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加湿装置、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65085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1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加湿装置、空调室外机及空调,空调加湿装置包括:湿度调节元件、上涡壳、下涡壳、加湿风道、加湿风机、吸湿风道、吸湿风机和风道切换装置,上涡壳进风口由外向内依次安装有空气滤网、电加热器、触媒及其载体,下涡壳与加湿风道或吸湿风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加湿装置,触媒及其载体独立于湿度调节元件设置在上涡壳进风口处,与空气流动方向垂直并具有较大厚度,这样设置能够有效净化空气,湿度调节元件分别与上、下涡壳相连接且在工作过程中不发生转动,通过电加热器通电断电和风道切换来实现连续对室内加湿,解决了以往由于湿度调节元件转动导致湿度调节元件与风道之间密封不严而带来加湿效果不好的问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加湿装置、空调室外机及空调,空调加湿装置包括:湿度调节元件、上涡壳、下涡壳、加湿风道、加湿风机、吸湿风道、吸湿风机和风道切换装置,上涡壳进风口由外向内依次安装有空气滤网、电加热器、触媒及其载体,下涡壳与加湿风道或吸湿风道相连通。本技术提供的空调加湿装置,触媒及其载体独立于湿度调节元件设置在上涡壳进风口处,与空气流动方向垂直并具有较大厚度,这样设置能够有效净化空气,湿度调节元件分别与上、下涡壳相连接且在工作过程中不发生转动,通过电加热器通电断电和风道切换来实现连续对室内加湿,解决了以往由于湿度调节元件转动导致湿度调节元件与风道之间密封不严而带来加湿效果不好的问题。【专利说明】空调加湿装置、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调加湿装置、含有该加湿装置的空调室外机及含有该空调室外机的空调
技术介绍
目前,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具有把从室外的空气中吸收的水分输送到室内去的加湿部件的空调装置,在现有技术中,空调的加湿部件通过吸附转轮对室内加湿,且触媒涂布于吸附转轮的表面,上述加湿装置存在如在缺点:1、触媒涂敷于吸附转轮表面,沿空气流动方向触媒厚度极小,净化空气效果差;2、吸附转轮由于需要转动使得其与相应风道之间无法密封严密,影响加湿效果;3、圆盘状的吸附转轮直径方向尺寸受限于室外机厚度无法做得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加湿装置,触媒及其载体独立于湿度调节元件,垂直于空气流动方向设置且厚度可以调节,这样的设置净化空气效果好,且湿度调节元件固定不动,解决了以往因湿度调节元件转动带来的其与风道之间密封不严影响加湿效果的问题。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空调加湿装置的空调室外机。本技术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空调室外机的空调。本技术第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加湿装置,包括:湿度调节元件,所述湿度调节元件安装在湿度调节区内;上涡壳,所述上涡壳位于所述湿度调节元件的上部,所述上涡壳的进风口由外向内依次安装有空气滤网、电加热器、触媒及其载体,所述上涡壳的下底为开口并与所述湿度调节区连通;下涡壳,所述下涡壳位于所述湿度调节元件的下部,所述下涡壳的上底为开口并与所述湿度调节区连通,所述下涡壳的下底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加湿风道,所述加湿风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接;加湿风机,所述加湿风机设置在所述加湿风道的另一端,并可将所述加湿风道内的空气送入室内;吸湿风道,所述吸湿风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接;吸湿风机,所述吸湿风机设置在所述吸湿风道的另一端,并可将所述吸湿风道内的空气送回室外;风道切换装置,所述风道切换装置安装在所述下涡壳的底板上,并可切换密封所述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中的一个。本技术提供的空调加湿装置特征在于,触媒及其载体独立于湿度调节元件设置在上涡壳的进风口电加热器的内侧,与空气流动方向垂直并具有较大的厚度,这样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净化空气,湿度调节元件分别与上涡壳和下涡壳相连接且在工作过程中不发生转动,并通过电加热器通电断电和风道切换来实现连续对室内加湿,解决了以往湿度调节元件需要转动带来的其与风道之间密封不严进而影响加湿效果的问题。另外,本技术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加湿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湿度调节元件包括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湿度调节区包括与所述第一区和第二区相对应的并分割开来的第一湿度调节区和第二湿度调节区;所述上涡壳包括第一上涡壳和第二上涡壳,所述空气滤网包括第一空气滤网和第二空气滤网,所述电加热器包括第一电加热器和第二电加热器,所述触媒及其载体包括第一触媒及其载体和第二触媒及其载体,所述第一上涡壳的进风口由外向内依次安装有第一空气滤网、第一电加热器和第一触媒及其载体,且所述第一上涡壳位于所述第一湿度调节区内的所述湿度调节元件的第一区的上部,所述第一上涡壳的下底为开口并与所述第一湿度调节区连通;所述第二上涡壳的进风口由外向内依次安装有第二空气滤网、第二电加热器和第二触媒及其载体,且所述第二上涡壳位于所述第二湿度调节区内的所