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玲莉专利>正文

一种可拆卸的鞋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88212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4 2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拆卸的鞋跟,包括鞋后跟、内置于鞋后跟中的内半码垫、外置于鞋后跟底部的外半码垫,所述内半码垫与所述鞋后跟通过空心钢管连接,所述空心钢管穿过所述内半码垫和鞋后跟,所述空心钢管截止于鞋后跟底部的一端开口处设有卡槽,所述外半码垫上设有实心钢柱,所述实心钢柱穿过所述外半码垫,在所述实心钢柱上设有与空心钢管的一端的卡槽形状和大小相匹配的凸缘,所述实心钢柱插在所述空心钢管中,且所述凸缘卡接在所述卡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可拆卸的鞋跟,不需要用粘胶粘合,自己在家就可轻松跟换,节约资源,更重要的是,随时随地就可跟换,避免鞋跟左右磨损不对称,拯救美少女的O型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拆卸的鞋跟,包括鞋后跟、内置于鞋后跟中的内半码垫、外置于鞋后跟底部的外半码垫,所述内半码垫与所述鞋后跟通过空心钢管连接,所述空心钢管穿过所述内半码垫和鞋后跟,所述空心钢管截止于鞋后跟底部的一端开口处设有卡槽,所述外半码垫上设有实心钢柱,所述实心钢柱穿过所述外半码垫,在所述实心钢柱上设有与空心钢管的一端的卡槽形状和大小相匹配的凸缘,所述实心钢柱插在所述空心钢管中,且所述凸缘卡接在所述卡槽中。本技术一种可拆卸的鞋跟,不需要用粘胶粘合,自己在家就可轻松跟换,节约资源,更重要的是,随时随地就可跟换,避免鞋跟左右磨损不对称,拯救美少女的O型腿。【专利说明】—种可拆卸的鞋跟
本技术涉及一种鞋,具体的涉及一种可拆卸的鞋跟。
技术介绍
鞋是人类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用品,鞋底与地面摩擦使得人们走路有了前进的动力,但是鞋底在与地面摩擦的过程,会将鞋底磨平,特别是对于O型腿的人来说,鞋底后跟的左右两侧与地面摩擦力大小不同,而导致鞋底后跟左右两侧的磨损程度不同,长时间的摩擦使得鞋底后跟一边高一边低,人们穿着这样鞋底后跟一边高一边低的鞋子后,会导致O型腿更加严重;另一方面,人们找修鞋匠修理这样鞋底后跟一边高一边低的鞋子时,是通过跟换或修补鞋底后跟,在跟换或修补的过程中,往往会用到胶水,利用粘胶将新鞋底后跟与原有的鞋底后跟粘接在一起,这样就存在一个问题,不仅跟换或修补程序复杂,而且跟换或修补后的鞋在浸水后,粘胶容易脱落,使得跟换或修补的新鞋底后跟脱落,白白修补,修理后的鞋不经久耐穿,浪费钱财、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拆卸的鞋跟,方便更换鞋底后跟,拯救人们的O型腿。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拆卸的鞋跟,包括鞋后跟、内置于鞋后跟中的内半码垫、外置于鞋后跟底部的外半码垫,所述内半码垫与所述鞋后跟通过空心钢管连接,所述空心钢管穿过所述内半码垫和鞋后跟,且空心钢管的一端截止于鞋后跟的底部,所述空心钢管截止于鞋后跟底部的一端开口处设有卡槽,所述外半码垫上设有实心钢柱,所述实心钢柱穿过所述外半码垫,所述实心钢柱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空心钢管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在所述实心钢柱上设有与空心钢管的一端的卡槽形状和大小相匹配的凸缘,所述实心钢柱插在所述空心钢管中,且所述凸缘卡接在所述卡槽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可拆卸的鞋跟,由鞋帮相连接的鞋后跟、内置于鞋后跟中的内半码垫、外置于鞋后跟底部的外半码垫三部分组合而成,通过配套的空心钢管与空心钢柱进行组装和拆卸,当需要跟换鞋底后跟时,只要轻松取出实心钢柱,然后跟换新的外半码垫,再利用实心钢柱将外半码垫与鞋后跟组合在一起,不需要用粘胶粘合,自己在家就可轻松跟换,节约资源,更重要的是,随时随地就可跟换,避免鞋跟左右磨损不对称,拯救美少女的O型腿。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空心钢管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空心钢管均匀分布在所述内半码垫的边缘处,所述实心钢柱的个数与所述空心钢管的个数相同,且所述实心钢柱均匀分布在所述外半码垫的边缘处,所述均匀分布在所述外半码垫的边缘处实心钢柱与均匀分布在所述内半码垫的边缘处空心钢管一一对应设置。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有多组相配套的空心钢管和实心钢柱,使得鞋后跟、外半码垫、内半码垫结合更牢固。进一步,所述外半码垫的边缘处设有一圈或一圈以上的鞋码标线,所述实心钢柱位于鞋码标线的内侧。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外半码垫的边缘处设有一圈或一圈以上的鞋码标线,当外半码垫与鞋后跟大小不对应时,可相应的沿鞋码标线进行裁剪,实现一个外半码垫可配合多只鞋,同时,所述实心钢柱位于相应鞋码标线的内侧,给外半码垫的边缘留有余地。