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臭氧涤除装置和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53810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30 1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质量监测的技术领域,公开了微型臭氧涤除装置和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微型臭氧涤除装置包括上盖、中管以及下盖,中管中具有贯穿其两侧的通腔,上盖及下盖分别封盖中管的两端,与中管之间形成容腔,容腔中设有多孔载体以及过滤网,多孔载体与过滤网呈堆叠状,沿中管的轴向布置,多孔载体中设有臭氧涤除催化剂。进入容腔中的气体分别通过过滤网以及多孔载体,在过滤网以及臭氧涤除催化剂的作用下,去除气体中的臭氧,使得排出的气体为不含有臭氧的气体,由于多孔载体中具有一定的间隙,从而保证气体在通过其时,不会在其两侧形成较大的压降,且保证一定的流量,从而保证较高的臭氧涤除效率,结构紧凑,体积也小,可以模块化。(*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空气质量监测的
,公开了微型臭氧涤除装置和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微型臭氧涤除装置包括上盖、中管以及下盖,中管中具有贯穿其两侧的通腔,上盖及下盖分别封盖中管的两端,与中管之间形成容腔,容腔中设有多孔载体以及过滤网,多孔载体与过滤网呈堆叠状,沿中管的轴向布置,多孔载体中设有臭氧涤除催化剂。进入容腔中的气体分别通过过滤网以及多孔载体,在过滤网以及臭氧涤除催化剂的作用下,去除气体中的臭氧,使得排出的气体为不含有臭氧的气体,由于多孔载体中具有一定的间隙,从而保证气体在通过其时,不会在其两侧形成较大的压降,且保证一定的流量,从而保证较高的臭氧涤除效率,结构紧凑,体积也小,可以模块化。【专利说明】微型臭氧涤除装置和空气质量监测系统
本技术涉及空气质量监测的
,尤其涉及微型臭氧涤除装置和包括该微型臭氧涤除装置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臭氧涤除装置是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中较为关键的组成设备,其在常温下,在一定的气体流速下,实现高效吸收臭氧,涤除率可达99.9%。现有技术中,臭氧涤除装置中一般采用贵金属,如钯、钼等,或者,采用过渡金属氧化物,如Mn、Cu的氧化物等作为活性组分,其载体则采用氧化铝、分子筛、活性炭等。这样,若单独使用贵金属网,则成本高,若单独使用过渡金属氧化物,其全部负载会载于氧化铝、分子筛、活性炭等载体上,由于这些载体的堆积密度大,从而,在其上填充催化剂后,气体在载体两侧的压降大,影响气路压力及流量,不适用于微型臭氧涤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微型臭氧涤除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臭氧涤除装置成本高且载体两侧的压降过大导致影响气路压力、流量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微型臭氧涤除装置,包括上盖、中管以及下盖,所述中管中具有贯穿其两侧的通腔,所述上盖及下盖分别封盖所述中管的两端,与所述中管之间形成容腔,所述容腔中设有多孔载体以及过滤网,所述多孔载体与过滤网呈堆叠状,沿所述中管的轴向布置,所述多孔载体中设有臭氧涤除催化剂。进一步地,所述多孔载体中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中管的轴向延伸布置。进一步地,所述多孔载体的两侧分别堆叠有所述过滤网。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为黄铜材料制成。进一步地,各所述过滤网的外侧分别堆叠有缓冲层。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层为海绵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的外端设有用于连接进气管的进气连接管头,所述进气连接管头连通所述容腔。进一步地,所述下盖的外端设有用于连接出气管的出气连接管头,所述出气连接管头连通所述容腔。进一步地,所述臭氧涤除催化剂为Mn氧化物催化剂。本技术还提供了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其包括上述的微型臭氧涤除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微型臭氧涤除装置中,进入容腔中的气体分别通过过滤网以及多孔载体,在过滤网以及臭氧涤除催化剂的作用下,去除气体中的臭氧,使得排出的气体为不含有臭氧的气体,由于多孔载体中具有一定的间隙,从而保证气体在通过其时,不会在其两侧形成较大的压降,且保证一定的流量,从而保证较高的臭氧涤除效率,结构紧凑,体积也小,可以模块化。