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型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171392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2 1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型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将部分锂源与镍、钴、锰源溶于有机溶剂,再将另一部分锂源溶于水,同时通过双喷头热解炉造粒,并在炉内混匀,然后对混合粉末进行高温烧结,得到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该制备过程中不产生NH4+、Na+等离子,极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所得镍钴锰酸锂材料球形度好,成分分布均匀,振实密度高,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并且首次放电比容量显著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首先将部分锂源与镍、钴、锰源溶于有机溶剂,再将另一部分锂源溶于水,同时通过双喷头热解炉造粒,并在炉内混匀,然后对混合粉末进行高温烧结,得到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该制备过程中不产生NH4+、Na+等离子,极大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所得镍钴锰酸锂材料球形度好,成分分布均匀,振实密度高,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并且首次放电比容量显著提高。【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正极材料制备
,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电动汽车累计销售到2015年达50万辆,2020年达500万辆。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动力电池产业得到飞速发展。因锂离子电池具有安全性好,放电比能量高,充放电寿命长,无污染等优点被人们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动力电池之一。正极材料直接决定锂离子电池的性能。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采用相对廉价的镍和锰取代了钴酸锂中大量的钴,因而其在降低成本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同时因可观的充放电容量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的生产和使用日益广泛,显示出巨大的市场前景。镍钴锰酸锂自身的形貌和尺寸对电性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球形材料颗粒可以使材料拥有更大的振实密度和使用寿命。此外,优良的镍钴锰酸锂材料必须具有合适的尺寸和较窄的粒度分布,并且是非团聚的小球。常规制备球形镍钴锰酸锂的共沉淀法,由于工艺过程中采用氨水或NaOH等碱液进行沉淀,NH4\ Na+等离子易对水体和周遭环境造成污染。且共沉淀法因镍、钴、锰各元素对应的氢氧化物的溶度积的差异导致在同一体系中难以得到稳定且 化学计量比固定的共沉淀物。常规采用的固相法,其工艺过程中烧结前需对材料进行粉碎、混料,且尽管在焙烧前经过长时间研磨,但锂盐、镍盐和钴盐都难以达到分子级别的均匀接触,材料的均匀度较差导致其电化学性能稳定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以下步骤: (1)将锂源、镍源、钴源、猛源按摩尔比Li:Ni:Co:Mn=x:y:z: (1-y-z)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适量黏度调节剂,混合均匀,得溶液I ;其中,0.1 ^ 0.3,0.1 ^ y ^ 0.9,0.1 ^ z ^ 0.5, y+z<l ;(2)将(1.0~1.D-X的锂源溶于水,加入适量黏度调节剂,混合均匀,得溶液II ; (3)将溶液I通过双喷头热解炉的喷头A、溶液II通过喷头B同时进行压力喷雾造粒,得到前驱体和锂源的混合粉末; (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粉末于600~1000°C温度下烧结5~20h,得到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优选的,步骤(1)所述有机溶剂为熔融状态的碳原子数为12~18的直链羧酸。优选的,溶液I中金属离子浓度为0.5?3mol/L。优选的,溶液II中锂离子浓度为I?5mol/L。优选的,步骤(I)所述黏度调节剂为三乙胺、乙二醛、戊二醛、苯甲醛、苯甲酸、异丁醛、肉桂醛、肉桂酸中的至少一种;步骤(2)所述黏度调节剂为乙二醇、丙三醇、三乙醇胺、乙二胺、四甘醇、亚乙基亚胺、乙酰胺、二丁基醚、异丁胺、2-丁酮、丙胺、2-丙醇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溶液I中黏度调节剂的浓度为I?5 g/L。优选的,溶液II中黏度调节剂的浓度为2?10g/L。优选的,步骤(3)中,控制喷头A的工作压力为0.1?0.6MPa,进料速度为500?5000mL/h ;控制喷头B的工作压力为0.05?0.3MPa,进料速度为300?2050mL/h。