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光纤活动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88485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4 2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光纤活动连接器,包括SC壳体、护线套管、连接器头套、上扣帽和下扣帽,SC壳体与护线套管的一端卡接,连接器头套通过U形卡座与SC壳体卡接,上扣帽和下扣帽通过其卡孔与连接器头套卡接;SC壳体与U形卡座之间以及SC壳体与下扣帽之间设有防松脱啮合结构;U形卡座与SC壳体之间设有防错装、防前攒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纤活动连接器可使智能器件与SC壳体之间具有一定的防松脱和防拉脱效果,还可防止智能器件装反,并且能使智能器件安装以后不会前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光纤活动连接器,包括SC壳体、护线套管、连接器头套、上扣帽和下扣帽,SC壳体与护线套管的一端卡接,连接器头套通过U形卡座与SC壳体卡接,上扣帽和下扣帽通过其卡孔与连接器头套卡接;SC壳体与U形卡座之间以及SC壳体与下扣帽之间设有防松脱啮合结构;U形卡座与SC壳体之间设有防错装、防前攒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光纤活动连接器可使智能器件与SC壳体之间具有一定的防松脱和防拉脱效果,还可防止智能器件装反,并且能使智能器件安装以后不会前攒。【专利说明】一种智能光纤活动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纤通讯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光纤活动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光通信在世界范围内飞速发展,光通信的触角不断从骨干网向非骨干网及接入网中延伸。在光纤通信链路中,为了实现不同模块、设备和系统之间的灵活连接的需要,必须利用连接器件在光纤和光纤之间进行可拆卸连接,这样才能使光路能按所需的通道进行传输,以实现和完成预定或期望的目的和需求。因此,光纤活动连接器作为光通信中不可缺少的连接部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光纤活动连接器一般要求插入损耗小,反射损耗高,重复插拔性好,环境稳定和机械性能好等。光纤活动连接器将光纤的两个端面精密对接,使发射光纤输出的光能量能最大限度的耦合到接受光纤中。但是,现有的智能光纤连接器存在智能器件与光纤活动连接器配合时,智能器件易装反、易松脱、易拉脱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光纤活动连接器,可实现智能器件与SC壳体之间智能方向安装、防松脱和防拉脱。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光纤活动连接器,包括SC壳体、护线套管、连接器头套、上扣帽和下扣帽,SC壳体与护线套管的一端卡接,连接器头套具有芯片卡槽和U形卡座,连接器头套通过U形卡座与SC壳体卡接,所述U形卡座包括顶板和两个侧板,芯片卡槽设置在顶板一侧,两个侧板的外部均设有扣块,上扣帽和下扣帽通过其卡孔与连接器头套卡接; 所述SC壳体与U形卡座的侧板接触的面以及SC壳体与下扣帽接触的面上均设置有条形卡槽,U形卡座的侧板内侧设置有与条形卡槽相互配合的尖齿,下扣帽与SC壳体相接触的面上也设置有与条形卡槽相互配合的尖齿; 所述SC壳体与U形卡座的顶板接触的面以及SC壳体与下扣帽接触的面上均设置有斜挡面,U形卡座的顶板和下扣帽上设置有与该斜挡面相互配合的挡条; 所述U形卡座的一个侧板上设置有定位键,SC壳体上设置有与该定位键相对应的限位键,连接器头套卡接在SC壳体时,SC壳体上的限位键与U形卡座上的定位键紧密贴合。有益效果 1、本专利技术的光纤活动连接器具有防松脱啮合结构,可使智能器件与SC壳体之间具有一定的防松脱效果。2、本专利技术的光纤活动连接器具有防拉脱结构,可使智能器件与SC壳体之间具有一定的防拉脱效果。3、本专利技术的光纤活动连接器具有防错装、防前攒定位结构,可防止智能器件装反,并且能使智能器件安装以后不会前攒。