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49644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30 17:50
以低成本提供低F值、能够良好地校正各像差、并且即使增加构成枚数来实现高性能化也能够比现有技术薄型化的摄像镜头。从物体侧朝向像面侧依次分别不接合地配置如下透镜而构成:第1透镜,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具有正的光焦度;第2透镜,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和像面侧,具有正的光焦度;第3透镜,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像面侧,具有负的光焦度;第4透镜,至少1面为非球面;弯月形形状的第5透镜,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物体侧;第6透镜,双面为非球面;和第7透镜,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像面侧,具有负的光焦度,双面为非球面。(*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以低成本提供低F值、能够良好地校正各像差、并且即使增加构成枚数来实现高性能化也能够比现有技术薄型化的摄像镜头。从物体侧朝向像面侧依次分别不接合地配置如下透镜而构成:第1透镜,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具有正的光焦度;第2透镜,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和像面侧,具有正的光焦度;第3透镜,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像面侧,具有负的光焦度;第4透镜,至少1面为非球面;弯月形形状的第5透镜,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物体侧;第6透镜,双面为非球面;和第7透镜,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像面侧,具有负的光焦度,双面为非球面。【专利说明】摄像I竞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小型的摄像装置中使用的C⑶传感器或C-MOS传感器的固体摄像元件上形成被摄体的像的摄像镜头,尤其是涉及在高功能化日益发展的智能手机或便携电话机及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等便携终端设备等、游戏机或PC等信息终端设备等所搭载的摄像装置中内置的摄像镜头。
技术介绍
近年来,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平板型多功能终端等的市场日益扩大,所搭载的相机普遍为与例如超过8百万像素的高像素对应的高性能、高品质的相机。预测这种高像素化的潮流今后还会加速,摄像装置中内置的摄像镜头也是与更高像素化对应的高性能,同时还要求为与薄型化的产品设计对应的小型尺寸。进而,伴随摄像元件的小型化和高像素化,像素尺寸日益变小,因此强烈希望是明亮的镜头系统。作为这种与高性能化、小型化的潮流对应的摄像镜头,除了以往提出很多的4枚构成之外,还提出了 5枚构成、6枚构成。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如下的摄像镜头:从物体侧依次具备物体侧的面为凸形状的正的第I透镜、凹面朝向像面侧的负的弯月形形状的第2透镜、凸面朝向像面侧的正的弯月形形状的第3透镜、双面为非球面形状且在光轴附近像面侧的面为凹形状的负的第4透镜、以及双面为非球面形状的正或负的第5透镜。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的摄像镜头系统,S卩,该摄像镜头系统从物体侧起具备:第I透镜组,包括物体侧为凸状的第I透镜;第2透镜组,包括成像面侧为凹状的第2透镜;第3透镜组,包括物体侧为凹状的弯月形形状的第3透镜;第4透镜组,包括物体侧为凹状的弯月形形状的第4透镜;以及第5透镜组,包括在物体侧配置具有拐点(inflection point)的非球面的弯月形形状的第5透镜。并且,该专利文献2公开了由6枚构成的摄像镜头,其在上述摄像镜头系统的物体侧配置有正光焦度的透镜,该透镜在物体侧具有稍呈凸状的透镜面、在像侧具有稍呈凹状的透镜面。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JP特开2007-264180号公报专利文献2 JP特开2011-08573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上述专利文献I所述的摄像镜头,在5枚构成中使透镜材料及透镜的面形状最佳化,从而获得轴上色像差及倍率色像差的校正效果,实现了与高像素化对应的高性能的摄像镜头系统。但是,光学全长为8_左右而较长,对于薄型化日益推进的装置的适用存在问题。此外,F值为2.8左右,无法与近年来要求的明亮的镜头系统充分对应。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具有高分辨率的5枚及6枚构成的摄像镜头,光学全长在5枚构成的摄像镜头的情况下为6mm左右,在6枚构成的摄像镜头的情况下为6.6mm左右,实现了与比较薄型化的对应。但是,F值为2.8左右,从而在该文献中也难以同时满足近年来要求的高分辨率和明亮的镜头系统。