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俊雄专利>正文

O型圈组装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70298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2 1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O型圈组装设备;它包括转盘装置,第一送料装置,第一检测传感器,第二送料装置,第二检测传感器及下料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O型圈组装设备在作业时,只需一个操作人员进行相关辅助即可,先由操作人员将待装配O型圈的工件放于转盘工作台上的组装工位上,启动设备后,由沿转盘装置包围设置的第一送料装置、第一检测传感器、第二送料装置、第二检测传感器、智能相机检测装置及下料装置自动配合操作,将第一O型圈和第二O型圈快速而准确地装配于工件上,并进行良品、次品分类输出,如此一来,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可实现最大程度的自动化操作,大大节省了人力。(*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O型圈组装设备;它包括转盘装置,第一送料装置,第一检测传感器,第二送料装置,第二检测传感器及下料装置;本技术的O型圈组装设备在作业时,只需一个操作人员进行相关辅助即可,先由操作人员将待装配O型圈的工件放于转盘工作台上的组装工位上,启动设备后,由沿转盘装置包围设置的第一送料装置、第一检测传感器、第二送料装置、第二检测传感器、智能相机检测装置及下料装置自动配合操作,将第一O型圈和第二O型圈快速而准确地装配于工件上,并进行良品、次品分类输出,如此一来,使得本技术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可实现最大程度的自动化操作,大大节省了人力。【专利说明】O型圈组装设备
本技术涉及机械装配
,具体地讲,涉及一种O型圈组装设备。
技术介绍
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各种机器设备上通常都需要装配一些O型圈,以满足一定的装配要求。现有技术中,O型圈的装配一般是采用人工装配的方法,由于工人操作熟练度不同,在装配时可能会导致O型圈轻损伤,同时还存在装配不规范的现象发生,遇到这种情况只能将其拆下再次装配,装配效率低下,工人劳动强度较大,极大地浪费人力资源,而且装配效果很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装配精确,工作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的O型圈组装设备。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转盘装置,所述转盘装置包括转盘工作台及设置于转盘工作台上的多个组装工位,所述组装工位设有感应器,所述感应器用于感应所述工件是否处于组装工位上;第一送料装置,所述第一送料装置设置于所述转盘装置的第一侧边,它包括第一 O型圈传送机构及第一装配机械手,所述第一装配机械手将从所述第一 O型圈传送机构拿取的第一 O型圈装配于所述组装工位上的工件上;第一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工件上的第一 O型圈是否传送到位;第二送料装置,所述第二送料装置设置于所述转盘装置的第二侧边,它包括第二 O型圈传送机构及第二装配机械手,所述第二装配机械手将从所述第二 O型圈传送机构拿取的第二 O型圈装配于所述的组装工位上装配有第一 O型圈的工件上;第二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二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工件上的第二 O型圈是否传送到位;及下料装置,所述下料装置设置于所述转盘装置的第三侧边,它包括下料机械手及产品输出机构,所述下料机械手将所述组装工位上组装完成后的工件放入所述产品输出装置,由产品输出装置输出。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进一步地,还包括智能相机检测装置,所述智能相机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的组装完成后的工件是否装配规范。进一步地,所述第一 O型圈传送机构包括第一振动盘及与第一振动盘的出口相连接的第一直线送料器,所述第一直线送料器上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第一 O型圈的凹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二 O型圈传送机构包括第二振动盘及与第二振动盘的出口相连接的第二直线送料器,所述第二直线送料器上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第二 O型圈的凹槽。进一步地,所述产品输出装置包括第一输出通道及第二输出通道,所述第一输出通道用于输出良品,所述第二输出通道用于输出次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一,本技术的O型圈组装设备采用转盘模式运作,将送料、检测、下料等辅助装置沿于其包围设置,从而自动旋转的转盘让上下料、检测等操作变得更方便,还减小了机械手的操作范围,使O型圈组装的作业变得更快捷、高效。其二,在使用该O型圈组装设备进行生产时,只需要一个操作人员进行相关辅助作业即可,先由操作人员将待装配O型圈的工件放于转盘工作台上的组装工位上,启动该设备后,由转盘装置将工件进行位置调整与固定,然后由第一送料装置配合第一装配机械手在工件上装配第一 O型圈,第一检测传感器检测第一 O型圈是否到位,由第二送料装置配合第二装配机械手在工件上装配第二 O型圈,第二检测传感器检测第二 O型圈是否到位,再由智能相机检测装置对组装完成的工件进行次品检测,最后由下料装置配合下料机械手将良品与次品分类输出。