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叶片式风扇及具有多叶片式风扇的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60376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1 15:16
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多叶片式风扇,包括:叶轮,在主板的左右表面中的一表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叶片,在主板的左右表面中的另一表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二叶片;以及涡壳,包围上述叶轮;在上述涡壳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分别形成有吸气孔,在连接上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涡卷部上形成有朝向上述叶轮的相反方向凸出的圆弧部,在与上述叶轮的旋转中心轴垂直的方向上,从上述主板到上述圆弧部为止的间距最大,由此,使从叶轮向涡壳流动的空气的流动方向急速转换的程度最小化,缓解与涡卷部的冲突,从而具有减少流动损失、提高效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多叶片式风扇及具有多叶片式风扇的空调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叶片式风扇(siroccofan)及具有多叶片式风扇的空调,尤其涉及一种通过涡壳(scrollhousing)的左右两面吸入空气的多叶片式风扇及具有多叶片式风扇的空调。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多叶片式风扇是具有多个前弯形短翼的风扇,由于噪音小,广泛用于通风装置或空调。多叶片式风扇能够包括叶轮和包围叶轮的涡壳,涡壳能够在叶轮的左右表面中的至少一表面上形成用于引导空气的吸入的吸气孔。[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KR10-2006-0076647A(2006.07.04)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根据现有技术的多叶片式风扇,从叶轮朝风扇外壳流动的空气沿着风扇外壳流动时,会急速转变其流动方向,与风扇外壳内表面的冲突大,从而导致噪音变大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解决上述存在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多叶片式风扇,包括:叶轮,在主板的左右表面中的一表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叶片,在上述主板的左右表面中的另一表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二叶片,以及涡壳,包围上述叶轮;在上述涡壳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分别形成有吸气孔,在连接上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涡卷部上形成有朝向上述叶轮的相反方向凸出的圆弧部;在与上述叶轮的旋转中心轴垂直的方向上,从上述主板到上述圆弧部为止的间距最大。上述圆弧部可形成在从切断部到基准角度的位置为止的部分。上述圆弧部的从切断部到基准角度的位置的曲率半径可不均匀。上述圆弧部的与基准角度的位置相差180°的位置的曲率半径可大于与基准角度的位置相差270°的位置的曲率半径。随着从与基准角度的位置相差270°的位置靠近基准角度的位置,上述圆弧部的曲率半径可逐渐变大。作为上述涡卷部的一例,可从与上述左侧板相连接的左侧板连接部到与上述右侧板相连接的右侧板连接部为止的整个部分呈圆弧状,且上述左侧板连接部与右侧板连接部之间的中央部分和主板之间的间距最大。作为上述涡卷部的另一例,可在和上述左侧板相连接的左侧板连接部与和上述右侧板相连接的右侧板连接部之间的一部分呈圆弧状,且圆弧部的中央部分和主板之间的间距最大。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使从叶轮向涡卷部流动的空气的流动方向急速转换的程度最小化,缓解空气与涡卷部的冲突,从而具有减少流动损失、提高效率的优点。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使多叶片式风扇所占的体积最小化,从而具有提高多叶片式风扇周围的空间利用性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具有本专利技术的多叶片式风扇的空调的一实施例的内部的俯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涡壳的立体图。图3是对比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多叶片式风扇的一实施例与以往的多叶片式风扇的局部切割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多叶片式风扇的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多叶片式风扇的一实施例的局部切割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多叶片式风扇的一实施例的速度矢量与以往的多叶片式风扇的速度矢量的对比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多叶片式风扇的一实施例的速度分布与以往的多叶片式风扇的速度分布的对比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多叶片式风扇的一实施例的压力分布与以往的多叶片式风扇的压力分布的对比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多叶片式风扇的一实施例的湍流强度与以往的多叶片式风扇的湍流强度的对比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多叶片式风扇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切割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具有本专利技术的多叶片式风扇的空调的一实施例的内部的俯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涡壳的立体图,图3是对比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多叶片式风扇的一实施例与以往的多叶片式风扇的局部切割剖视图。