述湿度调节元件的第二区的上部,所述第二上涡壳的下底为开口并与所述第二湿度调节区连通;所述下涡壳包括第一下涡壳和第二下涡壳,所述第一下涡壳位于所述第一湿度调节区内的所述湿度调节元件的第一区的下部,所述第一下涡壳的上底为开口并与所述第一湿度调节区连通、下底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下涡壳位于所述第二湿度调节区内的所述湿度调节元件的第二区的下部,所述第二下涡壳的上底为开口并与所述第二湿度调节区连通、下底板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风道切换装置包括第一风道切换装置和第二风道切换装置,所述第一风道切换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下涡壳的底板上,并可切换密封所述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中的一个;所述第二风道切换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二下涡壳的底板上,并可切换密封所述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中的一个。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风道切换装置包括:第一风道切换盖板,所述第一风道切换盖板用于密封所述第一下涡壳内的所述第一通孔或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一电机,所述电机可带动第一风道切换盖板转动以切换密封所述第一通孔或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风道切换装置包括:第二风道切换盖板,所述第二风道切换盖板用于密封所述第二下涡壳内的所述第一通孔或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二电机,所述电机可带动第二风道切换盖板转动以切换密封所述第一通孔或所述第二通孔。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上涡壳和所述第二上涡壳形状结构相同,并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湿度调节元件的上方。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下涡壳和所述第二下涡壳形状结构相同,并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湿度调节元件的下方。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上涡壳与所述第一湿度调节区之间和所述第二上涡壳与所述第二湿度调节区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下涡壳与所述第一湿度调节区之间和所述第二下涡壳与所述第二湿度调节区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密封件。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或所述第二密封件为硅胶密封圈。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湿风机和所述吸湿风机中的至少一台可反向转动,以清洗所述空气滤网。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空调加湿装置。本技术提供的空调室外机通过设置第一方面提供的空调加湿装置,能够有效的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且净化空气效果好。本技术的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的空调室外机。本技术提供的空调通过设置第二方面提供的空调室外机,净化空气效果好,且能够有效的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加湿。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空调加湿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空调加湿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空调加湿装置的一工作状态示意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湿度调节元件,所述湿度调节元件安装在湿度调节区内;上涡壳,所述上涡壳位于所述湿度调节元件的上部,所述上涡壳的进风口由外向内依次安装有空气滤网、电加热器、触媒及其载体,所述上涡壳的下底为开口并与所述湿度调节区连通;下涡壳,所述下涡壳位于所述湿度调节元件的下部,所述下涡壳的上底为开口并与所述湿度调节区连通,所述下涡壳的下底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加湿风道,所述加湿风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接;加湿风机,所述加湿风机设置在所述加湿风道的另一端,并可将所述加湿风道内的空气送入室内;吸湿风道,所述吸湿风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接;吸湿风机,所述吸湿风机设置在所述吸湿风道的另一端,并可将所述吸湿风道内的空气送回室外;风道切换装置,所述风道切换装置安装在所述下涡壳的底板上,并可切换密封所述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中的一个。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忠岳宝张桃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