【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微型臭氧涤除装置的立体爆炸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孔载体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2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微型臭氧涤除装置I运用在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中,当然,其也可以运用在其它设备中,并不仅限制于本实施例中的运用。微型臭氧涤除装置I包括下盖17、中管13以及上盖11,其中,中管13中具有通腔131,该通腔131贯穿中管13的两侧,上盖11及下盖17分别连接在中管13的两侧上,且封闭中管13两侧的开口,从而上盖11、中管13以及下盖17三者之间包围形成容腔。上盖11上连接有进气管,该进气管连通容腔,下盖17上连接有出气管,该出气管连通容腔,这样,进气管、容腔以及出气管依序连通,形成该微型臭氧涤除装置I的气路。在上述的容腔中,分别设有过滤网15以及载体16,沿中管13的轴向方向,过滤网15与载体16分别呈堆叠状布置,且载体16上设有臭氧涤除催化剂,这样,由进气管进入的气体,进入容腔后,分别通过过滤网15以及载体16,在过滤网15以及载体16中的臭氧涤除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将气体中的臭氧还原为氧气,从而实现涤除气体中的臭氧的目的,使得从出气管出来的气体为不含有臭氧的气体。由于上述的载体为多孔载体16,其中具有一定的间隙,从而可以保证气体在通过其中时,载体16的两侧不会造成较大的压降,从而保证该微型臭氧涤除装置I中气路的压力以及流量,保证较高的臭氧涤除效率,且结构紧凑,体积小。本实施例中,载体16中具有多个通孔161,该多个通孔161贯穿载体16的两端,且其沿上盖11至下盖17的延伸方向布置,从而,进一步改善载体16两端的压降,以及保证气体在载体16中的流量。当然,上述中的通孔161的横截面可以是任意形状,四方形或异形状都可,本实施例中,通孔161的横截面呈三角形。具体地,上述的载体陶瓷材料制成,或者,根据实际涤除臭氧的需求,其也可以是其它的材料制成,不仅限制于本实施例中的具体材料。臭氧涤除催化剂为金属氧化催化剂,例如Mn氧化物催化剂等。在上述载体的两侧分别设有上述的过滤网15,该过滤网15为黄铜材料制成,黄铜的价格居中,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其大大降低了微型臭氧涤除装置I的成本。本实施例中,在各过滤网15的外侧,分别设有缓冲层14,这样,载体16的两侧则分别依序堆叠有过滤网15及缓冲层14,进入容腔中的气体,首先依序通过载体16—侧的缓冲层14及过滤网15,再进入载体16中,经由载体16出来的气体则依序通过过滤网15及缓冲层14,最后由下盖17连接的出气管排出。这样,在缓冲层14的作用下,可以增加气体的气流阻力,从而保证气体在载体16中停留一定的时间,保证较高的臭氧转化效率。具体地,上述的缓冲层14为较薄的海绵层,当然,其也可以是其它材料制成,只要可以供气体通过,且对气体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则可。为了保证容腔的密封性,本实施例中,上盖11与中管13的连接处以及下盖17与中管13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密封圈,利用该密封圈的密封作用,保证了容腔的密封性。在上盖11外端,凸设有进气连接管头111,该进气连接管头111连通容腔,且用于与外部的进气管连接,使得气体能够进入容腔内;对应地,在下盖17外端,凸设有出气连接管头171,该出气连接管头171连通容腔,且用于与外部的出气管连接,使得经过臭氧涤除的气体能够排至外部。为了避免臭氧对上述进气管及出气管的腐蚀,本实施例中,进气管及出气管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抗腐蚀的材料制成。气体从进气管进入容腔,通过臭氧涤除,再由出气管排出,可通过泵机给气体提供动力,当然,泵体连接在该微型臭氧涤除装置I的气路上,例如,连接在进气管上,或者,也可以在气路的其它位置。本实施例还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微型臭氧涤除装置,包括上盖、中管以及下盖,所述中管中具有贯穿其两侧的通腔,所述上盖及下盖分别封盖所述中管的两端,与所述中管之间形成容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容腔中设有多孔载体以及过滤网,所述多孔载体与过滤网呈堆叠状,沿所述中管的轴向布置,所述多孔载体中设有臭氧涤除催化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岩刘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