本技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以低成本提供一种摄像镜头,其F值较低、各像差被良好地校正而实现了高性能的镜头系统,并且即使构成枚数增加也能够比现有技术薄型化。本技术的摄像镜头是一种使被摄体的像成像于固体摄像元件上的由7枚构成的固定焦点的摄像镜头,其从物体侧朝向像面侧依次分别不接合地配置如下透镜而构成:第I透镜,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具有正的光焦度;第2透镜,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和像面侧,具有正的光焦度;第3透镜,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像面侧,具有负的光焦度;第4透镜,至少I面为非球面;弯月形形状的第5透镜,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物体侧;第6透镜,双面为非球面;和第7透镜,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像面侧,具有负的光焦度,双面为非球面。上述构成的摄像镜头相比以往提出较多的摄像镜头,构成的透镜的枚数更多。若增加构成枚数,当然会有利于高性能化,但从薄型化、低成本化的观点来说是不利的构成。但是,本技术正是为了应对如下的课题:将能够充分应用于高像素化日益发展的摄像元件的、低F值并且高性能的摄像镜头,作为比现有技术薄型的摄像镜头来实现。上述构成的摄像镜头中,通过相比第I透镜的正的光焦度而将第2透镜的正的光焦度设定得较强,来校正球面像差、像散、轴上色像差,并且,通过尤其是使第2透镜具有较强的正光焦度,来缩短光学全长。此外,若在第I透镜及2透镜的双面形成适当的非球面,则能够进一步良好地校正各像差。第3透镜通过具有较强的负光焦度,而良好地校正第I透镜及第2透镜所残存的轴上色像差。第4透镜主要起到像差校正功能的作用,通过在至少I面形成的非球面,来校正球面像差、像散及彗差,并且大为有助于像散差的缩小。另外,由于是像差校正用的透镜,因此优选将光焦度设定得较弱。更具体地说,优选相对于整个摄像镜头系统的焦距为1.5倍?2倍左右的焦距的范围。此外,若将双面形成为非球面,则能够更加良好地校正像差。第5透镜为具有镜头系统中最弱的正或负的光焦度的、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形状的透镜,用于进一步校正轴上色像差以及良好地校正倍率色像差,并且校正低像高至像高8成附近的像面处的畸变。第6透镜及第7透镜通过分别在双面形成适当的非球面形状,将从第5透镜射出的光线在低像高至最大像高控制成适当的角度而成像到像面,同时用于透镜周边部中的球面像差、像散、像散差、畸变的最终校正。一般来说,F值越小,入瞳直径及透镜的有效直径越大,射入镜头系统的光束直径越大。这会导致透镜周边部所产生的球面像差及轴外光线的各像差的产生量增大。因此,F值越小时,越要增加用于抑制各像差的校正手段。在本技术中,对以7枚构成的透镜分别设定最适当的光焦度,且在适当的透镜面形成适当的非球面来提高像差校正效果,从而实现了在现有技术的5枚或6枚构成中难以实现的、例如与Fl.6左右的小F值对应且良好地校正了像差的镜头系统。此外,在本技术中,不使用接合透镜而使所有的透镜设有间隔地进行配置,可以增加非球面数,实现高性能化。此外,通过多使用塑料材料,而实现低成本化。此外,本技术的第I透镜优选,在光轴附近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形状,在透镜周边部形成为双面均向物体侧弯曲的非球面形状。通过使位于最靠物体侧的第I透镜形成为这种非球面形状,能够使具有强光焦度的双凸形状的第2透镜所产生的周边部的球面像差的量通过第I透镜的非球面形状而得以缓和,且易于校正中间附近的像高至最大像高的范围的场曲。此外,本技术的摄像镜头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⑴、(2)、(3)。(1)50 < vdl < 60(2) 50 < V d2 < 60(3) 20 < V d3 < 30其中,V dl:第I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V d2:第2透镜的对d线的阿贝数V d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使被摄体的像成像于固体摄像元件上的由7枚构成的固定焦点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朝向像面侧依次分别不接合地配置如下透镜而构成:第1透镜,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具有正的光焦度;第2透镜,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和像面侧,具有正的光焦度;第3透镜,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像面侧,具有负的光焦度;第4透镜,至少1面为非球面;弯月形形状的第5透镜,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物体侧;第6透镜,双面为非球面;和第7透镜,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像面侧,具有负的光焦度,双面为非球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坂亮
申请(专利权)人:康达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