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振华专利>正文

架空式消浪观景平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57357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1 11:07
一种架空式消浪观景平台结构,包括观景平台、桩和消浪墙,所述桩打入堤岸迎水侧的地下,所述消浪墙固定于所述桩之上,所述观景平台的迎水侧固定于所述消浪墙之上,所述观景平台的背水侧与所述堤岸的外坡、外立面或堤岸上部结构相连;堤岸迎水侧的水体可自由进出所述观景平台下部的空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同时兼有消浪与观景功能、既提高设防标准又拓展空间、政策处理难度低且投资小的架空式消浪观景平台结构。(*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架空式消浪观景平台结构,包括观景平台、桩和消浪墙,所述桩打入堤岸迎水侧的地下,所述消浪墙固定于所述桩之上,所述观景平台的迎水侧固定于所述消浪墙之上,所述观景平台的背水侧与所述堤岸的外坡、外立面或堤岸上部结构相连;堤岸迎水侧的水体可自由进出所述观景平台下部的空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同时兼有消浪与观景功能、既提高设防标准又拓展空间、政策处理难度低且投资小的架空式消浪观景平台结构。【专利说明】架空式消浪观景平台结构
本技术属于堤岸结构领域,尤其是涉及消浪与观景平台功能结合的结构。属于水工、港工、海工中新建或加固堤岸的消浪防护领域,主要应用于河口与海岸地区水利、港口航道、海洋等行业中新建堤岸或加固堤岸的消浪防护、降低波浪爬高、增建观景平台。
技术介绍
对于堤防、护岸的消浪防护,目前有设置于迎水侧的护面消浪措施和设置于堤岸坡脚以外一定距离的潜坝消浪或植物消浪措施;其中护面消浪措施包括消浪齿(墩)、灌砌外凸块(条)石、阶梯差动式护坡、反弧形断面、设置消浪平台、安放消浪异形块体等等,这些消浪防护结构仅考虑消浪功能。在经济发达的城镇区或一些风景区,堤防、护岸迎水侧往往需要考虑“观景平台”,以满足人们的观景、休闲等功能需要。“观景平台” 一般设置于挡浪墙的外部,且位于堤防、护岸迎水坡(或直立墙)的中间或堤防、护岸的上部;当该观景平台沿堤轴线全线布置时,一般与堤身混为一体,非架空式设计,此时兼具“消浪”、“观景”功能,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波浪爬高,故也称为“消浪平台”;当该观景平台仅设置于沿堤轴线的部分区域时,有与堤身混为一体的非架空式设计,也有采用架空式设计,但桩上不专门设置消浪结构,这些情况下均不能有效降低堤防、护岸主体部分的波浪爬高,故仅具有“观景”功能。对于老的堤防、护岸,当需要提高设计防御标准、增加迎水侧观景平台时,若采用前面所述的非架空式消浪防护与观景平台结合的设计,则需全面改造老的堤防、护岸的主体结构,增加堤防、护岸的占地面积,而要增加占地面积,又只能向内陆侧退堤或向迎水侧占用更多的水域(海域),这在土地资源紧张、占用水域(海域)条件受限的地区,特别是城镇地区,拆迁或占用水域(海域)政策处理难度大、投资大,实施难度可想而知。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已有堤防护岸结构的无法同时兼有消浪和观景功能、改造和加固原有堤防护岸时投资大、实施难度较大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同时兼有消浪与观景功能、既提高设防标准又拓展空间、政策处理难度低且投资小的架空式消浪观景平台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架空式消浪观景平台结构,包括观景平台、桩和消浪墙,所述桩打入堤岸迎水侧的地下,所述消浪墙固定于所述桩之上,所述观景平台的迎水侧固定于所述消浪墙之上,所述观景平台的背水侧与所述堤岸的外坡、外立面或堤岸上部结构相连;所述观景平台下部呈架空状态,堤岸迎水侧的水体可进出所述观景平台下部的空腔。本方案中,所述水体包括河、江、湖或海中的水及其波浪、潮浪等。进一步,所述消浪墙上开有与大气相通的、水体能进入的孔洞。通常,所述孔洞的形状为矩形、方形、圆形,但也可以是其它各种形状;通常,所述孔洞陈列式或梅花形布置,但也可以是其它形状的规则布置或不规则布置;通常,所述孔洞是水平的,但也可以非水平设置,部分相邻孔洞的中心线方向在堤岸迎水侧与所述观景平台下部形成的空间内交叉,以有利于水体穿过所述孔洞后相互撞击、消能。所述孔洞,也可以采用纵向、横向或斜向的混凝土梁以框架、框格的形式形成;更进一步,所述观景平台、消浪墙沿堤轴线方向分段。