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春梅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地暖水力系统的预装式主次环组件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172396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2 1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地暖水力系统的预装式主次环组件及系统,属于地暖技术领域。应用于地暖水力系统的预装式主次环组件,包括主环及次环,所述主环由空气分离器及连接空气分离器的前后两管道组成,所述次环包括进水回路、出水回路及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环的进水回路与出水回路通过两个三通阀与主环的管道连接;所述两个三通阀之间的中心距离不大于主环管径的4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包括一种安装有主次环组件的地暖水力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水力分离的实现是由带有一对三通的相互连接的环路完成的。两个三通中心之间距离,不超过主环路管径的4倍。保证两个三通尽可能靠近,以减少次环路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压差,使其接近于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大幅度降低能耗。(*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地暖水力系统的预装式主次环组件及系统,属于地暖
。应用于地暖水力系统的预装式主次环组件,包括主环及次环,所述主环由空气分离器及连接空气分离器的前后两管道组成,所述次环包括进水回路、出水回路及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环的进水回路与出水回路通过两个三通阀与主环的管道连接;所述两个三通阀之间的中心距离不大于主环管径的4倍。本技术还包括一种安装有主次环组件的地暖水力系统,本技术的水力分离的实现是由带有一对三通的相互连接的环路完成的。两个三通中心之间距离,不超过主环路管径的4倍。保证两个三通尽可能靠近,以减少次环路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压差,使其接近于零。本技术能大幅度降低能耗。【专利说明】一种应用于地暖水力系统的预装式主次环组件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暖
,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地暖水力系统的预装式主次环组件及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地暖市场上普遍采用燃气壁挂炉作为辐射管网的热源,通过燃烧天然气产生热能,供给地暖管网热水,达到辐射供暖的目的。壁挂炉配置的循环泵是以满足热水输出为目的,它不可能、也不必要满足不同面积建筑物的水力循环功率需求。但是,地暖设计和施工中,普遍存在壁挂炉直接连接地暖管网分水器,不论供热面积大小。在传统水力学理论基础上设计出的水力系统不同程度存在下列弊端:1.“抢水”,当一个系统包含2个或以上的区(分水器),其中一个环路的循环泵会容易得到比额定值多的流量,使得其他的泵在相同的输出功率情况下的流量少于额定流量值。2.“短循环”,循环液的流动方向总是朝向压力低的一端,循环液会通过较近路线回到进水端,而不是到达应该达到的区。3.“最不利端”,在离主循环泵最远的区,通常得不到足够的压力和流量。4.“局部压力过高”。由于系统的水力没有分离,局部形成水力相互干扰,或主循环泵开启,区循环泵停止工作,形成压力过高,要配置压力释放阀。5.系统运行不稳定,地暖的供热质量差,并且能耗高。由于上述广4,系统能量输送不能满足每个区的需求,必须提高进水温度,才能使系统水力薄弱的区的室内温度达到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其它区的能量供给过多,造成室内温度偏高,能量损失。采用目前市场上进口的装置用于地暖系统,可以部分解决上述问题,但是,成本太高,不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根据精确水力学的P/S管汇(Primary/Secondart Piping)原理,设计出一种应用于地暖水力系统的预装式主次环组件及系统,从而达到提高地暖供热质量、大幅度降低供暖能耗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应用于地暖水力系统的预装式主次环组件,所述组件包括主环及次环,所述主环由空气分离器及连接空气分离器的前后两管道组成,所述次环包括进水回路、出水回路及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环的进水回路与出水回路通过两个三通阀与主环的管道连接;所述两个三通阀之间的中心距离不大于主环管径的4倍。进一步的,所述次环的进水回路与出水回路上安装有温度计。一种安装有权利要求1所述主次环组件的地暖水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环的前后管道连接燃气锅炉,所述次环的进水回路及出水回路分别连接至分水器。进一步的,所述主环通过空气分离器连接有补水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从单个分水器到几个分水器都使用,只要相应减少泵或增加泵的回路即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主次环的结构,结构简单,安装时只需按照设计直接安装即可,节省资源及人力成本。2、本专利技术没有“抢水”,“短循环”,“最不利端”和“局部压力过高”。系统水力不仅分离,而且平衡。3、本专利技术的水力分离的实现是由带有一对三通的相互连接的环路完成的。保证两个三通尽可能靠近,以减少次环路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压差,使其接近于零。两个三通中心之间距离,不超过主环路管径的4倍。4、本专利技术的主环中增加空气分离器,从而使得热交换更有效。5、整个水力系统运行平稳,无需压力释放阀。6、本专利技术根据流量设定可形成混水,锅炉出水温度可以通过混水降低到分水器所需进水温度。尽可使用较低的进水温度。7、本专利技术能大幅度降低能耗。【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预装式主次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预装式主次环组件应用于地暖水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空气分离器,2-前管道,3-后管道,4-进水回路,5-出水回路,6-循环泵,7-三通阀,8-温度计,9-燃气锅炉,10-分水器,11-补水装置。【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中技术术语解释如下:预装式:将全部零部件按照设计图预先组装在一起,便于在现场与系统整体连接。主次环:水力系统的水力分离是现代精确水力学的最重要基本原理,水力分离的基本结构是由主环路和次环路组成。组件:将全部另部件按照设计图组装成一个整体部件。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如下:一种应用于地暖水力系统的预装式主次环组件,所述组件包括主环及次环,所述主环由空气分离器及I连接空气分离器的前后两管道2、3组成,所述次环包括进水回路4、出水回路5及循环泵6。次环的进水回路4与出水回路5通过两个三通阀7与主环的管道连接。两个三通阀7之间的中心距离不大于主环管径的4倍。次环的进水回路与出水回路上安装有温度计8,随时监测管道内的水温。本组件在地暖水力系统的具体应用如下:主环的前后管道连接燃气锅炉9,所述次环的进水回路及出水回路分别连接至分水器10。整个系统组成如图2所示的结构,进水及出水的方向如图中方向所示。并且主环通过空气分离器连接有补水装置11。 本专利技术的主环中增加空气分离器,从而使得热交换更有效。整个水力系统运行平稳,无需压力释放阀。本专利技术根据流量设定可形成混水,锅炉出水温度可以通过混水降低到分水器所需进水温度。尽可使用较低的进水温度,并且能大幅度降低能耗。【权利要求】1.一种应用于地暖水力系统的预装式主次环组件,所述组件包括主环及次环,所述主环由空气分离器及连接空气分离器的前后两管道组成,所述次环包括进水回路、出水回路及循环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次环的进水回路与出水回路通过两个三通阀与主环的管道连接; 所述两个三通阀之间的中心距离不大于主环管径的4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次环的进水回路与出水回路上安装有温度计。3.一种安装有权利要求1所述主次环组件的地暖水力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环的前后管道连接燃气锅炉,所述次环的进水回路及出水回路分别连接至分水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环通过空气分离器连接有补水装置。【文档编号】F24D3/10GK203687144SQ201320759860【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6日 【专利技术者】陈康生 申请人:王春梅, 陈康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地暖水力系统的预装式主次环组件,所述组件包括主环及次环,所述主环由空气分离器及连接空气分离器的前后两管道组成,所述次环包括进水回路、出水回路及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环的进水回路与出水回路通过两个三通阀与主环的管道连接;所述两个三通阀之间的中心距离不大于主环管径的4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康生
申请(专利权)人:王春梅陈康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