空调能够包括:箱体(cabinet)2;热交换器4,其设置于箱体2内部;以及多叶片式风扇6,其将空气吸入到热交换器4并将通过热交换器4的空气送出。空调能够由管道式空调构成。箱体2上能够连接有吸入管8,上述吸入管8用于引导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吸入到热交换器4。箱体2或多叶片式风扇6上能够连接有排出管10,上述排出管10用于将由多叶片式风扇5送出的空气引导到空调对象空间。箱体2能够形成管道式空调的外观,能够形成为左右方向上的长度长且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短。热交换器4能够沿着与空气的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纵长地形成,能够在箱体2内部垂直地或倾斜地设置。多叶片式风扇6能够包括:马达12;叶轮20,其与马达12相连接从而旋转;以及涡壳30,其包围叶轮20。多叶片式风扇6能够利用一个马达12来使多个叶轮20旋转,马达12可位于中央,在马达12的左侧和右侧可分别连接有叶轮20,由涡壳30包围各叶轮20。马达12能够由旋转轴22朝向左右两侧突出的双轴马达构成,一侧旋转轴能够与位于左侧的叶轮20的旋转中心相连接,另一侧旋转轴能够与位于右侧的叶轮20的旋转中心相连接。叶轮20在主板22的左右表面中的一表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叶片24,在主板22的左右表面中的另一表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二叶片26。就叶轮20而言,主板22和多个第一叶片24能够形成第一叶轮部,主板22和多个第二叶片26能够形成第二叶轮部。图3的(a)部分是本专利技术的多叶片式风扇的一实施例的局部切割剖视图,图3的(b)部分是以往的多叶片式风扇的局部切割剖视图。可在涡壳30的左右两侧板32、34上分别形成吸气孔36、38。左侧板32和右侧板34可并排地配置。左侧板32的吸气孔36和右侧板34的吸气孔38能够相面对面地形成。涡壳30可包括包围叶轮20的周围的外壳部。外壳部可包括将左右两侧板32、34相连接并形成为涡卷形状的涡卷部40。涡卷部40沿着叶轮20的旋转方向呈圆弧状。涡壳30可包括板体部42,上述板体部42从涡卷部40向空气排出方向延伸,并且将左右两侧板32、34相连接。涡壳30可包括排出引导件44。排出引导件44连接左右两侧板32、34,并且随着沿空气排出方向远离涡卷部40,与板体部42的距离逐渐变大。涡壳30可在左右两侧板32、34、板体部42与排出引导件44之间形成空气排出口46。如图3的(a)部分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多叶片式风扇在涡卷部40上可形成有朝向叶轮20的相反方向凸出的圆弧部50。如图3的(a)部分所示,圆弧部50可以朝向与涡壳30的旋转中心轴垂直的方向凸出。就圆弧部50而言,在与叶轮20的旋转中心轴R垂直的方向上,该圆弧部50与主板22之间的间距L1最大。就圆弧部50而言,在与叶轮20的旋转中心轴R垂直的方向中,从主板22到圆弧部50为止的间距最大。就圆弧部50而言,与叶轮20的旋转中心轴R垂直的方向上的中央部分与主板22之间的间距L1大于在与叶轮20的旋转中心轴R垂直的方向上的中央以外部分与主板22之间的间距L2。相反,如图3的(b)部分所示,根据以往的多叶片式风扇,在与叶轮20的旋转中心轴R垂直的方向上,涡卷部40’和叶轮20之间的间距L3相同。本专利技术的圆弧部50可形成在涡卷部40中的和左侧板32相连接的左侧板连接部与涡卷部40中的和右侧板32相连接的右侧板连接部之间。就涡卷部40而言,可使从左侧板连接部到右侧板连接部的整个部分呈圆弧状,并且左侧板连接部和右侧板连接部之间的中央部分与主板22之间的间距L1最大。就涡卷部40而言,可使左侧板连接部和右侧板连接部之间的一部分呈圆弧状,并且圆弧部50的中央部分与主板22之间的间距L1最大。在左右两侧板32、34中与涡卷部40相连接的部分与圆弧部50的最外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多叶片式风扇及具有多叶片式风扇的空调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叶片式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叶轮,在主板的左右表面中的一表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叶片,在上述主板的左右表面中的另一表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二叶片,以及涡壳,包围上述叶轮;在上述涡壳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分别形成有吸气孔,在连接上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涡卷部上形成有朝向上述叶轮的相反方向凸出的圆弧部;在与上述叶轮的旋转中心轴垂直的方向上,从上述主板到上述圆弧部为止的间距最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10.17 KR 10-2011-01060291.一种多叶片式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叶轮,在主板的左右表面中的一表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叶片,在上述主板的左右表面中的另一表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二叶片,以及涡壳,包围上述叶轮;在上述涡壳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分别形成有吸气孔,在连接上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涡卷部上形成有朝向上述叶轮的相反方向凸出的圆弧部,在与上述叶轮的旋转中心轴垂直的方向上,从上述主板到上述圆弧部为止的间距最大,形成在与作为上述涡卷部的曲面结束的位置的基准角度的位置沿着上述叶轮的旋转方向相差180°的位置的圆弧部的曲率半径大于形成在与上述基准角度的位置沿着上述叶轮的旋转方向相差270°的位置的圆弧部的曲率半径,随着从与上述基准角度的位置沿着上述叶轮的旋转方向相差270°的位置靠近上述基准角度的位置,上述圆弧部的曲率半径逐渐变大。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炳一金炳纯卢仙钟李监圭权景敏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