述电容C10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和所述晶体管Q1的集电极相连接。其中,所述电容C7为10μF,电容C4为100μF;所述有极性电容C2为22μF;所述电容C3为0.1μF;所述无线通信单元支持3G通信模块、4G通信模块、GSM通信模块、WiFi通信模块、Z-wave通信模块、ZigBee通信模块和蓝牙通信模块;所述电源单元包括开关电源和稳压电路;所述电源单元输出3.3V稳压。本专利技术智能开关的驱动单元中,继电器K的工作电压和释放电压不同,其工作电压远远大于释放电压,如选用工作额定电压为12V的继电器,其最小工作启动电压6V,继电器关闭时的最小电压即保持电压仅为1.8V,线圈阻抗320欧,便可利用这种特性降低功耗。电容C7的作用是消除上电干扰脉冲,当智能开关上电时,无线通信模块(如ZigBee模块)上电快于触摸模块,当无线通信模块进入工作状态,触摸模块输出端仍为低电平,无线通信模块即被触发,使得主控制单元输出一个高电平的窄脉冲信号,这个窄脉冲信号会使继电器产生误动作,加上电容C7便可以消除上电一瞬间继电器误动作的现象,另外可以提高信号的稳定性。工作过程中当驱动电路的输入端口IN接收到的主控制单元输出的高低电平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晶体管Q1导通,电容C4快速充电,此时电容C4相当于短路,给继电器K以12V启动电压,继电器K开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智能开关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开关,包括电源单元、主控制单元、触摸单元、驱动单元、无线通信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单元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单元、触摸单元、驱动单元对应连接;所述触摸单元、无线通信单元、驱动单元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单元的对应端子对应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有至少一个继电器;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容C3、有极性电容C2和二极管D1,所述电源单元分别与所述有极性电容C2的正极一端、所述电容C3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与所述有极性电容C2的负极连接并接地;还包括晶体管Q1、电阻R7、电阻R5、继电器K和压敏电阻R,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与所述晶体管Q1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晶体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晶体管Q1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对应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口,用于接收主控制单元输出的高低电平控制信号;所述继电器K的第一线圈输入触点(1)和第二线圈输入触点(2)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和阳极相连接,压敏电阻R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继电器的两个常开触点(3、4)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开关,包括电源单元、主控制单元、触摸单元、驱动单元、无线通信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单元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单元、触摸单元、驱动单元对应连接;所述触摸单元、无线通信单元、驱动单元分别与所述主控制单元的对应端子对应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有至少一个继电器;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容C3、有极性电容C2和二极管D1,所述电源单元分别与所述有极性电容C2的正极一端、所述电容C3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与所述有极性电容C2的负极连接并接地;该驱动单元还包括晶体管Q1、电阻R7、电阻R5、继电器K和压敏电阻R,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与所述晶体管Q1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晶体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晶体管Q1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7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对应连接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口,用于接收主控制单元输出的高低电平控制信号;所述继电器K的第一线圈输入触点(1)和第二线圈输入触点(2)分别与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和阳极相连接,压敏电阻R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继电器的两个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龙毕庆生马涛曾献乾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紫光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