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恒温水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80475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2 1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恒温水阀,其包括:壳体,该壳体一端连接有调温装置,调温装置上形成有出水口、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出水口处连通有出水接口,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分别连通有冷水管接口和热水管接口;若干温度传感器;中央控制芯片、控制终端,两者设置于壳体中并进行电性连接;控制面板,其与所述中央控制芯片进行电性连接和信息传输;半导体热电电源,其为所述中央控制芯片等提供电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恒温水阀采用半导体热电电源作为自身电源,无需接入外部电源,安全系数高,节省能耗。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恒温水阀中各部件集成在一起,安装方便。恒温水阀在水温过高或过低时还可发出警报,并停止供水,避免用户使用时发生烫伤和不适。(*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阀门,具体涉及一种恒温水阀。 
技术介绍
目前,调温阀大致分为手动式、自动式和电子式。其中,手动式调温阀采用手动调节阀门开度的方式调节冷、热水的出水比例来达到调节出水温度的目的。但这种调温方式相当不便,调节至所需要的水温耗时比较长,浪费水资源严重。且当热水管中的热水的水温或流量在使用过程中有所变化时,用户为了使水温达到理想的温度需要不断地去进行人工调节,给用户带来了诸多不便。同时,采用手动的方式调温,用户只能通过感觉去估计水温,调出的温水的温度精度不高。 与手动式调温阀相比,自动式调温阀优势较大。自动式调温阀在出水口处装有记忆合金探头。该记忆合金探头在外界温度的驱动下通过伸长或收缩来直接控制冷、热水的进水流量,从而使出水温度达到所设定的温度。但上述记忆合金在工作过程中灵敏度不够高,自身长度随温度的变化慢,整个温度调节过程延时较长。此外,通常室内同一管路上会有多个水龙头,其他水龙头的使用,会导致冷、热水管中的水压发生变化,从而冷、热水管的流量也会发生改变,这将导致从调温阀流出的恒温水的水温发生波动。同时,由于自动式调温阀中的各个部件多由金属制成。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各部件会产生磨损,且恒温阀部件长期浸没在水中,易发生腐蚀。使用较长时间后,由于部件的损耗,恒温水阀的调节能力会受到影响。 相比而言,电子式恒温阀能够具有磨损度小,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但是,现有的电子式恒温阀往往需要接入外接电源为其电子设备提供电能,且电压 多为照明电220V。一旦失去电源,该电子式恒温水阀就会失去作用。同时,供电线路长期在湿热环境下工作,很容易老化造成漏电事故,安全性较低。此外,该类电子式恒温水阀长期接入外接电源工作,耗能较多,不利于节能环保。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良的恒温水阀。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恒温水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恒温水阀,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一端连接有调温装置,所述调温装置上形成有出水口、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所述出水口处连通有出水接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分别连通有冷水管接口和热水管接口; 若干温度传感器,所述若干温度传感器分别部分设置于所述出水接口、冷水管接口、热水管接口中; 中央控制芯片、控制终端,两者设置于壳体中并进行电性连接,所述中央控制芯片通过所述控制终端控制所述调温装置; 控制面板,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表面,并与所述中央控制芯片进行电性连接和信息传输; 半导体热电电源,其设置于所述壳体中,为所述中央控制芯片、控制终端、控制面板提供电能。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面板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单元和报警单元。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恒温水阀的壳体中还设置有备用电源。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水管接口和热水管接口中分别设置有第一止回阀和第二止回阀。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央控制芯片还包括安全模块。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央控制芯片还包括冷水排放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恒温水阀采用半导体热电电源作为自身电源,无需接入外部电源,安全系数高,节省能耗。同时本技术的恒温水阀中各部件集成在一起,安装方便。恒温水阀在水温过高或过低时还可发出警报,并停止供水,避免用户使用时发生烫伤和不适。 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的恒温水阀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恒温水阀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恒温水阀100包括壳体101,该壳体101形成恒温水阀100的外观,且该壳体101具有内部空间。上述壳体101的一端连接有调温装置10,该调温装置10用于调节冷水和热水的比例,从而排出的温水符合用户的使用需求。具体地,上述调温装置10上形成有出水口、第一进水口、以及第二进水口。其中,上述出水口与出水接口20相连通,第一进水口与冷水管接口30相连通,第二进水口与热水管接口40相连通。上述出水接口20用于与出水管相连接,冷水管接口30用于与冷水管相连接,热水管接口40则用于与热水管相连通,从而冷、热水以一定比例分别通过冷水管接口30、热水管接口40进入调温装置10中混合成温水,并通过出水接口20流出。且上述出水口、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处分别设置有控制水流流量的阀门(未图示)。 为了实时测量上述出水接口20、冷水管接口30、热水管接口40中水流的温度,恒温水阀100还包括若干温度传感器50,该若干温度传感器50分别部分设置于上述出水接口20、冷水管接口30、热水管接口40中。 恒温水阀100还包括设置于上述壳体101中的中央控制芯片60、以及控制终端70,中央控制芯片60通过控制终端70控制调温装置10中的阀门开启的大小,从而控制进入调温装置10中冷、热水的流量。上述中央控制芯片60、控制终端70进行电性连接。此外,上述中央控制芯片60可接收来自温度传感器50测得的数据,并根据该数据进行相应的运算,运算完毕后,中央控制芯片60发送相应的控制命令给控制终端70,控制终端70根据该控制命令执行相应操作。 上述中央控制芯片60包括冷水排放模块,当恒温水阀刚刚开启时,热水管接口中可能残留有一部分冷水,冷水排放模块控制热水管接口中的阀门开至最大,热水管接口中的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其中的温度,当热水管接口中的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温度突然升高时,表明冷水已经排出,热水到达,冷水 排放模块将热水管接口中的阀门调小,然后开始进行冷、热水的流量调节。 上述壳体101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控制面板80,其形成恒温水阀与用户之间的交互界面,并与上述中央控制芯片60电性连接。用户通过该控制面板80可输入需求的水温,上述控制面板80包括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具体包括显示单元和报警单元。其中,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用户输入的预设温度值,报警单元则用于在出水水温相比预设温度值过高或过低时进行报警,以提醒用户。 具体地,当用户通过控制面板输入相应的水温值,控制面板将该水温值发送给中央控制芯片,中央控制芯片存储该水温值,并根据冷水管接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恒温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水阀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一端连接有调温装置,所述调温装置上形成有出水口、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所述出水口处连通有出水接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分别连通有冷水管接口和热水管接口; 若干温度传感器,所述若干温度传感器分别部分设置于所述出水接口、冷水管接口、热水管接口中; 中央控制芯片、控制终端,两者设置于壳体中并进行电性连接,所述中央控制芯片通过所述控制终端控制所述调温装置; 控制面板,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表面,并与所述中央控制芯片进行电性连接和信息传输; 半导体热电电源,其设置于所述壳体中,为所述中央控制芯片、控制终端、控制面板提供电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温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水阀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一端连接有调温装置,所述调温装置上形成有出水口、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所述出水口处连通有出水接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分别连通有冷水管接口和热水管接口; 
若干温度传感器,所述若干温度传感器分别部分设置于所述出水接口、冷水管接口、热水管接口中; 
中央控制芯片、控制终端,两者设置于壳体中并进行电性连接,所述中央控制芯片通过所述控制终端控制所述调温装置; 
控制面板,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表面,并与所述中央控制芯片进行电性连接和信息传输; 
半导体热电电源,其设置于所述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玺王健翔朱骞骞杨健徐晓杰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