如此一来,使得本技术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可实现最大程度的自动化操作,大大节省了人力。【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O型圈组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转盘工作台101 ;组装工位102 ;第一 O型圈传送机构21 ;第一振动盘211 ;第一直线送料器212 ;第一装配机械手22 ;第一检测传感器30 ;第二 O型圈传送机构41 ;第二振动盘411 ;第二直线送料器412 ;第二装配机械手42 ;第二检测传感器50 ;下料装置60 ;下料机械手601 ;产品输出机构602 ;智能相机检测装置70。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技术的专利技术实质。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O型圈组装设备,用于对需加O型圈的工件进行组装,特别适合对需加两个O型圈的工件进行组装,它包括转盘装置10及沿转盘装置10为中心而包围设置的第一送料装置、第一检测传感器30、第二送料装置、第二检测传感器50和下料装置60。具体地,所述转盘装置10包括转盘工作台101及设置于转盘工作台101上的多个组装工位102,所述组装工位102设有感应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器为光感应器,用于感应所述工件是否安装于组装工位102上。若工件到位,组装工位102自动调整工件位置,避免倾斜、未到位。所述第一送料装置设置于所述转盘装置的第一侧边,它包括第一 O型圈传送机构21及第一装配机械手22,所述第一装配机械手22将从所述第一 O型圈传送机构21拿取的第一 O型圈装配于所述组装工位102上的工件上;作为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 O型圈传送机构21包括第一振动盘211及与第一振动盘211的出口相连接的第一直线送料器212,所述第一直线送料器212上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第一 O型圈的凹槽,在作业时,通过程序控制的第一振动盘211将放置于盘内的第一 O型圈通过第一直线送料器212输出,再由第一装配机械手22从第一直线送料器212上取出一第一 O型圈装配于所述组装工位102上的工件上。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30用于检测所述工件上的第一 O型圈是否传送到位;在作业时,当第一装配机械手22将第一 O型圈装配于工件上后,即由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30自动检测工件上的第一 O型圈是否传送到位。所述第二送料装置设置于所述转盘装置的第二侧边,它包括第二 O型圈传送机构41及第二装配机械手42,所述第二装配机械手42将从所述第二 O型圈传送机构41拿取的第二 O型圈装配于所述的组装工位102上装配有第一 O型圈的工件上;作为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 O型圈传送机构41包括第二振动盘411及与第二振动盘411的出口相连接的第二直线送料器412,所述第二直线送料器412上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第二 O型圈的凹槽,在作业时,通过程序控制的第二振动盘411将放置于盘内的第二 O型圈通过第二直线送料器412输出,再由第二装配机械手42从第二直线送料器412上取出一第二 O型圈装配于所述的组装工位102上装配有第一 O型圈的工件上。所述第二检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O型圈组装设备,用于对需加O型圈的工件进行组装,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转盘装置,所述转盘装置包括转盘工作台及设置于转盘工作台上的多个组装工位,所述组装工位设有感应器,所述感应器用于感应所述工件是否处于组装工位上;第一送料装置,所述第一送料装置设置于所述转盘装置的第一侧边,它包括第一O型圈传送机构及第一装配机械手,所述第一装配机械手将从所述第一O型圈传送机构拿取的第一O型圈装配于所述组装工位上的工件上;第一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一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工件上的第一O型圈是否传送到位;第二送料装置,所述第二送料装置设置于所述转盘装置的第二侧边,它包括第二O型圈传送机构及第二装配机械手,所述第二装配机械手将从所述第二O型圈传送机构拿取的第二O型圈装配于所述的组装工位上装配有第一O型圈的工件上;第二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二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工件上的第二O型圈是否传送到位;及下料装置,所述下料装置设置于所述转盘装置的第三侧边,它包括下料机械手及产品输出机构,所述下料机械手将所述组装工位上组装完成后的工件放入所述产品输出装置,由产品输出装置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俊雄
申请(专利权)人:周俊雄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