【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光纤活动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SC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头套与SC壳体相互配合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下扣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定位键和限位键相互配合的示意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斜挡面和挡条相互配合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1、SC壳体,2、护线套管,3、连接器头套,4、上扣帽,5、下扣帽,6、芯片卡槽,7、U形卡座,8、扣块,9、卡孔,10、条形卡槽,11、尖齿,12、斜挡面,13、挡条,14、定位键,15、限位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光纤活动连接器,包括SC壳体1、护线套管2、连接器头套3、上扣帽4和下扣帽5,SC壳体I与护线套管2的一端卡接,连接器头套3具有芯片卡槽6和U形卡座7,连接器头套3通过U形卡座7与SC壳体I卡接,所述U形卡座7包括顶板和两个侧板,芯片卡槽6设置在顶板一侧,两个侧板的外部均设有扣块8,上扣帽4和下扣帽5通过其卡孔9与连接器头套3卡接,卡孔9与扣块8相互扣合。如图2、3、4、5所示:所述SC壳体I与U形卡座7的侧板接触的面以及SC壳体I与下扣帽5接触的面上均设置有条形卡槽10,U形卡座7的侧板内侧设置有与条形卡槽10相互配合的尖齿11,下扣帽5与SC壳体I相接触的面上也设置有与条形卡槽10相互配合的尖齿11,当SC壳体1、连接器头套3和下扣帽5相配合时,连接器头套3和下扣帽5的尖齿11与SC壳体I的条形卡槽10啮合,具有一定的防松脱功能; 如图7所示:所述SC壳体I与U形卡座7的顶板接触的面以及SC壳体I与下扣帽5接触的面上均设置有斜挡面12,U形卡座7的顶板和下扣帽5上设置有与该斜挡面12相互配合的挡条13,当SC壳体1、连接器头套3和下扣帽5相配合时,连接器头套3和下扣帽5的挡条13与SC壳体I的斜挡面12相互阻挡,具有一定的防拉脱功能。如图6所示:所述U形卡座7的一个侧板上设置有定位键14,SC壳体I上设置有与该定位键14相对应的限位键15,连接器头套3卡接在SC壳体I时,SC壳体I上的限位键15与U形卡座7上的定位键14紧密贴合。这样的机构既能防止连接器头套3装反,同时当连接器头套3套在SC壳体I上,向前推连接器头套3,连接器头套3的定位键14正对SC壳体I的限位键15,使连接器头套3不能前攒。【权利要求】1.一种智能光纤活动连接器,包括SC壳体、护线套管、连接器头套、上扣帽和下扣帽,SC壳体与护线套管的一端卡接,连接器头套具有芯片卡槽和U形卡座,连接器头套通过U形卡座与SC壳体卡接,所述U形卡座包括顶板和两个侧板,芯片卡槽设置在顶板一侧,两个侧板的外部均设有扣块,上扣帽和下扣帽通过其卡孔与连接器头套卡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SC壳体与U形卡座的侧板接触的面以及SC壳体与下扣帽接触的面上均设置有条形卡槽,U形卡座的侧板内侧设置有与条形卡槽相互配合的尖齿,下扣帽与SC壳体相接触的面上也设置有与条形卡槽相互配合的尖齿; 所述SC壳体与U形卡座的顶板接触的面以及SC壳体与下扣帽接触的面上均设置有斜挡面,U形卡座的顶板和下扣帽上设置有与该斜挡面相互配合的挡条; 所述U形卡座的一个侧板上设置有定位键,SC壳体上设置有与该定位键相对应的限位键,连接器头套卡接在SC壳体时,SC壳体上的限位键与U形卡座上的定位键紧密贴合。【文档编号】G02B6/38GK103901553SQ201410089175【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2日 【专利技术者】孙亚磊, 黄澄, 李小卫, 刘涛, 方尚杰, 韩见强, 徐焕文, 王金殿, 胡治国 申请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光纤活动连接器,包括SC壳体、护线套管、连接器头套、上扣帽和下扣帽,SC壳体与护线套管的一端卡接,连接器头套具有芯片卡槽和U形卡座,连接器头套通过U形卡座与SC壳体卡接,所述U形卡座包括顶板和两个侧板,芯片卡槽设置在顶板一侧,两个侧板的外部均设有扣块,上扣帽和下扣帽通过其卡孔与连接器头套卡接,其特征在于:所述SC壳体与U形卡座的侧板接触的面以及SC壳体与下扣帽接触的面上均设置有条形卡槽,U形卡座的侧板内侧设置有与条形卡槽相互配合的尖齿,下扣帽与SC壳体相接触的面上也设置有与条形卡槽相互配合的尖齿;所述SC壳体与U形卡座的顶板接触的面以及SC壳体与下扣帽接触的面上均设置有斜挡面,U形卡座的顶板和下扣帽上设置有与该斜挡面相互配合的挡条;所述U形卡座的一个侧板上设置有定位键,SC壳体上设置有与该定位键相对应的限位键,连接器头套卡接在SC壳体时,SC壳体上的限位键与U形卡座上的定位键紧密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亚磊黄澄李小卫刘涛方尚杰韩见强徐焕文王金殿胡治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