进一步,所述内半码垫的中部设有一个或多个空心钢管,在与所述内半码垫中部的空心钢管的位置相对应的外半码垫的中间部位上也设有相应数量的实心钢柱。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内半码垫的中部设有空心钢管,在与所述内半码垫中部的空心钢管相对应的外半码垫的中间部位上也设有相应数量的实心钢柱,可以增加写后跟的牢固程度。进一步,所述内半码垫与所述鞋后跟之间设有一块铁片,所述外半码垫与所述鞋后跟之间也设有一块铁片。进一步,所述外半码垫由耐磨材料构成,且所述外半码垫的底部设有菱形图线。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外半码垫的底部设有菱形图线,鞋底在受到挤压时,通过菱形图线缓冲压力,使外半码垫不易挤压变形,同时也可防滑。进一步,所述空心钢管上配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为锥形结构,所述套筒套在所述空心钢管一端的开口处。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空心钢管上配设有锥形套筒,当在安装内半码垫时,将锥形套筒套在空心钢管上,利用锥形套筒的尖端,将半码垫钉进鞋后跟中,完成后将锥形套筒取下,再安装带有实心钢柱的外半码垫;锥形套筒的使用,使得空心钢管更易于穿插在鞋后跟中。进一步,在所述空心钢管的开口处或/和与所述空心钢管相连接处的套筒上设有磁铁。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所述空心钢管的开口处或与所述空心钢管相连接处的套筒上设有磁铁,使得锥形套筒与空心钢管配合的更加紧致,利于空心钢管安插在鞋后跟中,在空心钢管上设有磁铁的另一个好处是使空心钢管与实心钢柱的连接强度加大,使空心钢管与实心钢柱不易分离。【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拆卸的鞋跟的爆破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鞋后跟,2、内半码垫,3、外半码垫,4、空心钢管,5、实心钢柱,6、卡槽,7凸缘。【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可拆卸的鞋跟,包括与鞋帮相连接的鞋后跟1、内置于鞋后跟中的内半码垫2、外置于鞋后跟底部的外半码垫3,所述内半码垫2与所述鞋后跟I通过空心钢管4连接,所述空心钢管4穿过所述内半码垫2和鞋后跟1,且空心钢管4的一端截止于鞋后跟I的底部,所述空心钢管4截止于鞋后跟I底部的一端开口处设有卡槽6,所述外半码垫3上设有实心钢柱5,所述实心钢柱5穿过所述外半码垫3,所述实心钢柱5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空心钢管4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在所述实心钢柱5上设有与空心钢管4的一端的卡槽6形状和大小相匹配的凸缘7,所述实心钢柱5插在所述空心钢管4中,且所述凸缘7卡接在所述卡槽6中,使得外半码垫3与鞋后跟I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心钢管4设有五个,其中,所述四个空心钢管4均匀分布在所述内半码垫2的边缘处,另外一个空心钢管4位于内半码垫2的中部,所述实心钢柱5的个数与所述空心钢管4的个数相同,且所述均匀分布在所述外半码垫3的边缘处实心钢柱5与均匀分布在所述内半码垫2的边缘处空心钢管4 一一对应设置。在所述外半码垫3的边缘处设有一圈或一圈以上的不同尺码的鞋码标线,在跟换外半码垫3时,根据鞋子的尺码,可沿鞋码标线进行裁剪,使得裁剪后的外半码垫3与鞋后跟I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且将所述实心钢柱5安装在相应鞋码标线的内侧,为外半码垫边缘留有余地。为了增加鞋跟的结实度,在所述内半码垫2与所述鞋后跟I之间可以设有一块薄铁片,同时,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拆卸的鞋跟,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后跟、内置于鞋后跟中的内半码垫、外置于鞋后跟底部的外半码垫,所述内半码垫与所述鞋后跟通过空心钢管连接,所述空心钢管穿过所述内半码垫和鞋后跟,且空心钢管的一端截止于鞋后跟的底部,所述空心钢管截止于鞋后跟底部的一端开口处设有卡槽,所述外半码垫上设有实心钢柱,所述实心钢柱穿过所述外半码垫,所述实心钢柱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空心钢管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在所述实心钢柱上设有与空心钢管的一端的卡槽形状和大小相匹配的凸缘,所述实心钢柱插在所述空心钢管中,且所述凸缘卡接在所述卡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玲莉谢欣欣
申请(专利权)人:沈玲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