各段消浪墙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现浇于所述桩之上,或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 (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分块预制或整体预制后现场安装于所述桩之上,拟述消浪墙与拟述桩之间也可以设置先行浇筑的钢筋混凝土帽梁;所述消浪墙的迎水侧的外观可以根据景观需要设计成凹凸有致、高低错落的式样; 再进一步,所述消浪墙的高程设置于设计高水(潮)位与半倍设计波高之和?枯水期平均低水(潮)位之间。当然,所述消浪墙的顶部高程也可高于设计高水(潮)位与半倍设计波闻之和,以实现有效的消浪功能。优选的,所述的桩为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钢筋混凝土灌注桩、钢桩。截面形式通常为圆形的实心,也可以是其它各种形状,如方形或圆形或各种异形,可以是空心的,景观需要时,优选外形为异形。进一步,所述桩在垂直于堤岸纵轴线方向,呈单排布置或双排或2排以上的多排布置,单排布置的桩为直立桩,双排或多排布置的桩为直立桩或斜桩。更为优选的,所述的观景平台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预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的观景平台采用梁板式、框架式、膜状或网状结构。所述观景平台上开有透气、透水的孔。所述观景平台临空侧的外沿设置防护栏杆。所述观景平台宽度较大时,中间也可增设支撑桩。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有效的消浪防护、降低波浪爬高,兼备观景平台功能,特别适合于加固堤防、护岸,提高设防标准时,可以在不改变原有堤防、护岸主要结构的前提下,既提高堤防、护岸设防标准,又拓展了空间、增加了观景平台功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架空式消浪观景平台结构的剖面图。图2是一种消浪墙迎水侧外立面的示意图。图3是一种消浪墙剖面图。图4是另一种架空式消浪观景平台的剖面图。图5是再一种架空式消浪观景平台的剖面图。图6是再另一种架空式消浪观景平台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照图1?图6,一种架空式消浪观景平台结构,所述架空式消浪观景平台,设置在堤防、护岸的迎水侧,包括桩1、消浪墙3和观景平台5 ;所述桩打入堤岸迎水侧的地下;所述消浪墙3固定于所述桩I之上;所述观景平台5的迎水侧固定于所述消浪墙3之上,所述观景平台5的背水侧与所述堤岸的外坡、外立面或堤岸上部结构相连;所述观景平台5下部呈架空状态,堤岸迎水侧的水体(包括波浪、潮浪等)可进出所述观景平台下部的空腔。所述桩I与所述消浪墙3均不会阻断堤岸所挡的河(或江、湖、海)的水体的进入,即所述观景平台5下部的空腔与堤岸所挡的水体(包括波浪、潮浪)连通。所述消浪墙3上,开有与大气相通的、河(或江、湖、海)的水体(包括波浪、潮浪)能进入的孔洞4。通常,所述孔洞4的形状为矩形、方形、圆形,但也可以是其它各种形状;通常,所述孔洞4陈列式或梅花形布置,但也可以是其它形状的规则布置或不规则布置;通常,所述孔洞4是水平的,但也可以非水平设置,部分相邻孔洞的中心线方向在堤岸迎水侧与所述观景平台下部形成的空间内交叉,以有利于水体穿过所述孔洞后相互撞击、消能。所述孔洞4,也可以采用纵向、横向或斜向的混凝土梁以框架、框格的形式形成。优选的,所述孔洞4上下成排布置,所述孔洞呈倾斜状,每排的上下两个相邻孔洞为一组,每组靠上的孔洞的中心线的延长线与靠下的孔洞的中心线的延长线在所述消浪墙的背水侧后方相交。所述消浪墙3沿堤轴线方向分段;各段消浪墙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现浇于所述桩之上,或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 (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分块预制或整体预制后现场安装于所述桩之上,拟述消浪墙与拟述桩之间也可以设置先行浇筑的钢筋混凝土帽梁;所述消浪墙3的高程设置于设计高水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架空式消浪观景平台结构,包括观景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浪观景平台结构还包括桩和消浪墙,所述桩打入堤岸迎水侧的地下,所述消浪墙固定于所述桩之上,所述观景平台的迎水侧固定于所述消浪墙之上,所述观景平台的背水侧与所述堤岸的外坡、外立面或堤岸上部结构相连;所述观景平台下部呈架空状态,堤岸迎水侧的水体可进出所述观景平台下部的空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振华吴军君郭晓晶
申请(专利权)人:陈振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