优选的,步骤(3)中,控制热解炉炉内造粒温度为400?600°C。优选的,热解炉炉内自上而下分为干燥段、热解段、燃烧段、燃尽段和冷却段,在燃尽段鼓入热空气,使步骤(3)制得的颗粒处于翻滚状态,颗粒在炉内停留时间为I?5min。优选的,所述锂源为醋酸锂、草酸锂、柠檬酸锂、氢氧化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镍源为醋酸镍、草酸镍、柠檬酸镍、氢氧化镍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钴源为醋酸钴、草酸钴、柠檬酸钴、氢氧化钴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锰源为醋酸锰、草酸锰、柠檬酸锰、氢氧化锰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本专利技术采用熔融羧酸作为溶剂,羧酸溶剂同时兼有溶剂、配合剂、表面活性剂三重作用,使各种金属离子在液相中均匀稳定的混合,还可避免水对金属盐的水解作用。羧酸溶剂分子与分子间形成氢键缔合等结构,使分子之间缠绕点增多,分子之间作用力增强,因此,使烧结得到的镍钴锰酸锂具有较大的振实密度。2、本专利技术将部分锂源与镍、钴、锰源溶液混合,各组分在原子水平进行混合,锂源将均匀分布在前驱体溶液中;内含锂源的前驱体溶液从双喷头热解炉的喷头A中喷出,另一部分锂源溶液从喷头B中喷出,在气流带动下与之混合,得到前驱体和锂源的均匀混合粉末;对混合粉末进行高温烧结,有机溶剂在高温下燃烧后赋予前驱体颗粒多孔结构,有利于使熔融锂源的Li2O从孔隙中充分扩散进入前驱体内部,使材料成分分布更加均匀。锂源分两步引入,进一步优化材料成分分布,烧结后得到更理想的计量比化学物。3、本专利技术采用双喷头热解炉同时对前驱体和锂源造粒,并在炉内通过气流的带动进行混匀,避免了常规球磨的混料方式可能破坏前驱体的球形多孔结构的缺陷。4、本专利技术的工艺过程中不采用氨水或NaOH等碱进行沉淀,不产生传统工艺中NH4\ Na+等离子对水的污染,极大的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所得镍钴锰酸锂产品产率高,球形度好,振实密度高,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并且首次放电比容量显著提闻。【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的SEM图; 图2为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组装电池的充放电曲线图; 图3为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组装电池的循环性能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
技术实现思路
。实施例1 一种动力型镍钴锰酸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O将醋酸锂、醋酸镍、四水合醋酸钴、醋酸锰分别按质量6.60g、17.68g、124.54g、69.2g加入到体积为2.2L的50°C的十二烷酸中溶解,搅拌2h混匀,然后边搅拌边滴加入2.2g三乙胺,继续搅拌3h混匀,得溶液I ; (2)将59.39g醋酸锂溶于0.9L水中,加入1.8g乙二醇,搅拌Ih混匀,得溶液II ; (3)将溶液I在双喷头热解炉的喷头A进行压力喷雾造粒,控制压力为0.6MPa,进料速度为5000mL/h,同时,将溶液II在双喷头热解炉的喷头B进行压力喷雾造粒,控制压力为0.3MPa,进料速度为2050mL/h ;喷头A、B之间有一块长度可调的挡板,炉内自上而下划分为干燥段、热解段、燃烧段、燃尽段和冷却段,在燃尽段鼓入热空气,制得的颗粒处于翻滚状态,且控制炉内造粒温度为400°C、颗粒在炉内停留5min ;造粒完成,得到前驱体和锂源混合粉末; (4)将步骤(3)得到的前驱体和锂源混合粉末置于马弗炉在空气中进行烧结,600°C恒温烧结20h,得到动力型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实施例2 一种动力型镍钴锰酸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O将醋酸锂、醋酸镍、四水合醋酸钴、醋酸锰分别按质量6.60g、17.68g、124.54g、69.2g加入到体积为1.5L的135°C的十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型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锂源、镍源、钴源、锰源按摩尔比Li:Ni:Co:Mn=x:y:z:(1‑y‑z)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适量黏度调节剂,混合均匀,得溶液Ⅰ;其中,0.1≤x≤0.3,0.1≤y≤0.9,0.1≤z≤0.5,y+z<1; (2)将(1.0~1.1)‑x的锂源溶于水,加入适量黏度调节剂,混合均匀,得溶液Ⅱ;(3)将溶液Ⅰ通过双喷头热解炉的喷头A、溶液Ⅱ通过喷头B同时进行压力喷雾造粒,得到前驱体和锂源的混合粉末;(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粉末于600~1000℃温度下烧结5~20h,得到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英豪余海军李长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邦普废旧物资回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